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 焦亚飞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熟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放思想、担当实干,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难事,干成了一批影响深远的要事,办好了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方面
经济质态持续提升。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0亿元、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工业经济稳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50亿元、增长6%,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9%。产出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提高0.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建设用地税收收入分别提高10%和7.6%。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68%,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比重1.41%、苏州领先。对外贸易稳中提质,进出口总额增长1.6%,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服务更加有力,“3+5”产业贷款增长8%左右,登陆“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数增长52%、放款增长54%,新增上市和挂牌企业19家,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35%。
存量企业加快转型。智能化改造全面推进,新引育拓科、银田等智能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商5家,菱创智能入选省优秀服务商,蒲公英智能制造加速器、智敏智能综合体、悠扬纺织云等服务载体挂牌运营,新增苏州市级以上示范智能车间35家、工业机器人1700台套、累计超7800台套,常熟开关厂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双创”平台2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9家。新增“小巨人”企业5家,“专精特新”产品36个,小微进规模企业86家。“民参军”企业达16家,瑞特电气“舰船电场综合防护系统”项目获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金奖。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75%,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70%、居苏州首位。创新实施工业企业“零地增长”,15家试点企业预计新增生产和研发用房14.5万平方米,节约用地125亩。实现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全覆盖。文旅公司、水投公司资源划转整合基本完成,常信公司市场化改造顺利推进,中法水务完成股改进入辅导期。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入选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创建名单。常熟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新建重庆理工大学常熟汽车与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等5家特色产业创新平台。新增省级以上创新载体3家,省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新型研发机构5家。大学研究院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省产研院专业所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25个。新增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大院大所合作12项,完成产学研合作229项。高新技术企业净增71家、总量达436家,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4%和1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8.5件。实施人才乐居工程、优秀人才贡献奖励政策,入选苏州市级以上人才计划32人,其中国家领军人才2人。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完成产业投资180亿元,丰田零部件五期、瑞特研发中心等84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常熟(上海)营商环境推介会、金秋经贸招商会等取得丰硕成果,投资70亿元的奇瑞捷豹路虎新能源整车等116个项目签约落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其中企业1.1万家。城市经济逐步壮大,四大产业园整体入驻率大幅提升,集聚企业及项目277个,名列“电商示范百佳县”榜首。服装城转型加快,获批新一轮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云裳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市场采购贸易出口累计超22亿美元。全域旅游加快发展,旅游总收入增长4.6%。大力整合土地资源腾出发展新空间,完成增减挂钩入库项目4000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9600亩。
二、城乡建设方面
通道建设加快推进。昆承大道竣工通车。通港路高架桥面贯通。新世纪大道北延三环至常昭路段高架下部结构完成90%。常昆线改扩建工程桥梁结构基本完成。G524保通道路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取得工可批复。东南大道东延初步设计获批,常熟东互通移位取得工可批复,高新区互通新建完成工可审查。青墩塘路快速化改造、S342常熟西段改线方案继续深化。沪通铁路常熟段完成主体施工,高铁常熟站开工建设。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初步设计获批,通苏嘉甬铁路常熟段线位站位方案基本稳定。
片区改造有序实施。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城铁片区核心区拆迁基本完成,黄浦路东延一、二期竣工,泰山路北延、常昭路一期等9个项目顺利推进。琴湖片区琴湖大桥、胜湖北路竣工,琴湖路和湖苑路开工建设。南部新城北片区金湾路、香江路等6条道路及东环河大桥竣工,水系调整完成80%。龙腾片区龙腾路主体工程完工。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核心区域开街运营。实施花溪新村一区等6个老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建成安置房2244套,完成安置1400户,其中减少在外腾房户1200户,金腾家园等3个安置房项目开工建设。试点推进城中村自主更新改造。新增和提标改造公厕23座。改建游园15.9万平方米,新增绿化57.6万平方米,常浒河北侧绿化和慢行步道投用,琴川城市公园完成地形地貌施工。通过省级绿色建筑示范城市验收。
城市管理得到加强。顺利通过文明城市省级年度测评。有效落实常态长效管理,“非现场执法+信用联动惩戒”模式获住建部推广,清理“牛皮癣”67万余处、处罚交通违法行为187万起,拆除违规户外广告3.8万多平方米。打造东胜街、海虞南路2条精致道路。1/3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停车位错时开放,共享停车位1300多个。“百姓河长”“百姓楼长”“百姓城管”等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注册人数、活跃度以及志愿服务时间等指标均居苏州首位。城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现,“区政合一”机制运转顺畅。镇域综合执法实现全覆盖。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得到加强,对接信息源单位78家、收集信息种类761项。“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累计安装64.5万张。建成投用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处理设施24个。
乡村振兴开局起步。突出产业兴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加强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3个。新增高标准农田(池塘)4.7万亩、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超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28%。开展新一轮涉农大学生培养,招录115名。启动被撤并镇集镇区整治提升,实施整治项目197个,当年投资4.1亿元。完成村道改善54公里。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建设常态化管理机制。启动村庄人居环境“233”专项行动,系统推进环境改善、配套完善、村庄治理等工作。蒋巷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名单。大力推进“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落实薄弱村帮扶项目25个。
三、生态环保方面
环境质量明显提升。荣获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3.6%、提高11.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8.9微克/立方米,臭氧超标天数减少52天。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359家,淘汰低端低效企业(作坊)217家、10~35蒸吨燃煤锅炉75台,全面落实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标准,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全市范围,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省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90%,水质优于Ⅲ类比例90%、提高1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常熟段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实施太湖、阳澄湖、望虞河流域重点治污工程1553项,“畅流活水”工程16项。深化河湖长制,落实“一事一办”重点任务388项、河长巡河督办任务353项。
专项治理坚决有力。狠抓“4+1”问题整改、完成率86%,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进入销号程序。扎实推进“263”专项行动,实现减煤目标,关停并转化工企业37家、入园进区率超70%。开展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完成黑臭河道治理184条、通江支流治理4条。新改扩建城镇污水主次、控源截污管网64公里,完成1.1万余户城乡家庭、1100多家人员密集场所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治理规模化养殖户55家,小散养殖户整治率达62.5%。实施“散乱污”专项整治百日行动,以“3+N”行业为重点,累计关停1090家、限期整治1366家。开展固体废物大排查大整治,195家重点单位危废规范化建设达标。完成水上过驳专项整治,沿江杂船基本清理完毕。
环保基础不断夯实。新材料产业园污水集中处理项目进入调试,城东净水厂桩基施工及配套管网工程、第三自来水厂深度处理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启动洪洞净水厂PPP项目。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主体施工,建筑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全力推进。中电国际常熟燃气热电项目、金陵海虞热电替代扩建项目开工建设。环境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完工。官塘生态湿地修复一期完成工程量57%。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165平方公里。基本完成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已关闭搬迁化工企业、涉重金属企业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信息调查。完成生态布局规划研究、沿江生态经济圈概念规划,加大铁黄沙岛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