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合唱”思维搞开放 服务于全国全川

2018年06月04日 10:51   来源:四川日报   

  6月2日,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召开,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相关领导,香港贸易发展局、上海自贸试验区、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代表,外国驻蓉、渝、昆领事机构代表,世界500强企业代表,外国商协会代表,外国创业企业代表纷纷到场。

  会上,渴求更大程度开放的成都,更多地把自己摆在“倾听者”的位置,倾听来自各方的声音。

  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对外开放

  “目前已建立的‘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大多属于国家层面,但地方政府积极争取承办部分机制性会议,不仅可服务于国家整体的对外开放,更可借助这些平台展示成都自身形象。”外交部国际经济司相关负责人的建议,给成都市委组织部负责人留下深刻印象,“成都的对外开放,一定要跳出成都,在国家布局和区域布局中找准定位。”

  这一建议,也给成都干部更大信心。“目前中国轨道交通实力居全球前列,以成都轨道交通排名全国第三的综合实力,可积极主动牵头承办国际性轨道交通产业大会。”在分组讨论环节,新都区委负责人建议,将新都区石板滩镇打造成世界性轨道交通会展小镇。

  成都的对外开放,既要服务于全国,也要服务于全川——这是大会透露出的信号之一。成都将坚持以“合唱”思维搞开放,主动从“依靠自身资源条件搞开放”转变为“以新开放观服务全省跨越发展、服务西部大开发”,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如何带头、带动?成都已有初步思路,比如,发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功能,强化三大片区联动试验,推动在市州打造自贸试验区拓展区,快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和政策,推动自贸试验区共建共享;规划建设跨区域资源转化合作区,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独特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等。

  布局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成都由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海关总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蔡俊伟认为,成都应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战略通道建设,尤其是推动南向通道建设。

  对于蔡俊伟的建议,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主任杜进有十分认同。杜进有说,成都作为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具备强大的国际中转和分销优势,但中转能力不强,中转率仅5.3%,远低于国际枢纽中转率30%的水平。

  此外,成都目前的经济流向和外贸主通道以东向的东亚和北美为主,约占全市外贸总量的60%;联结通道单一,南向尚未开通往返直达国际班列,西向第二条国际开放通道暂未形成,北东南通道客货未分线,互联互通班列少。

  “差距就是潜力。”成都市委主要领导透露,成都将充分利用地理中心优势,以“一市两场”为载体,全面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干线网络,加快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形成覆盖法兰克福、芝加哥、辛辛那提、阿姆斯特丹等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形成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提高前往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

  瞄准国际化高品质城市标配

  对于成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并不陌生。10年前,他作为世界银行投资环境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过成都。当天,他的建议正是建立在“熟悉”之上,“成都不仅要做休闲城市、美食城市,更要打造一个国际化的运动之城。”

  刘建兴认为,在运动中休闲是国际化高品质城市的标配,“成都应积极谋划一系列不同层级的体育赛事活动,以体育为带动,促进人文交流。”

  这也是成都努力的方向。今年,天府奥体城项目开建,该项目是四川首个集水上、山地、综合体育项目为一体的大型体育综合体。以天府奥体城建设为载体,成都还将加快国际一流赛事场馆的建设,加强世界品牌赛事的引进和培育,积极申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等高级别国际体育赛事。

  国际化城市的标配,不止于此。当天的分组讨论中,成都市政府负责人向成都区(市)县一把手推荐了刚刚投用的成都东客站鹏瑞利国际医疗健康中心,“这开启了国内医疗集群化国际化服务的新模式”。

  按照部署,成都还将精心布局一批具备国际化水准的文化、教育、医疗、餐饮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外籍人士打造无差异的生活场景。(记者蒋君芳 陈碧红)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