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西吕梁:煤炭重地秀出“文青”气质

2019年05月10日 09: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吕梁5月9日电 (记者 李新锁)9日,在吕梁汾阳贾家庄,首届吕梁文学季开幕,中国知名作家群体共赴这一文化盛会。昔日山西煤炭重镇吕梁展现出“文青”气质,展现不为人知的一面。

  当晚,在汾阳贾家庄贾樟柯艺术中心,贾樟柯携电影短片《营生》正式播映。中国知名作家余华、阿来、格非等悉数到场。贾樟柯对外公布,纪录片《一个村庄的文学》于当日开拍,并将于9月上映。

  长期以来,吕梁多被贴上“煤炭”“生态脆弱”等标签。作为一个经历过煤炭“黄金十年”的资源城市,这座城市的文学底蕴、渊源常被外界所忽视。

  这一天,在汾阳贾家庄,这个曾被中国“山药蛋派”代表作家马烽关注、写进诸多作品的村庄,诞生过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地方,到处洋溢着“文青”气质。

  在贾家庄的大街小巷、绿茵深处,格非、阿来、苏童,一张张标注着作家名字、作品的海报赫然醒目。图书集市上,往来穿梭的文学爱好者手捧图书,准备着近距离和作家交流。

  村庄里,头裹白毛巾的老农捧着纸张,一字一句地用汾阳方言朗诵出“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最后还不忘说明出处——沈从文《湘行散记》。面对摄像机镜头,贾家庄村内酒店工作人员自然地读出“村庄太小了,人更是没有位置和痕迹”的句子。

  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梁市委书记李正印表示,吕梁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早在初唐时期,汾阳诗人宋之问就写下“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思乡名句,诗人杜牧也留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近代以来,马烽、西戎等在此创作出知名作品《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李正印说,吕梁正在加快经济转型,着力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推出“山口村庄”品牌旅游线路。其中,“庄”即指贾家庄,也是中国“山药蛋派”文学流派的摇篮。

  对于故乡汾阳,导演贾樟柯在饱含深情之余,还有一份文学期望。

  “我在汾阳出生、长大,在这里读会了第一首唐诗,在这里拍出第一部电影。”贾樟柯说,21岁时,他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几本小说,还有一个电影梦离开故乡。如今,他快50岁了,他返回故乡,“把电影和文学带回来了”。(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閸掑棔闊╅崚甯窗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