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蓉开幕

2018年08月02日 13:51   来源:成都日报   

  昨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开幕。论坛以“城市变革与发展”为主题,聚焦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实现城市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署长沙里夫(Maimunah Mohd Sharif)视频致辞,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副省长尧斯丹,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出席开幕式。

  沙里夫在视频中对四川和成都为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她说,目前城市化飞速发展带来种种挑战,需要妥善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需要所有人共同应对。可持续和包容的城市,拥有变革的力量,希望大家利用好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这一关键平台,推进全球国际合作,携手打造体现双赢合作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实质性贡献。

  尧斯丹在致辞中说,四川将继续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更加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城市间交流合作,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着力优化城镇格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欢迎联合国各方项目资源入驻四川,推动四川城市可持续发展事业再上新台阶。

  罗强在致辞中说,成都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积极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空间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交通体系、消费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成都样本”,携手各国城市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论坛还同时发布了《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举行了“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启动仪式和“城市让儿童更幸福”儿童画展颁奖仪式。期间还围绕“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新动能”、“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发展”、“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等主题举行6场专题对话,解读最新政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路,讨论如何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论坛同期举办“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对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技术进行展示。杨伟民、罗强等与会嘉宾参观展览。

  联合国人居署有关机构负责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家有关部委局、兄弟市州有关领导;市领导谢瑞武、刘旭光,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任远,市政府秘书长周先毅以及各区(市)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领域相关专家、著名国际机构及企业代表等嘉宾出席上述有关活动。(记者 常斐 徐璨 宋妍妍)

  原标题: 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蓉开幕 沙里夫视频致辞 杨伟民尧斯丹罗强出席

  相关新闻

  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蓉开幕

  成都愿景: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城市

  8月1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开幕

  昨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在成都举行。论坛由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将持续3天。

  本届论坛以“城市变革与发展”为主题,聚焦未来中国及世界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对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分享先进理念、技术及实践案例,搭建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致力于帮助城市实现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来自全球各地的5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动能、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发展、城市群建设助力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活力和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等主题展开讨论。

  论坛汇聚了来自全球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更是进行了系列成果发布——发布《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启动“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世界银行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签约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发布全球“100韧性城市”首个中国城市韧性战略纲要……其中,《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在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度研判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有益经验,提出了成都可持续发展未来愿景——打造成为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城市。

  “问道”成都可持续发展

  《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导则》发布

  《导则》的正式发布成为本届论坛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在去年举行的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联合国人居署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合作发布了首批5个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四川省阆中市、贵州省荔波县和吉林省长白山池北区。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和共同建设,双方为5个试点城市践行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了《导则》。

  成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上有着多年的实践,并且与国际组织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导则》深度研判了成都经济社会情况认为,从发展阶段上看,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型经济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制造业内部结构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但是城乡结构还处在工业化后期。显示出成都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乡结构还有一定的不协调性。

  同时,《导则》还分析了瑞典林雪平市、阿联酋马斯达尔等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案例,为成都提出可持续发展启示。其中提出,城市可持续发展可以和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效应;在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吸收引进并且创新发展自己的新型产业,而这些新型产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能起到积极的支持。同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言,智能技术、研究机构、人才、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都是必须重点考虑的要素。

  成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导则》提出措施建议,从区域、生态、空间、产业、特色五个方面确立了总体思路。具体而言,在区域上建议区域协调的新融入战略,在生态上建议底线约束的新管控战略,在空间上建议减量增质的聚焦战略,在产业上建议外引内生的竞优战略,在特色上建议品质塑造的提升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导则》还从新理念、新社会形态、新技术、新业态四个方面提出成都路线图。《导则》提出,绿色消费需求的新理念,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绿色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驱动绿色产品和服务输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而智能绿色新型城镇化的新社会形态,即聚合智能绿色基础设施、智能绿色建筑、智能绿色交通;绿色新兴产业的新技术,绿色技术驱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契机;同时,在新业态方面,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绿色新业态将持续进化,渗透全产业链,重塑资源配置结构和生产模式,推动从生态、流通到销售环节的绿色化。

  发布《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

  启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

  世界银行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签约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是论坛的一个重要环节。记者了解到,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于2016年发起成立了可持续城市全球平台(以下简称“GPSC”),而《框架》就是由GPSC团队起草、出版。

  《框架》的目的在于帮助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城市,其目标在于推动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共识;指导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可操作型工具指导城市研究;应用同一框架评估城市可持续性。

  从内容上看,《框架》包括两部分主体内容,第一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方法,展示了应用四步骤方法的过程及其具体指导,包括诊断城市现状、确定城市愿景和优先事项、制定融资方案、监测和评估;第二部分是GPSC评估框架通过政府治理和综合性城市规划、财政可持续性两个赋能维度和城市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气候行动与韧性、包容性与生活质量四个结果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共识。在附录部分还介绍了具体城市和机构的最佳实践及其创新实践的有效成果。

