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图书馆特色馆藏 书里瞥见百年前的成都繁华

2018年07月05日 16:09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 吴梦琳/文 郝飞/图

  位于成都文翁路上的成都图书馆,环境古朴素雅,书香温润。

  这里收藏着古籍近2万种8万余册。其中,包括数量可观的地方文献,它们见证了古蜀文明的繁荣发展。这些古籍,都面向公众提供阅览服务。只要凭借身份证登记后,便可在图书馆古籍阅览室里进行阅读。

  日前,记者走进成都图书馆,探秘其特色馆藏。

  A珍宝《成都通览》

  看点:成都第一个民间报社出版的晚清成都的百科全书

  关于成都的本土文献,不得不提清末成都文化名家傅崇矩编著的《成都通览》,该书约70万字,涉及晚清成都方方面面,可谓当时的成都的百科全书。

  成都图书馆馆藏《成都通览》,是最早的版本,出版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傅崇矩本是当时简阳人,青年时期随父迁居到成都。他创办了成都第一个民间报社——成都通俗报社,《成都通览》正是这个报社所出版的。”成都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肖娇娇介绍,《成都通览》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成都的历史沿革、地理气候、风俗人情、城市风貌、市井生计还有产业发展等等,甚至还详细列举了当时外国人在成都创办的产业以及居留所等等,包罗万象。例如,关于成都的小吃都有好几页,其中本地糖食就有30余种,从中足以看出,百年前的成都十分繁华兴盛。

  除了用文字记录外,《成都通览》中还有不少精心作的手绘图。例如“成都七十二行现相图”,就通过图画来展现当时成都的基层劳动者,包括至今仍存在的行当如收荒人、理发担等,也有一些早已消失的职业,例如收字纸的人。“中国素有‘敬惜字纸’的传统,当时写有字的纸是不能乱扔的,要收集起来在字库塔等这些指定的地方统一焚烧。”肖娇娇说。

  在《成都通览》中,还穿插着一些其他内容,例如由成都通俗报社出版的《历代历史大地图》等等,这也正是如今报纸、杂志中广告的最初形态。肖娇娇说,傅崇矩作为成都本土文化大家,除了创办报纸,还创办了成都第一家阅报公所,免费把全国各地乃至海外的报纸提供给公众阅览,这也正是早期的图书馆形态。

  B珍宝《蜀语》

  看点: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性方言的著作,里面不少词语沿用至今

  在地方方言中,四川话可谓别具一格。明代遂宁人李实所著的《蜀语》,收录了500余个词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性方言的著作。

  “李实一生颇为传奇,曾中进士做官,刚正廉明,后隐退,长期寄居吴县,也就是在那里完成了《蜀语》的撰写。”肖娇娇介绍,如今《蜀语》单行本已失传了,成都图书馆馆藏的《蜀语》是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所刻刊的《函海》中的一种,也是至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

  《蜀语》成稿于湖广移民入四川之前,忠实地反映了明代的四川方言的原貌,不仅有注义,大部分词条通过同音词、反切的方式进行了注音,因此也成为后来专家学者研究四川方言沿革的重要文献史料。清朝初期随着大量移民进入,四川方言也开始发生不少变化,分化出不同系统。记者在书中看到,其中不少词汇和语音至今仍在巴蜀地区广泛沿用。

  “谓人形短曰矮矬矬”“鼻塞曰祝”这些词汇,如今活跃在四川人的生活中,十分生动亲切。肖娇娇介绍,《蜀语》收录词条包括器物名称、人物称谓、语气助词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四川的风土人情。

    C珍宝《林中丞书信集》

  看点:写于多种色彩的薛涛笺上,极具艺术美感

  在成都图书馆馆藏古籍中,有一套《林中丞书信集》,可谓十分独特。其中收录的清代咸丰年间林中丞(本名林肇元)担任贵州巡抚期间手书的43封书信原稿,均写于薛涛笺上,且有玫红、浅粉、鹅黄、嫩绿等多种颜色,十分精美,极具艺术美感。

  记者看到,成都图书馆馆藏的《林中丞书信集》,分为三册,是由后人对信纸进行装订而成,除了林中丞的手稿外,还有7封他人的回信,其中一册,还是装裱在一本稿本上。

  薛涛笺据传由唐代蜀中才女薛涛以“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制作而成,清雅精致,风行一时,在很长时间里被文人雅士所追捧。林中丞书信所用薛涛笺,为清代仿制,虽然距今已有100余年,但大部分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并未褪色。

  “作为当时的贵州巡抚,林肇元官职不低,而书信集中与他往来的,也大多是当时贵州、云南等地的任上要员,其中多人在《清史稿》中都有传记。”肖娇娇说,信件内容涉及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农业、民俗等,从书信内容来说,这本书信集,也十分具有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