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年经济运行情况:GDP同比增长7.8%

2018年02月08日 15:06   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17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记习总书记视察湖北时的殷殷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扎实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和“五个湖北”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对2017年全省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全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发展态势,稳的基础继续巩固,进的力度持续加大,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好的因素不断积累,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总体实现全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经济运行呈现“稳进新好”的基本特征

  (一)稳的基础继续巩固,整体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快于全国0.9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59.6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259.86亿元,增长7.1%,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874.21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503.40亿元,增长9.5%。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1.03亿元,增长4.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省粮食总产量2599.69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4133.92万吨,增长3.3%;生猪出栏4299.63万头,增长1.8%;牛出栏107.86万头,增长0.4%;羊出栏557.1万只,增长0.3%;家禽出笼50891.04万只,下降2.5%;禽蛋产量164.75万吨,下降1.8%。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与1-11月持平。其中,12月当月增长6.5%,比11月加快1.8个百分点,比10月加快0.9个百分点,呈现小幅回稳态势。全省41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同比增长,增长面为87.8%。

  2.需求总体保持稳定。投资增长基本平稳。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872.57亿元,增长11.0%。亿元以上施工项目总数达9528个,增长26.4%。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全省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94.10亿元,增长11.1%。其中,全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79.59亿元,增长10.3%。外贸形势明显向好。全省完成人民币计价进出口总额3134.30亿元,增长20.6%,比上年提高28.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064.10亿元,增长20.2%,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070.20亿元,增长21.4%,比上年提高35.0个百分点。

  3.就业物价金融保持稳定。就业水平基本稳定。全省突出抓好大学生、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2017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91.86万人,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9%,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城镇化率持续提高。2017年末全省城镇人口的比重达到59.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继续保持中部第1。价格运行保持平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6%,涨幅与1-11月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比1-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截止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52352.43亿元,增长10.7%,比年初增加5067.4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9571.11亿元,增长14.6%,比年初增加5040.39亿元。

  (二)进的力度持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

  “五大任务”落实显成效。去产能加快推进。2017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8%,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重点高能耗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生铁和粗钢产量均在低位运行,分别增长0.7%、4.5%、3.4%和3.4%。去库存步伐加快,全省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848.01万平方米,下降22.1%,降幅比上年扩大1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待售面积1025.65万平方米,下降30.1%,降幅比上年扩大11.4个百分点。去杠杆措施实。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2.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降成本效果显现,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31元,比上半年下降0.76元。补短板力度加大,全省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640.6亿元,增长18.3%,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与民生有关的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分别增长27.8%和32.9%。

  (三)新的动能加快培育,动力变革取得积极成效。

  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2017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9%,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5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23.9%、118.2%、52.3%。传统产业占比下降。农副食品加工和化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8.6%和7.0%,比上年分别下降1.7个和0.8个百分点。纺织行业占比4.8%,与上年持平。

  投资后劲进一步增强。工业投资稳定增长。2017年,全省工业投资累计完成12712.39亿元,增长11.9%,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1257.48亿元,增长11.5%,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提高。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7723.86亿元,增长10.6%,占全省投资比重达55.6%,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404.93亿元,增长33.4%,高于全省平均投资水平22.4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增长292.4%。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有所提高。全省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4213.81亿元,增长34.8%,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为13.2%,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新业态引领消费升级。互联网相关产业快速发展。1-11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6.40亿元,增长76.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6.0%,营业利润增长12.8%,均保持较快增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限上网上零售额672.41亿元,增长39.1%。1-11月,完成快递业务量达91861.71万件,增长33.1%。升级类产品消费增长较快。2017年,全省通讯器材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1.9%和18.1%。化妆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5%、10.7%和7.7%。升级类服务消费快速发展。2017年,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10.5%,较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增长56.8%;实现旅游总收入5181.0亿元,增加12.2%,接待旅游总人数为6.0亿万人次,增长11.5%。

  (四)好的因素不断积累,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企业利润保持增长。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95.02亿元,增长13.2%,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376.5亿元,增长43.3%,同比加快42.8个百分点。

  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89元,增长8.5%。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2元,增长8.5%。

  财政收入基本稳定。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441亿元,可比增长9.4%(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8亿元,增长8.4%。