  此次论坛上,还举行了“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启动仪式,旨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方式来抵消本届论坛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记者了解到,作为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理念的创新形式,碳中和项目近年来已在高规格国际大会中逐渐采用。据相关预计,本届论坛将排放温室气体相当于921吨二氧化碳。为此,成都将在今年10月以香樟、银杏为主要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500亩树林,用未来20年的碳汇来抵消这次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记者 徐璨 宋妍妍 摄影 张青青)

  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咖这样谈

  与会嘉宾认真听取会议发言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必须是宜居的,广纳英才的。”“新一轮对外开放下,成都将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昨日的论坛上,政商学界中外大咖齐聚蓉城,围绕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动能、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发展、城市群建设助力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活力和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六大主题展开讨论,共谋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靠数据和信息拉动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当前中国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结合点。”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说,正确的城市化政策既能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也是空间结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的结构性改革。

  在杨伟民看来,实现城镇化,要遵循城市化规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自然而然的过程及结果,虽然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增长,但不能本末倒置,把城市化当作拉动增长的手段。同时,城市化布局是集中的;城市用地和人口要匹配;城市是不同职业的人组成的;城市用地结构要均衡;城市要职住平衡;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此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看来,新型城镇化有很多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变化,特别是科技革命。新型城镇化是随着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出现的。

  “新型城镇化,有四个问题需要思考。”赵白鸽说,新型城镇化变革的方向,包括如何使全世界的城市都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谁是变革的主体;可操作性;城镇化的能源在哪里。农业革命是靠土地拉动,工业革命是靠能源拉动,到了第四次产业革命,拉动城镇化应该要靠数据和信息。“智库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城镇化问题研究清楚,然后变成具体行动。”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城市必须是宜居的广纳英才的

  如何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中国、蒙古和韩国局局长Bert Hofman看来,首先必须要有更好的以人为本的途径。提高城市产效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来建设城市,包括在交通等各个方面都要以人为本,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同时,还要设计一个充满蓬勃生机的城市。”Bert Hofman说,城市必须是宜居的、广纳英才的,使人才都想到这里来居住;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包容性;要集合低碳以及韧性城市发展的概念,能够更好地应对更高频率以及更高强度的极端天气事件;要有更好的交通体系。

  如何提升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城市不断壮大到现在,竞争力的核心已变成怎样吸引全球的人才。”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城市和灾害风险管理局副局长Francis Ghesquiere说,这样的情况下,人才会去寻找一些更绿色、更宜居的城市去生活。

  “在中国历史中,我们会发现竞争永远都是和提高生活品质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说这个竞争会给中国带来机遇。可以看到,中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竞争,来吸引更核心的人才。竞争也促进城市把生态等潜力释放为发展红利,把更好的生活带给民众。”他说。

  基础设施

  云端化数字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成都大有可为

  “在中国过去30年的城市化过程当中,表现出了物理形态的基础设施的大发展,包括地铁、航空、港口等,导致了城市化过程中以房和以地为核心的物理形态大爆发。”会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抛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的三维进阶的观点,引起与会人员的关注。

  在他看来,物理形态的基础设施大发展后是另外两个层面的城市基础设施。第二个层面是当下放大的服务基础,包括教育、医疗、环境和投资等。“深圳就是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兴起,以及培育小企业长成巨头企业的基础设施具备,才让深圳成了这样一个城市。”

  而到了数字化的时代,城市基础设施是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云端化的、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城市走向明天的真正的有效的竞争力。“成都有基础,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研究基础雄厚,在城市基础设施当中,大有可为。”

  开放

  成都将在“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前,成都正在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过去,一个城市的开放度往往体现在吸引了多少外资、经济对外开放度和贸易进出口占GDP的比重。”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说,对于城市的国际化,很多软的方面也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首先都要有特别开放和包容的文化。

  “成都的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性。在成都生活,不会感到这里的文化保守封闭,相反很容易就交到朋友,生活也很开心。这也是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所以开放包容的文化至关重要。”徐林说,一个城市具有了开放包容性,国际化就很容易提高,创新能力也就容易提升。

  “文化的开放,也要考虑到要使城市的未来变得越来越国际化。比如成都是美食之都,但是在成都不仅要有四川的美食,还要有世界各地的美食。”他认为,当一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国际化的时候,海外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文化设施也要越来越国际化。

  “经过五年来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包括政策的沟通、基础设施的连通、贸易的畅通、资金的融通还有民心的相通等。”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司巡视员李斌在会上介绍,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中来。去年5月,我国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达成279项成果,截至目前95%已经完成。

  成都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在这样的格局下如何推进国际合作?在李斌看来,新一轮对外开放下,四川省、成都市都有了更新的理念。“四川正在实施全面开放合作战略,相信随着这样一些理念的逐步实施,四川省、成都市在 ‘一带一路’等方面,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记者 宋妍妍 徐璨 摄影 张青青)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