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10日 凌云)

2018年01月30日 15:59   来源:合肥日报   

  ——2018年1月10日在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凌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主动作为,砥砺奋进,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一年来,我们当好排头,经济实力再上台阶,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我们勇担使命,科技创新再添动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高位推进,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引江济淮三个全省“一号工程”全面开工;我们敢破难题,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纵深推进,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崛起;我们争创一流,城市建设管理提质提效,全国文明城市成功蝉联,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我们善解民忧,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群众满意度、获得感进一步提升。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发展持续稳中向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综合施策,精准调度,出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条”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10条”,开展“四送一服”,强化“四督四保”,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持续提升。预计,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8.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350亿元、增长5%;财政收入1251.1亿元、增长1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5.9亿元、增长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0亿元、增长11.8%;进出口总额238亿美元、增长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00元、增长9.2%。节能减排指标全部完成省控目标。

  (二)创新驱动实现重大突破。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编制滨湖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等重大规划,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贯通,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成功落户,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入列国家人工智能四大平台,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批组建,离子医学中心、安徽创新馆等建设积极推进。深化与高校院所战略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北航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258家,新增国家“双创”基地2家。出台人才新政“20条”,获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哈佛八剑客”追梦科学岛成为人才回归、创新报国的时代佳话。

  (三)产业转型迈出重大步伐。以“三重一创”建设为统领,新型显示、机器人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加快建设,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领跑全省,首批4个市级基地认定挂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康宁玻璃基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站上了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晶合12吋晶圆一期成功量产,在驱动芯片领域提升了国产化率,实现了“合肥芯”“合肥造”。长鑫存储器晶圆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家电“四大件”产量突破7000万台(套),联宝电子主营收入首超50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1370亿元、增长8.5%,建成智能工厂41个、数字化车间320个。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合肥商贸物流园区跻身全国首批示范园区,成功举办中博会、家博会等重大展会192场。

  (四)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多证合一”,新登记市场主体16.3万户。积极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制度,组建数据资源局。调整市区财政分配体制,优化财力资源配置。出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着力解决“三供一业”等历史遗留问题。健全企业上市融资服务机制,新增上市公司7家,直接融资3463.8亿元、增长47.9%。民营安徽新安银行正式开业。实施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医保管理体制“六统一”试点。稳步开展农村“三变”改革,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出台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大项目90多个。“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加密运行,合肥港吞吐量突破24万标箱,国际快件监管中心、航空港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通过验收,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面建成。设立“留学合肥”奖学金,有序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等建设,50余家企业入驻“侨梦苑”。

  (五)城市建设谱写崭新篇章。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推进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市建设。新建续建大建设工程1514项,完成投资470亿元,六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合肥铁路枢纽规划获批实施。庐铜铁路全面建成,商合杭高铁等加快建设。滁淮高速、合宁扩容等工程进展顺利,合铜路二期等国省干线公路快速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运行平稳,2号线正式通车,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57万人次,3、4、5号线全面开建。阜阳路高架延伸、长江西路快速化改造等加快建设,上海路、绕城高速改线等全线贯通。启动长江中路街区等改造,开工红星路等慢行系统62条,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增公交车辆800台,建成500kV肥北变电站,五大类公共场所实现无线网络免费覆盖。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

  (六)城乡统筹发展强力推进。持续加大县域发展支持力度,安排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44亿元。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96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550家。“粮安工程”全面实施,粮食产量315万吨,肉蛋奶及水产品总量超过100万吨,主要“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连续19年实现“占补平衡”。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完成3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任务,建成省、市级中心村278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完成陈年垃圾清理任务,改造农村厕所2.6万户。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5100多公里,行政村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工程顺利完成,滁河干渠江水西调工程正式通水。扎实开展“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七)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出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巢湖“20条”等,启动编制巢湖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强力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巢湖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和清溪净水厂。完善“湖长制”“河长制”,设置各级河长4600多名,双桥河、十五里河等重污染河流水质明显改善。实施蓝天行动,扎实开展餐饮油烟、扬尘等十大专项整治,PM10、PM2.5浓度分别为79.9、56微克/立方米,是全省唯一实现“双下降”的城市。出台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启动4个修复试点项目。建立重点生态区域“林长制”,全年植树造林3.45万亩、城镇绿化1534万平方米。