  经济发展的含绿量逐步提高。根据《2016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公报》显示,我省2016年绿色发展指数得分80.71,排名全国第7、中部第1。2017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6.0%左右。

  二、多重矛盾相互交织,风险隐患需要防范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我省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短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6个、2.1个和0.7个百分点。二是市场主体占比下滑。截止12月,我省一套表调查单位数占中部地区的比重为18.1%,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二)不平衡不充分依然突出。

  一是第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我省三次产业占比为10.3:44.5:45.2。虽然经济结构实现了“三二一”的优化,但第三产业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二是地区分化加剧。两副中心的贡献下滑,市州发展不够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是民间投资仍然乏力。全省民间投资增长7.1%,低于全省投资平均增速3.9个百分点。占全省投资比重为61.6%,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

  (三)实体经济依然困难。

  一是实体企业盈利低于全国水平。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虽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全国8.7个百分点。二是企业产销率下降,产成品库存增长较快。2017年全省工业品产销率为97.4%,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1574.33亿元,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依然偏弱。

  一是新动能体量较小。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只有8.4%,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只有31.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为4.4%。“四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比上年放缓1.0个百分点,其占GDP比重仅为16.0%。二是新增企业拉动有限。全省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7家,比上年少441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拉动全省产值增速1.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三、对2018年湖北经济形势展望及调控建议

  展望2018年,站在新的发展方位看湖北,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势头将延续。这主要得益于“三个没有变”:一是利好湖北经济的外部机遇没有变,世界经济整体延续复苏态势,国际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湖北自贸区、中部崛起、武汉建成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国家层面战略机遇叠加,为湖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二是湖北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增长势头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升级不断加快。三是支撑湖北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条件没有变,湖北地理位置突出、产业基础良好、科教资源丰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发展后劲不断积蓄,综合优势正在转化。经济发展的韧性好、潜力大、后劲足。但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加息、降税浪潮已至,各种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区域竞争向深层次拓展,湖北经济的创新能力、质量效益还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中低端竞争的路径依赖将难以持续,湖北经济也将迎来一个挑战趋多的发展阶段。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省上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紧扣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三大变革,打好防范三大攻坚战,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省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万企万亿技改等工程。深入推进产业链条延伸、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产能淘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产业领域实现突破,培育新兴领域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实施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千亿元培育工程、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加快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创意、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产业发展,着力建成全国性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湖北实践,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乡工程”、推进“三权分置”,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二)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扎实推进三大变革。力求质量更好。加快质量强省建设,实施工业“三品工程”,推进农业产品绿色化标准化、工业产品高端化智能化、服务产品个性化精品化,推进我省自主品牌建设,打造“湖北标准”、“湖北品牌”。力求效率更高。逐步降低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比重,在共享经济、绿色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领域培育高生产率行业,加快推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和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资源要素自由高效配置。力求动力更强。加快创新型湖北建设,推动武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面升级,鼓励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引进人才“二十条”和“我选湖北”计划落地落实,厚植人力资本。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积极组织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深度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三)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稳步推进国有企业降杠杆,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紧抓产业项目建设。加大对我省发展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前景较好的新兴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监管、融资渠道、融资产品等方面创新,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力争信贷投放实现“四个高于”目标,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培育“单项冠军”。弘扬企业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细分市场领军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

  (四)以优质便捷为标准,全力改善营商环境。推进关键性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以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后监管、降低创业准入成本等为重点,健全完善“三个清单”制度,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改善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法,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扎实推进“亲清”营商环境建设。完善关键性制度。以产权有效激励、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为导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省级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积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为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提供制度保障。

  (五)以均衡协调为目标,形成多极支撑新格局。深化多极支撑战略。统筹推进“一主两副多极”建设,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湖北实践。增强城市要素聚集、科技创新和服务功能,助力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襄阳、宜昌发展能级,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新型城镇格局。做强县域经济。持续加大政策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功能布局、搭建平台载体、突出项目支撑,引导各地提升主导产业规模和能级,提高县域要素聚集和产业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决胜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摸清“三农”基本国情,查清“三农”新发展新变化,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15〕34号)要求, 我省组织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普查对象包括农业经营户,居住在农村有确权(承包)土地或拥有农业生产资料的户,农业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主要内容是农业生产能力及其产出、农村基础设施及其基本社会服务和农民生活条件等。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由普查员对所有普查对象进行逐个查点和填报。全省共组织动员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各级普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近15.40万人,登记了936.22万农户、27457个村级单位、1332个乡级单位、9.81万个农业经营单位;组织1634名工作人员对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作物播种面积进行卫星遥感测量,完成了3023景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实地调查了3945个样方和815个抽中普查区,实施了66架次整村无人机飞行测量,掌握了全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空间分布,取得了省级及42个重点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数据。

