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14日消息(记者万存灵)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国40%,是我国经济中心所在、活力所在。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实践证明,只要思路对头、扎实推进,实现旧动能和新动能的转换是大有可为的。目前,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正努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打造新的高质量经济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之路探索成效如何?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今年全国两会,来自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代表委员们带来了自己的议案提案。
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而是辩证统一;共抓大保护非但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推动长江经济带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3年来,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10个专项规划、11个实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支撑的规划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绘制蓝图。长江沿江省市纷纷开展了非法码头、化工污染、固体废物等专项整治行动,关停一大批污染化工企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高质量发展。
金沙江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石鼓镇来了个“U”字形的大转弯,造就了世界著名的自然奇观——“万里长江第一湾”。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丽江市市长郑艺表示,为了守护“万里长江第一湾”,丽江市在产业规划和布局中,杜绝高污染企业落户丽江。郑艺说:“我们坚持的是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布局科学化、园区实施绿色化发展战略,坚决杜绝到处开挖、到处冒烟的工业发展模式。我们宁可在短期内牺牲一些发展的速度,要提升发展的质量。”
湖南省着力打造“一湖四水”的靓丽名片,今年将对40个泊位、8道渡口进行提质改造,建设好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湖南省把“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省“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在湘江流域关停了1000多家涉重金属污染企业。
安徽省全力构筑1公里、5公里、15公里“三道防线”,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国人大代表、池州市市长雍成瀚表示,池州市正在依托现有的钢铁、水泥、砂石等要素资源和项目,打造服务长三角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装备式建筑,它本身是高新技术产业,跟我们传统的傻大黑粗的水泥、钢材、混凝土不是一码事,它要量身定制,有研发,整个是一套系统,是一个基于节约型的发展。”雍成瀚说。
江苏省南京市则把城市未来发展放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大局中考量,对沿江地区功能布局与产业转型,沿江空间特色塑造等重点问题系统谋划。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长蓝绍敏表示:“我们原来的目标是要把生产型岸线压缩到50%以下。我们现在做的规划要把生产型岸线压到22.3%。”
2014年以来,贵州在全省布局起了大数据产业,吸引了华为、腾讯、苹果等国内外互联网企业落地,大数据成为贵州创新发展的的重要驱动力。去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一。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认为,长江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要求让贵州在产业选择上更加优化。他说:“我们的GDP已经突破了1.4万亿元,就证明我们用绿色发展引领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虽然各地频频探索绿色发展的试验田,但是资源整合不充分、产业竞争力不强、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如何在11个省市跨境布局产业升级,各地也在努力寻找答案。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周健民认为,长江开发由来已久,沿岸产业企业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今重新规划,长江沿线省市不能各自为政,中央需要统筹协调好。他说:“该清理的要清理,该改造的要改造,该搬迁的要搬迁。比如码头企业有的重复,要整合。这样齐抓共管才能够真正将长江的事情搞好。”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大春认为,产业升级需要资金的注入,尤其在投融资方面,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释放各类平台、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吸纳更多的市场主体来共同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有两个渠道,第一,政府的财政资金要适当的引导。第二,金融资金要适当的跟进,有必要设立比如专业性、政策性的开发银行、绿色发展基金,通过这样一些投融资的办法来解决路怎么走、钱从哪里来、事怎么办的问题。”何大春说。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