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使者们的“中国梦”

2018年05月08日 16:32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得知自己被海南航空录用之后,俄罗斯姑娘秋莎激动地跳了起来。秋莎目前就读于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一所以空中乘务专业而知名的高校。她曾经在俄罗斯航空公司当了5年空姐,头顶着公司“最美空姐”的光环。但她决定改变现有的生活,毅然辞掉工作,万里迢迢来到三亚,进修中文和中国文化。之所以选择三亚,是因为她曾在俄罗斯到三亚的航线上有过一年的执飞经历。秋莎来到这座城市,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来三亚,实现自己的那个中国梦”。

  在秋莎身影背后,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还有600余名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尼泊尔、泰国、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秋莎”们。作为“一带一路”的使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追逐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他们逐梦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和魄力,通过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加强文化和学术交流的方式,全力促进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这些“一带一路”的使者,从五湖四海来,到五湖四海去,带去了中国的语言、中国的文化,更带去了中国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入脑入心,源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学院利用三亚优质的酒店资源和酒店实操环境,根据留学生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进修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按照理论和实践课程1:1的比例进行开课,让留学生们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理论。实践课程在邀请各大星级酒店的高级管理人员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授课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在各五星级酒店开展酒店管理实训课程,这样的合作教学模式相对于单纯的理论教学而言更具实用性,有利于提升留学生的实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打牢基础。学院董事长兼院长杨涵涛指出,“通过这样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和学习方式,我们培养的留学生实战能力非常强”。

  为推进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学院强化管理,坚持“宽严相济、管理有度”的原则,变“外宾为主、学生为辅”为“身份对等、管理趋同”。在管理过程中,既充分尊重文化背景差异、处事方式差异、认知习惯差异,又在课程、实践和生活等方面与国内学生一样严格要求,确保教学质量。

  除了语言的培养,学院更注重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国际交流中心刘苗苗老师上完京剧脸谱课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刘老师便让大家把自己喜欢的脸谱带回宿舍。没想到几个月下来,留学生宿舍的墙上,都挂满了各类京剧脸谱、贴满了中国剪纸,留学生们如此喜欢他们自己的作品,超出了老师们的想象。

  2018年上半年,秋莎就要去海南航空公司报到入职了。古老而充满活力的中国大地上,又多了一些“一带一路”的使者。他们在中国的职业院校中,领悟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感受中国文化,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通讯员 颜卓 莫春瑛)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