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全方位、全覆盖、全贯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日臻完善,怀邵衡铁路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305公里、总里程达6725公里,新改建干线公路1005公里、“四好农村路”2.8万公里,一批支线机场、高等级航道、港口加快建设,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正逐步实现。能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批电力主网工程核准开工,改造村配电网5663个;新增天然气管道700公里,管道气化县(市、区)达到61个。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完工,完成防洪薄弱环节治理重点项目612个,城市防洪闭合圈达到152个,巩固提升农村安全饮水349万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4万亩,疏浚洞庭湖沟渠2.3万公里。信息服务平台一体化进程加快,行政村光纤宽带全通达,建成蜂窝物联网基站1.2万个,构建了“互联网+监督”“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全省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库,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体系。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快。长株潭城市群、洞庭湖区、湘南及湘西地区发展协调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点片区辐射效应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加快形成,城镇化率提高1.4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首仗打响,农村“空心房”整治成效明显。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300个、“同心美丽乡村”37个,基本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厕所年度任务。加大对33个贫困老区县(市)和财政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七)民生水平大幅提升。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0.1%。圆满完成12件重点民生实事,改造农村危房17.8万户、城镇棚户区28.1万套,开工建设“芙蓉学校”29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城乡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和救助水平、残疾人“两项补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普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36张。覆盖全省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上线运行。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基本消除。楼市调控全面加强,投机炒房得到有效遏制。成功举办第13届省运会和首届“健康湖南”全民运动会。坚持生产经营性与非生产经营性领域安全一起抓,生产安全、道路安全、学生安全等工作显著加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继续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力开展,群体性事件得到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持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深化,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稳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行动深入推进。认真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省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52件、政协提案985件。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立法项目5件,组织省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带头并督促市县政府加强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
(九)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上率下、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接受中央巡视、国务院大督查和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扎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建立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跟踪督办等常态化机制,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到基层一线、贫困地区开展“四不两直”“蹲点式”“体验式”调研,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整合减少各类考核评比,不断压缩会议和文件。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支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5项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省政府门户网站第三方评估排全国第四名。严格落实 “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省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及概算管理得到加强,土地出让、惠民资金、药品集中采购等领域的治理取得明显成效。风正、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蔚然兴起。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推进。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快推进国防动员转型发展,全省民兵调整改革取得优异成绩,驻湘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发展,兵役征集、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军事设施保护和双拥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驻湘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和社会治理,为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努力推进动能转换结构升级的调整中取得的,是在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阵痛中取得的。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关键在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省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我们始终坚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规矩、明要求、下禁令、守底线,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始终把握“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落实“三个着力”明确要求,不负“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强化“精准扶贫”首倡地的责任担当,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安全至上、创新为要,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开放强省,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美好愿景正在我们手中实现。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湖南省委带领全省人民不懈努力、砥砺奋进的结果,是各级人大、政协监督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中央驻湘单位,向关心支持湖南改革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新动能依然不足。新兴产业体量不大,大型骨干企业数量较少,投资、消费增速下滑,经济增速放缓。二是企业经营困难较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力较大。我省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防控各类债务、金融风险的任务较重,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安全稳定、防灾减灾领域仍然存在隐患。四是民生保障任务繁重。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五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有的干部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主动担当、较真碰硬、狠抓落实不够,服务企业、群众的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9年工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都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不确定性更凸显,矛盾和问题更突出,但经济总体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认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力争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其基已奠,我省创新资源不断聚集,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动能加速成长,必须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现高质量发展其径已明,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推动财政支出向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领域倾斜、减税降费向微观主体倾斜、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企业倾斜、投资向产业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倾斜、就业扶持向大中专毕业生和转移劳动力倾斜、转移支付向县乡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定力、提振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7.5%—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金融财政风险有效防控;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2.5%。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