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力乡村振兴,促进“强农惠农富农”取得新成效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更好参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重点实施“四大工程”:粮油绿色增效工程,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高标准农田15万亩;设施农业“机器换人”工程,推广应用现代化智能化设施装备,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8万亩;优势品牌提升工程,全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30个,新创地理标志商标2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40%;农业产业化发展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新上“农业板”挂牌企业8家,全年新竣工农业重大项目20个。
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县道、乡道以及通公交村道安全隐患治理,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90%以上,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6个。高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疏浚县乡河道50条,整治村庄河塘200条,打造美丽宜居乡村150个。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农民集中居住区试点规划建设。全面启动被撤并乡镇综合整治,改造农村危房1033户,建设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20个;新创10个省级水美村庄。高要求完善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在全市农村地区全面建立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服务区制度,规划建设一批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示范化建设比例高于省均5个百分点以上。
不断拓宽脱贫致富路径。强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三保五助”政策,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达到7000元,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3万人。鼓励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全市休闲观光农业年接待游客650万人次,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农业电商年销售额达65亿元。健全“阳光三农”监管系统,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级集体经济增收5%以上、村级债务下降5%以上,沿河、沿江地区所有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45万元、55万元。
六、坚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全民共治,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清洁柴油车、清洁油品等四大攻坚行动,市区新购清洁能源公交车254辆,深度治理工业大气污染,严格管控各类扬尘,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违法违规问题,各县(市、区)全部建成应急水源;加大船舶污染管控力度;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强化联动监管,有序开展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和风险防控。
积极推动绿色生产。严格落实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四个清单”,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市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动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落实48家重点用能企业“双控”目标,实施100项节能改造项目,实现节能10万吨标准煤。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大化工企业“四个一批”推进力度,实现扬农集团和联环集团老厂区全面停产。
加快生态廊道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呈现“绿杨城郭”“鸟飞蛙鸣蝉唱”的生态画卷。实施“一园两廊三片四沿多点”重点生态工程,新增成片造林4.2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3.3%以上。修复湿地4000亩,新建湿地保护小区3个。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大幅提升生态岸线比例,干流及洲岛岸线开发利用率降到50%以下,消除主要入江支流劣V类水质。持续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高宝邵伯湖退渔还湖面积1万亩,全面实现退养还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做好南水北调清水廊道1公里范围内植树造林工作,确保一江清水向北送。
七、加快文旅融合,深入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实施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开展公益文化活动200场次以上;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承办第五届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展演。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举办好第13届市运动会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提高文化资源覆盖面,新建城市书房10个,加快建设新大剧院、广陵公共文化中心;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乡镇健康促进服务中心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2.81平方米。提高传统文化生命力,贯彻落实《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开展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加强名师大家和高水平创作人才培养,打造一批精品力作。
发展壮大“景区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开发市县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旅游一体化格局;提升县域景区品质和数量,推动县(市、区)实现4A级景区全覆盖。发展全业旅游,推动旅游与会展、赛事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互动参与、红色经典等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华侨城、江都光线中国电影世界等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发展全时旅游,打造四季旅游品牌,提升过夜游客占比;积极做好“景区+”文章,布局建设一批酒店群。加快推进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
高水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打造运河文化展示窗口,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使其成为大运河沿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推进扬州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国际非遗文博园、隋炀帝墓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一馆多园”格局。举办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纪念活动,承办好省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世界运河大会。打造运河文化保护典范,加强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重点推进宝应刘堡闸、高邮明清运河故道、运河邵伯古镇段遗产、淮扬运河主线广陵段保护及环境整治工程。打造运河文化产业高地,促进玉雕、古琴、刺绣等非遗资源活化转化,486非遗集聚区、湾头玉文化产业园、甘泉琴筝文化产业园、鲁垛乱针绣产业园等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八、顺应民生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
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就业惠民,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构建“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推动社保利民,全面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区统筹,实现企业“五险”扩面新增2.5万人次以上。推动救助安民,落实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慈善等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医疗救助与大病保险有效衔接。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学有优教。新改扩建7所普惠性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管,加快解决儿童入园难问题;启动建设4所中小学,高中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78%。坚持病有良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4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创成二级医院;加快妇女儿童医院建设,完成市传染病院改扩建工程,市公共卫生中心主体封顶。坚持老有善养。推动农村敬老院提档升级,新建颐养示范社区23个;实施市区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优先满足重度失能老人养老医疗服务需求,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51%,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基本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社会治理工作,整合下沉网格力量,确保网格化创建达标率80%以上。深化平安扬州建设,推动公安大数据中心建设,集成公安、城管、社保、民政和12345等系统,加快构建社会治理数据共享应用平台;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公众安全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持续提升矛盾化解水平,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把矛盾化解在源头,让和谐形成氛围。持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整治,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水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债务风险,加大非法集资、通讯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共建工作。
全面实施2019年民生“1号文件”,全力以赴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确保实现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新征程,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生根。
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政府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说到做到、一诺千金,建设诚信政府。
增强履职本领。硬肩膀才能挑起重担子。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勇于担当。深入推动学习型政府建设,打牢全面、系统、专业的知识根底,提高适应新时代、落实新要求的专业化能力。直面矛盾问题,做到敢扛事、会做事、做成事。按照“五可”要求推进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切实增强政府执行力。
强化勤政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和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劲为老百姓做事。多到困难多、矛盾大的地方去,把功夫下在摸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埋头苦干不张扬,久久为功求实效。
打造廉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要求,加强源头治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严管公共资金,严管公共资源交易,严管国有资产,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守住底线,不踩红线,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实干收获希望,奋斗创造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加满油,鼓足劲,一起拼搏、一起苦干、一起奋斗,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以高质量发展的新业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