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全台累计捕获55只秋行军虫成虫 几乎不可能根绝

2019年06月18日 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秋行军虫灾害紧急应变小组17日表示,岛内确认诱捕到秋行军虫成虫,全台迄今累计共21处、55只,即日起防疫工作将进入第二阶段,发现秋行军虫田区将实施强制喷药。此外,经专家鉴定确认秋行军虫共68件,地方政府已完成销毁共44件,高雄市17日亦通报1例,全台仅剩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南投县4县市尚无通报案例。

  “农委会防检局局长”冯海东表示,岛内自6月8日发现四龄幼虫后,经民众通报到田间现场勘查,13日于台东鹿野玉米田发现卵块,15日嘉义东石田区及澎湖太武均发现、诱捕到成虫,16日在嘉义六脚销毁田区发现虫蛹,故分析秋行军虫已在台成长完成第一世代。

  “农委会副主委”陈骏季表示,第二阶段防疫仍由农民主动通报,经专家现场勘查鉴定,管制田区强制喷药,农作物不必销毁,喷药费用则由“农委会”支应,农民损失应能降至最低;且管制田区将不再如第一阶段管制3个月,而会以作物生长季作为依据,以目前发现案例皆嗜吃玉米为例,最多管制4个月。

  陈骏季表示,因成虫会飞,其危害会扩散、无方向性,防治要100%根绝几乎不可能,应变小组将持续监控之后喷药防治效果,以研拟适合农民自主防治的方式,好让此虫对岛内作物的危害降到最低,“准备与虫共存”,进入第三阶段防治工作,即是交由农民自主防治。

  冯海东指出,现阶段最怕农民乱喷药,一是可能影响后端食品安全,一是若让秋行军虫产生抗药性,未来防治更复杂,“防检局”已公告紧急防治用药11种,有机农田亦可用苏力菌防治,希望农民通报,由地方政府督导。

  冯海东并说,目前岛内发现案例均嗜吃玉米,但不排除玉米吃完之后会移往其他作物,亦有学者认为秋行军虫不单是玉米型及稻米型,可能有其他变异的生理小种,“防检局”将持续针对样本进行分子生物鉴定,以确认其传播途径,做更好的防治策略。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