北京市人大代表贺阳:中国服饰要有识别性和礼仪感

2018年01月30日 15:11   来源:北京晨报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馆馆长贺阳是今年新当选的市人大代表,今年上会,她特意穿了一件民族风服装,想以此唤起大家对中国服装识别性的重视。她还建议,对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予以支持,了解传统服饰结构和织造工艺,建立传统服饰数据库。

  服装要突出中国特点

  贺阳是北京2008奥运会奥运制服及火炬手服装设计的总设计师,也曾参与过航天员舱内服外观设计。她说,作为一名新代表,她首先关注了自己专业领域的话题。

  俗话说,衣食住行,在贺阳所在的朝阳团,部分代表也提到了服饰问题,比如如何设计让学生校服更显青春活力等。在贺阳看来,尽管现代人着装自由,但有些人穿着不分场合,与其所在的环境并不相宜。她说,衣服也和礼仪密切相关,在当今快速化的社会,很多人见面通过服饰快速了解对方的品位和文化气质。

  贺阳认为,冬奥会等重要赛事和国际会议都将在中国举行,在这些重要的场合,人们的穿着非常重要。“服装设计上要突出中国特点,也要有文化自信。”

  研究中国服饰识别性

  此次上会,贺阳穿了一身蓝色碎花针织长衫,长后襟、宽袖口的设计颇具民族风。“我现在所穿的衣服只用了两块长方形的围巾就缝制成了,我在贵州考察时发现,这是苗族女孩都会做也都穿的一款衣服,它裁剪方式、纹样、画法都很简单,衣服结构不浪费布料,却合身并能呈现艺术的感觉。”贺阳说,这种简单易学的做法、适用性广的特点和其“惜物”的理念是祖先留下来的智慧,但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现在很多中国的服装已经失去了识别性。”

  贺阳说,研究中国服饰的识别性,可以结合专业高校研究机构、考古机构和各大博物馆,使传统服饰的材料、制法得以传承。

  建议建立服饰数据库

  贺阳说,中国古代厚葬的传统,使当时的一些衣服被保留了下来,纺织考古是中国独有。全国各大博物馆出土过一些纺织品,很有研究价值,应好好加以利用。她曾经去湖南博物馆看过马王堆的出土文物,里面的西汉服饰现在看来依然很现代、很有美感,“那时候内衣不完善,所以衣服包裹缠绕的很严实,包身的设计使人走路的姿态、动作等有所限制,所以也呈现礼仪感。”现代人的礼仪通过西装体现,目前中国服装的礼仪感还没有人研究。

  不过贺阳也坦言,从博物馆文物开展古代服饰研究还存在困难,因为一些出土文物很脆弱,可能不会轻易展示供研究。对此,她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予以支持,研究传统服饰结构和织造工艺,对传统服饰尺寸、式样等建立数据库。“这些数据也可以古为今用,比如制作还原传统服饰,作为中国礼物。”

  希望把市民声音带上会

  除了本专业话题,贺阳还很关注民生问题。“参加人代会之前,我一直在询问身边的同事、邻居,看看他们身边有哪些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作为人大代表,我希望能把他们的声音带上会。”

  作为一名“新代表”,贺阳这些天认真聆听了其他代表的发言,“每位代表从自身领域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翔实、中肯的建议,我听了也深受启发。”她说,今后要跟老代表多交流、多学习,多参加调研活动,认真履职,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