  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已顺利完成,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已经省政府同意并经国家核准对外发布,将为全面准确把握全省“三农”基本情况、实施湖北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统计决策支撑。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一)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我省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2016年末全省能够正常使用的排灌站为4.79万座,比2006年末增长49.9%(以下增长均与2006年比),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能够正常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库数量合计为62.35万个,增长72.8%,高于全国19.6个百分点;2016年灌溉耕地面积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2.5%,高于全国17.3个百分点,农田水利条件的改善夯实了农业生产基础。

  (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联合收获机5.33万台,增长132.7%,高于全国27.4个百分点;排灌动力机械90.1万台,增长30.1%,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三大粮食作物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小麦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达到92.2%、37.2%和89.9%;玉米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为63.1%、29.1%和37.2%;稻谷机耕、机播和机收的比重分别为91.2%、14.1%和90.3%。

  (三)设施农业快速发展。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温室占地面积5.5万亩,增长44.5%;大棚占地面积40.8万亩,增长169.2%,增幅高于全国58.2个百分点。

  (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市民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据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个月以上的人员数量为1357.6万人,比2006年下降9.3%。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2016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为47.4%,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7.5%,比2006年提高2.6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为0.8%,比2006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五)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农业经营单位98144个,增长356.4%。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16年末农业普查登记的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6162个。

  (六)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根据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17.7%。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占全省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70.8%,高于全国7.9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家禽存栏占比达到76.7%,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

  二、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一)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省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达到99.9%,比2006年提高3.6个百分点;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所占比重为89.9%,比2006年提高47.3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为88.9%,比2006年提高63.5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重为43.4%,比2006年提高38.9个百分点。通电的村所占比重为100%,比2006年提高0.3个百分点;通电话的村比重为100%,比2006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90.0%,比2006年提高33.5个百分点;95.5%的村通宽带互联网,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有77.2%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比2006年提高72.7个百分点,占比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

  (二)农村基本社会服务稳步提升。2016年末,全省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20.4%,比2006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所占比重为54.3%,比2006年提高49.4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为48.4%,比2006年提高40.3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村比重为84.3%,比2006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开展旅游接待服务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8.5%,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6.6个百分点。农村电商由无到有,2016年全省26.7%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2655个规模农业经营户和2938个农业经营单位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事设施农业的分别有9917户和5587个,从事循环农业生产的分别有10836户和4999个,从事工厂化生产的分别有1832户和2030个。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一)农户住房条件改善。据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2016年末全省99.6%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0.1个百分点。拥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98.2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10.5%,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而10年前很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有67.4%的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比2006年提高19.3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10.2%,比2006年提高4.8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和竹草土坯结构的分别占17.1%和4.2%,比2006年分别下降18.9个百分点和5.6个百分点。

  (二)饮用水更加安全。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我省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根据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2016年全省有近524.3万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比重为56.0%,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比2006年提高41.9个百分点。

  (三)做饭取暖使用能源更加清洁。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我省农民生活用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做饭取暖使用能源由历史上主要使用柴草和煤为主,逐渐转变为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生态。2016年,全省农户做饭取暖主要使用电的有543.9万户,占58.1%,比2006提高57.8个百分点;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有561.4万户,占60.0%,比2006年提高49.9个百分点(注:此指标每户可选两项,分项占比之和超过100%)。

  (四)卫生设施条件改善。2016年,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有341.9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36.5%,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使用卫生旱厕的123.8万户,占13.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五)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2016年,全省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20.2台,比2006年增加18.3台;彩色电视机116.9台,增加32.1台;电脑31.9台,增加30.9台;手机257.4部,增加180.1部。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1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为我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农业农村产业化水平不高,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记习总书记的殷殷重托,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湖北“三农”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