  (八)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提升。高质量完成“31+9”项民生工程,倾心办好20项为民办实事事项。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至2.86%。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低保、五保标准进一步提高。毫不动摇实施“十条新政”,积极探索租赁住房试点,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62万套,改造城中村、危旧房项目9个,整治老旧小区192个。制定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出台中小学规划建设管理导则,启动“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建成城区幼儿园47所、中小学25所,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黄麓师范学校改扩建等加快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大型原创舞剧《立夏》全国巡演,举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合肥分会场等活动,建成城市阅读空间24个。国家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顺利获批,全国首家智慧医院挂牌成立,市儿童医院综合楼等建成使用,市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加快建设。加大治安立体防控力度,刑事案件发案起数下降15.8%。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向好,信访积案化解率近100%。扎实开展“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人防民防、防震减灾、统计、地方志、科普、气象、档案、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老年人、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讲重作”专题教育,不断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94件、政协提案628件。出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意见,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依法行政考核连续8年保持全省第一。全面实施“五项清单”,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持续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查处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持之以恒整“四风”、强作风。

  各位代表!

  五年来,本届政府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保持定力、科学研判,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这五年,我们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战略支撑,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我们始终把工业立市作为强基之本,瞄准中高端,构建新体系,推动“合肥制造”迈向“合肥智造”。我们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永恒底线,坚守绿水青山,强攻大湖治理,努力让合肥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我们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保障,全力营造“四最”环境,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作为至高追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政府辛苦指数换取百姓幸福指数。

  ——这五年,经济发展质量更优,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更好地提高质量、做大增量、扩张总量。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10.1%,总量前进五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总量升至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4%,总量升至第6位。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升至第10位。进出口总额稳居第9位。五年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合肥开启了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这五年,创新转型升级更快,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坚持以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转型增强经济韧劲。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主要创新指标进入省会城市前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15%。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光伏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保持国内领先,家电、新型显示等全国生产基地优势地位持续巩固;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9.8%提升至45.3%。新业态加速涌现,新经济快速发展。五年创新引领、厚积薄发,合肥抒写了建设创新之都的新华章。

  ——这五年,城市功能品质更好,承载辐射力有效提升。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现代城市理念提升规划建设品质。大建设工程累计投入1900多亿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确立,“米”字型高铁网络基本形成,新桥机场通航国际,合肥港通江达海,“一环八线”高等级公路网不断完善。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5+2”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建立,与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城镇化率超过73%。城市步入地铁时代,快速路网加快构建,主城区与各组团基本实现“一刻钟快速交通”。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加快对接,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稳步推进。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合巢经开区主引擎作用显著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提升。肥西、肥东、长丰进入全国百强县,巢湖、庐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包河、蜀山、瑶海、庐阳成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五年内外兼修、提升能级,合肥塑造了现代城市的新风貌。

  ——这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更严,持续发展力明显提升。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深入人心,制度体系更加严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27.4%、46%,巢湖、肥东、肥西跻身国家园林城市(县城)。五年强力治污、生态保护,合肥描绘了绿色发展的新画卷。

  ——这五年,改革开放力度更大,社会创造力持续提升。坚持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多点发力、纵深推进。65项改革纳入国家试点,国资国企、财政金融、农业农村、行政审批和社会治理等重点改革取得突破。马(合)钢冶炼生产线整体关停,4800多名职工全部妥善安置。动态完善“1+3+5”产业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光伏扶贫模式,省市共建公共资源交易“合肥模式”、高铁南站综合管理领跑全国,金融改革创出“一通三改”新模式。八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合作,4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肥投资。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合肥上海双城合作渐入佳境。对台经贸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结对合作扎实开展,阜合等共建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援疆、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五年改革攻坚、开放合作,合肥彰显了革故鼎新、海纳百川的新气魄。

  ——这五年,获得感幸福感更强,民生保障力全面提升。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民生工程投入449亿元,惠及760余万群众。城镇新增就业近105万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大病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实现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6所、新建中小学150所。安徽名人馆等一大批公益文化设施建成开放,《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出版发行,连续荣膺中国最爱阅读城市,“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形成品牌。138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三河古镇成功创建5A级景区,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编制完成健康合肥2030规划,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身成为风尚,环巢湖四季赛事打响品牌。平安合肥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初心不改、躬身为民,合肥集聚了更加丰满的新福祉。

  各位代表!

  五年的成就令人瞩目,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为合肥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驻肥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肥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合肥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合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传统优势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需提速扩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区转型不快,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区域协调发展任务繁重;巢湖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任重道远;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际化都市区建设不快;大城市管理经验不足,精细化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较为突出,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有待提升;效能建设仍需加强,少数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仍有发生。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