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1.5万亿“攻坚”公共服务 到2020年增加学位28万个[
仲夏,成都再次为市民献上公共服务提升的大礼包。城市,承载着让生活更美好的价值取向,彰显着让人民更幸福的使命方向。对标一线城市,成都还需要着力补齐哪些短板?又将如何提高市民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7月6日至7日,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成都市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
以“攻坚”命名,足见决心之大。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全会获悉,攻坚计划共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其中,加快实施项目60个总投资6269亿元,新开工项目111个总投资8803亿元;预计2018年、2019年、2020年将分别完成投资2169亿元、3223亿元、2722亿元。
具体而言,将从枢纽功能提升攻坚、市政设施建设攻坚、城市有机更新攻坚、民生服务提能攻坚、生态本底打造攻坚和乡村振兴攻坚等六大任务着手,到2020年初步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枢纽功能提升
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
未来,从成都出发,通达世界。成都将对标北京、上海等“双机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推进“两场一体”运营,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
构建以成都为战略支点的铁路大通道,加快形成以成都为枢纽、联系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新亚欧大陆桥。
加快轨道交通1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到2020年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800公里,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出行的50%以上,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50%以上。
市政设施建设
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
朝雾朦胧中,蜿蜒山路静谧在视野尽头,充足的新鲜氧气,让人们尽情深呼吸。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将让成都人拥有人均10平方米净森林的“城市会客厅”。成都市将完善“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推进东西城市轴线项目、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项目、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基础设施工程、“东进”区域输变电工程和新增水源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相向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城市共同体。
加快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5G网络、城市智慧交通及城市管理云脑、城市宽带网络建设、智慧无障碍设施建设等项目,让城市公共服务高效便捷。
城市有机更新
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
一座有质感的城市,是既有历史文脉典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面向世界发展。近年来,成都“生活城市”的名头日益响亮,和其供需基本平衡、同时相对温和的房产市场有一定关系。前不久,全国各大中心城市掀起新一轮抢人大战,成都战果不俗,很重要一个原因,就在于成都的宜居,而符合经济规律的、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则是构成宜居的一个重要条件。可见,“安逸”的“生活城市”,正是成都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的成都将以城市有机更新唤醒城市再生,营造活力现代、生态优美、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市。
成都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力争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和900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以特色文化挖掘为重点统筹实施背街小巷整治,2020年前完成3257条背街小巷整治,20个特色街区创建,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成都特色城市景观风貌;加快建设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网,加快推动自行车交通网1856公里专用道、步行交通网1411公里“通学优先道”建设,还原自行车、步行的出行空间。
民生服务提能
到2020年增加学位28万个,三级医院达70家以上
4月16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2018年小升初相关政策。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策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次变化在于“首次实行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初中学校招生30%名额随机派位”这两方面。这次成都小升初新政,受到了广大家长群体的支持和欢迎。毕竟,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才是好学校,而让最多数人受益的政策,才是好政策。上学、看病、买菜,这些市民生活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将随着成都民生服务的提能攻坚而攻克。
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幼儿园、中小学500余所,增加学位28万个;三级医院达到70家以上、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8.53张;建成265个标准化菜市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文艺范儿、体育迷、文博迷等文艺青年,成都让你在家门口过足瘾。对标世界城市,成都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赛事等重大标识性基础设施,到2020年多层次文化旅游设施体系、一流会展赛事场馆体系和音乐美食载体体系基本形成,天府文化魅力充分彰显。
生态本底打造
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乐园
2017年4月,近1.7万公里的“翡翠长廊”启动建设,截至2018年1月底,已开工建设1178公里,建成785公里。映以婆娑树影,缀之草木芳华,这是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承载了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游览、城乡统筹、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重复合功能。天府绿道串连起的是成都的点点绿意,是天府文化的意蕴悠长,更是成都人惬意生活的美好图景。
成都要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离不开碧水蓝天的生态资源。成都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世界级品质的城市绿心和市民休闲游憩乐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区保护,加快建设熊猫之都;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加快构建以绿道为脉络、以山川为景胜、以农田为景观、以城镇为景区的锦绣天府新画卷。
推进全城增绿,到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提高市民绿色城市感知度。
实施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工程,大力实施科技治霾行动计划;加快新增百万吨污水处理能力项目建设,逐步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加大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试点建设力度,让成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乡村振兴
挖掘乡村文化,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记忆
时间倒退2000年,诗人们游历成都,以城市之情酝酿出芳华诗篇。如今,成都还会是诗词里的成都。
“让市民在大都市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一份愿望,一句承诺,一股动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未来的成都乡村,将以绿色田园为本底、自然山水为映衬、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古镇、古村落等保护利用,深化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的乡村文化挖掘,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深入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打造“国际范”“天府味”示范性精品林盘,形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人家的川西田园景观。
深化百村容貌整治、厕所革命和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创建,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对6万户农村土坯房进行改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现代化水平。
打造100个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特色镇,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镇村植入文化、创新、旅游、农业科技等功能,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秦怡罗田怡杨晨]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