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染养殖地产品端上市民餐桌

2019年01月07日 10:49   来源:北京日报   

  “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机制显成效

  无污染养殖地产品端上市民餐桌

  本报记者 赵鹏

  正值隆冬,新发地市场的货摊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蔬菜水果,新鲜的肉制品红白莹润,鲜活的水产品一应俱全。一批批来自于张家口、赤城等无污染、少病虫害种植养殖地区,通过欧盟生食出口标准检测的产品,已经走上市民餐桌。

  新机制促优质农产品进京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8年,“同20家外埠主要供京农产品企业进一步完善产销衔接机制,努力实现‘基地直供、企业直销、全程可溯、标准管理’的模式,使首都市民‘菜篮子’更安全、更放心”列入了重要民生实事的实施项目。

  新机制推进情况如何?给老百姓的菜篮子带来哪些变化?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新发地市场、大洋路市场、盛华宏林粮油批发市场和顺义石门市场,一探究竟。

  来自坝上草原的新鲜禽蛋,产自张家口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菜豆、甘蓝等蔬菜,赤峰产的黄瓜、番茄,千里迢迢从佛山来的鲈鱼、桂花鱼、黄骨鱼,产自天涯海角的海口菜心、甜瓜……新发地农贸市场里的货品来自五湖四海。

  “这得益于北京市启动的‘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新机制,大批优质农产品基地、企业来京对接,良性竞争给了北京更多选择空间,最终那些质量优、价格合理、安全更有保证的货品胜出。”新发地市场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喇肖说。

  而在大洋路市场,北京市民孙大姐的感受是“菜价比去年还便宜”。虽然寒流来了,但淡水活鱼比前段价格低,而且口感更好。

  寒冬时节草鱼、鲤鱼、白鲢等鱼类的价格不升反降,这也得益于区域协作的“大协作、大监管”模式,产品流通环节缩短,价格也更加优惠。

  无污染少病害地区成采购地

  品种多样固然喜人,可如今,食品安全也是老百姓关心的重点。眼下一批无污染、水土丰沛、少病虫害的种植养殖地区和企业,已经正式成为本市的区域协作采购地。

  这些地方地理条件优越,空气、水、土壤没有污染源,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和畜禽产品养殖加工。

  河北张家口的坝上草原地区海拔高、病虫害少,肉鸡养殖企业也做到了无药残养殖,产品通过欧盟生食出口标准检测;张家口赤城县一基地的肥料都是秸秆、羊粪发酵的,番茄和甜玉米已经连续几年未使用农药;河北丰宁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无公害要求;远在岭南的佛山何氏水产公司建立了全程可追溯供应链管理平台,其“活鱼低温暂养、纯氧冷链配送”能令活鱼在半休眠状态下“一梦进京城”,运输时长超50小时存活率仍可达99%……

  市食品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本市选定蔬菜、水果、猪、牛、羊、鲜活水产品等大宗食用农产品重点监管,2018年6月本市与21省55个地市81县的政府监管部门、基地和企业签署监管协议,由产区政府对食品种植养殖生产源头严格日常检查、监督抽检,建立合格食品产地准出制度,京内外共同培育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形成了一批安全食品品牌。”

  阳光照进全市85%餐饮单位

  外出就餐时的食品卫生与安全问题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实际经营餐馆、食堂、中央厨房等餐饮单位共6.5万余家,已完成“阳光餐饮”工程建设的有5.5万家,占比近85%。

  其中,95%以上的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食堂达标;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全部达标。本市不仅超额完成“阳光餐饮”工程这一2018年民生实事项目,全市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也显著提升。

  那么,“阳光”究竟都照亮了消费者餐桌的哪些地方呢?

  市市场监管局方面介绍,“阳光餐饮”工程实际上包括了5方面。相关单位首先要公示食材来源、购进过程、从业人员健康证等达成“信息阳光”;其次是以网络摄像头、手机APP、电视等向消费者实时展示加工制作过程,实现“过程阳光”;第三是接受公众“阳光评价”;此外还包括“阳光监管”和“阳光惩戒”,加强对餐饮服务全程监管,实施信用惩戒,公示处罚情况。

  眼下,京城餐饮界原本看不见、封闭式的厨房已变为“阳光后厨”,让消费者“看得透明、吃得放心”,全市餐饮业也进入了品质提升“快车道”。据预计,今年年底前,全市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将基本实现“阳光餐饮”全覆盖。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