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
──我市专家学者畅谈天津城市创新竞争力
天津北方网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创新竞争力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日发布的首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显示,天津在全国274个城市综合评价中位列第四位。天津城市创新竞争力位居前列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意义,未来天津在高质量发展中应如何把握机遇、担当作为?连日来记者走访专家学者,请他们从专业角度畅谈对这一评选结果的理解和认识。
专家们表示,此次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评价结果,既是对天津综合创新能力的客观评价,也是对天津近年来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方面所付出的诸多努力的肯定,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
“众所周知,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制造业中心城市,虽然面临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但从产业基础条件和研发创新能力来看,实力仍是比较强的。在科研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发展环境的评价方面,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丛屹说,特别是近两年,天津面向高端高新产业发展进行密集的政策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较快,为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能和活力。营商环境方面的优化和改善,也是近年来政府的主要着力点,“津八条”“海河英才计划”“一制三化”改革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取得了许多可喜的进展和成效。
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旭东说,从此次评价数据来看,天津城市创新竞争力的主要优势在于城市创新基础竞争力和城市创新投入竞争力两个指标。近年来,天津市的主要创新指标始终保持全国领先。2018年全市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达到537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占GDP比重达到3.0%;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0.55%,继上海、北京之后,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三,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环境指数保持全国一二名水平。此外,我市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均增长与国内科技相对发达地区相比位居第二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云波和他的学生中共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高级讲师吴婷对此也有共识。他们认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以及改革开放先行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和金融创新上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近年来,我市不断增加R&D经费支出和财政科技支出和公共教育支出,其中,R&D投入位居全国第四。不断增加的创新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我市实现持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储备。截至目前,我市已集聚了包括天河一号超算中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内的一批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并于今年入围全球科研城市50强。
“数据说明选择结果,数据也可以坚定信心指明方向。天津今后需要弘扬‘敢拼就会赢’的精神,在不断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天津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王立国说,“敢拼”首先需要自我解放。敢于在产业转型的进程中壮士断腕。“敢拼”就是善抓机遇。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形势好中向稳,好中有变,天津抓住了从“弯道超车”向“变道超车”的历史机遇,转型从阵痛走向“蜕变”,成功就指日可待。“敢拼”更强调行动。不断在行动中落实“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使“津八条”逐项落地,把得力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有效的工作成果。“敢拼”要抓住短板继续发力。只要我们在经济工作中继续抓住营商环境完善和政商关系“亲”“清”这些关键环节,天津就能够再续辉煌。
丛屹说,天津的转型升级空间巨大、机遇难得,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双城”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点城市地位、面向东北亚开放发展的地理优势等,都需要天津继续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打开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陈旭东建议,一方面做好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协同的“文章”,优先支持一批产学研一体化重大关键项目,提升科技创新产出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当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和优化角度做文章、出实招。
周云波说,首先,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政府“越位”领域不仅要简政放权更要简政削权,在政府“缺位”领域不断构建创新监管体制。其次,切实增加原创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通过企业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