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九年一月十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齐扎拉作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届自治区人民政府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贯彻“五个坚持”,以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为根本方法,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进“十大工程”,聚力发展“七大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圆满完成了第十一届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30.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0%;城镇登记失业率2.83%,城镇调查失业率4.6%,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完成国家核定的能耗、碳排放、污染减排指标,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1%。各项增速和控制指标均走在全国前列。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制定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精准脱贫。统筹整合各级各类财政涉农资金167.3亿元,25个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100个村(居)达到退出标准,18万人达到脱贫标准。易地扶贫搬迁累计投入144.9亿元,入住21.8万人。昌都“三岩”片区跨市扶贫搬迁完成入住1639人。极高海拔地区生态搬迁完成1102人。建设产业扶贫项目707个。培训贫困农牧民3.6万人,转移就业6.7万人。新增4.7万个生态岗位。全面完成中央扶贫专项巡视阶段性反馈问题的整改。
金融风险防范有效。用足用好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金融优惠政策,小微企业、“三农”、扶贫、民营企业和“双创”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入不断加大,企业贷款余额3680亿元,增长20%。全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31%。各级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加强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通过国家层面技术审核。推进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强化水、大气、土壤三大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6万多辆,燃煤小锅炉421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9%,继续保持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中央环保督察93项应完成的整改措施已完成87项,自治区本级环保督察实现全覆盖。
二、坚持改善人民生活
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完善就业政策,构建高校毕业生多位一体就业体系,市场就业、区外就业取得新突破。463名高校毕业生考录到区外公务员等岗位就业。首次实行应届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就业率达到86%以上。组织市场化招聘岗位11.1万个,增长161%;进场求职8.2万多人,增长47.8%。农牧区转移就业56万人、102万人次,实现增收27亿元。各项就业指标均超出预期。
科教兴藏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9%,义务教育巩固率93.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2.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2%。11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5个100%”目标扎实推进。西藏大学进入“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西藏藏医学院更名为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事业积极推进,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全面启动。
积极推进健康西藏建设。持续推进包虫病筛查救治工作,实现了应治尽治。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和风湿病(骨关节疾病)筛查检测195.6万人。实施卫生项目50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标准提高到75元,服务项目拓展到14项。完成国家民族医 临床研究基地挂牌,推进藏医药标准化建设。成功举办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跨喜马拉雅自行车极限赛等重大赛事。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大型体育场馆实现免费、低费开放。我区运动员多布杰夺得雅加达亚运会男子马拉松铜牌,创我国在该赛事的最好成绩。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通电的11.8万户群众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1%和98.2%。补充更新7251个农家书屋和寺庙书屋图书。全区文化惠民演出8449场。卓嘎、央宗姐妹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故事传遍祖国大地。故事片《天缘纳木措》获得国家奖项。国家立项保护布达拉宫古籍文献。10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成果通过国家验收。藏医药浴法成功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推进全民参保计划,370.7万人次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5%,农牧区医疗制度参保率达100%。社会保障信息平台成功实现全国联网,初步实现农牧区医疗制度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月1650元和每小时16元。社会救助标准稳步提升,实现应助尽助。改造、新建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5.6万套(户),城镇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三、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关怀支持西藏的24个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9个,完成投资446亿元;三大民生项目开工奠基;完成“十三五”规划项目中期调整,川藏铁路规划建设项目全面启动,拉林段加快推进;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段新改建工程、拉日高等级公路控制性工程开工,“3+1”机场项目正式启动。昌都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主电网覆盖达到62个县,供电人口达到272万人;加查、大古、金桥等水电站加快建设,并网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羊易地热电站建成投产。
“七大产业”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高原生物产业,粮食产量稳定在百万吨以上,达到104.9万吨,其中青稞产量达到81.4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15%。旅游文化产业,“冬游西藏”成效显著。全年接待游客3368.7万人次,增长31.5%;实现旅游收入490亿元,增长29.2%。建成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234家,文化产业产值达46亿元。清洁能源产业,预计电力总装机容量达333万千瓦,与14个省市签署藏电外送协议,全年外送电量8.7亿千瓦时。绿色工业,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天然饮用水等绿色产品加工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4.3%。现代服务业,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555.7亿元,增长12.7%;农牧区实现网络零售7065万元。高新数字产业,27个县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直接投资完成54亿元,数字行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增长25.1%;电商达3万多家。边贸物流产业,全年进出口贸易额实现48亿元,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1.8倍。
发展新动能逐步增强。对口援藏合作不断强化,实施援藏项目707个,完成投资44亿元。“央企助力西藏脱贫攻坚”活动签约项目15个,资金73.8亿元。全国工商联系统签约招商引资和精准扶贫项目40个,涉及180多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措施,全年减免税219.1亿元,自治区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推进电价改革,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11.8%。设立民营战略新兴产业纾困基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达到27.5万户,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165万人以上。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50个,累计到位资金630.8亿元。民间投资增长20%左右,实现了近年来第一次高增长。
创业创新活力迸发。重视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激励政策机制。建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74家,吸纳创新团队和初创企业1338家,吸纳高校毕业生2100余人。自治区科技研发投入3.7亿元,增长8.8%。高新技术企业增长55%,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42%。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自治区级政府部门权责减少43项。33证合一、企业开办登记5天办结制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涉及行政审批事项106项。积极推进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绩。全面完成自治区级党政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资产经费调配工作;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扎实推进自治区15个产业集团整合重组;健全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制定市(地)级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耕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
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17个援藏省市和16家援藏央企的40多个代表团先后赴藏,自治区组织5路代表团回访。成功举办第四届藏博会,招商引资落地项目签约541亿元。举办首届环喜马拉雅“一带一路”合作论坛和南亚标准化论坛。吉隆、普兰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拉萨综合保税区、吉隆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中尼经贸洽谈会。各级园区产值突破250亿元。有序推进“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