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改变,从这里开始——西藏60年重大基础设施巡礼

2019年03月27日 09:24   来源:新华网   

  眼下的雪域高原,拉林铁路、叶巴滩水电站等重大工程迎来建设的黄金时期。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从一无所有到日臻完善。

  6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1万多亿元实施了80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实现超常规发展,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个欣欣向荣、繁荣兴旺的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

  世界屋脊逐步变通途

  在旧西藏,西藏没有一条正规公路,货物运输、邮件传递全靠人背畜驮。60年来,西藏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多点突破。

  西藏第一条高速公路——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全长37.8公里,总投资15.9亿元。2011年7月建成通车后,将拉萨市区到贡嘎机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

  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拉林段(2018年10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拉贡、拉林等7条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青藏铁路、拉日铁路建成运营,川藏铁路提前上马,拉林段建设进展顺利,建成运营民航机场5个,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8年底,西藏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4万公里;新增34个乡镇、533个建制村通硬化路,新增199个建制村通客车,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分别达到82.5%和47.9%,通客车率分别达到72.9%和32.7%。

  千家万户灯火通明

  民主改革之前,西藏能源严重匮乏,能源利用主要依靠秸秆和畜粪。仅有一座125千瓦的小电站,且只供少数特权者使用。

  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于2014年11月投产发电,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10万千瓦级到50万千瓦级的标志性工程。藏木水电站位于海拔3300米以上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南市加查县境内,由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设计年发电量25亿千瓦时,对当地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工人在玉麦乡境内施工(2017年12月17日摄)。新华社发(白峰 摄)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先后建成了藏木、果多等一批骨干电站和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与昌都联网等电网工程,初步实现用电人口基本覆盖,主电网延伸到63个县(区),主电网人口覆盖率已达81%,其余农牧民通过小水电局域网、户用光伏系统解决基本用电。全区清洁能源电力总装机容量、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了近14500倍、7300倍。

  山南市加查县拉绥乡老人桑珍说:“小时候烧火做饭和烤火取暖都要靠牛粪和木头,这几年不仅通了电,还有天然气,孩子晚上写作业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楚了,生产越来越方便。”

  据了解,西藏水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初步建成了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多能互补,并与内地电网互联互通的综合能源体系。

  灌区体系基本形成

  旧西藏,农业生产全部靠天吃饭,粮食产量较低。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原始耕作状态,劳动工具原始简单,整个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如今,“西藏粮仓”的日喀则大地,灌渠密布。作为当地满拉水库的配套工程,满拉灌区工程覆盖江孜县、白朗县、桑珠孜区共147个行政村,干渠总长约245千米,灌溉面积46.9万亩。

  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曲下镇农民格桑收获青稞(2018年9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民主改革以来,西藏水利设施更加完善,满拉、旁多等一大批水利枢纽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小灌区陆续建设,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45万亩,建成灌溉饲草料地面积18万亩,灌区体系基本形成。

  随着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农田水利建设为粮食连年丰收和畜牧业生产水平持续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西藏粮食产量由1959年的1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04万吨,肉奶和蔬菜产量分别达到84万吨和90多万吨。

  现代通信逐步完善

  老一辈的藏族人曾为了送一封信,骑马从日喀则出发,到拉萨需要10天。有了电报后,这样的事情逐渐成为回忆。如今已在西藏普及的手机让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家儿女实现了与外界的即时沟通。

  初春的羌塘草原,一派生机盎然。阿里地区改则县牧民噶玛每天都在湖边放羊,用手机播放着藏族歌曲,还能随时跟家人发微信聊天。

  “过去我们祖祖辈辈外出放牧根本没办法跟家人联系,只能‘靠吼’,听不听得清楚,要看是顺风还是逆风。现在用上手机,随时可以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很方便。”噶玛说。

  旧西藏的通信长期处在驿站传递状态。20世纪40年代,无线电台出现在部分地区,但对广大群众来说,通信仍是一片空白。如今,青藏铁路沿线、世界海拔最高的普玛江塘乡、人口最少的玉麦乡、莲花秘境墨脱县,越来越多的地方有了通信信号。

  这是在工布江达县拍摄的乡村快递车(2018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东君 摄

  60年来,西藏遍布全区的光缆、卫星和长途电话网全面建成,县以上实现4G通信全覆盖,实现了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行政村光纤覆盖率已达到98%。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递手段,与全国乃至世界同步发展,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截至去年底,西藏全区移动电话基站数达到3.8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194.3万个,光缆线路长度达18.67万公里。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112.69%,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80.91部/百户,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83.35%。(完)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