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自贸试验区建设高含金量的“大连样板”

2019年06月26日 15:17   来源:大连日报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18项改革试点经验。其中,大连自贸片区创新实施“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名列其中。这是继“保税混矿监管模式”入选国家第四批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之后,又一“大连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立足大连特色,形成“大连经验”,让改革开放“试验田”成为自贸区建设的“经验输出地”,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建设者为之不懈努力,并初见成效。

  多层次和多维度创新全方位推进

  人们常说大连是东北的“开放高地”,那么大连自贸片区必然是这块“开放高地”上走在开放最前沿的探索者。行政服务模式、行政服务机制等的全方位创新,常令服务对象耳目一新又大为欣喜。

  推进行政服务模式创新,大连自贸片区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构筑先进网络平台和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渠道,创新现有工作模式,营商环境效率进一步提升。大连片区自主研发的出口退税综合服务平台、自贸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将出口退税、自贸金融的诸多功能集于信息服务平台,在缩短退税、开户时间和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企业远程自助放行模式,将贸易便利化理念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研发的智能化放行系统,企业通过网络在自助设备终端自助申请签发“无纸化通关”指令,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办理通关放行手续,24小时全天候通关,以信息化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成为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有效载体。

  推进行政服务机制创新,大连自贸片区瞄准工作堵点大力疏通,改变原有工作流程中的部分环节,使流程更为通畅,效率不断提升。企业注销原有工作程序中,纳税人需在办理缴销发票、交回税控设备、结清应税款等诸多涉税事项,并对其生产经营状况开展核查、确认后,纳税人方可到工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税务部门实施税务简易注销创新,采取明晰办税事项、简化受理流程、统一核准标准等多种措施,注销流程大大简化。而审批中的告知承诺制,改变了传统行政审批的单向权力支配关系,将行政审批部门和申请人的关系调整为合作和互动关系,审批部门同项目申请人一样成为平等的民事责任主体,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可贵尝试。

  根据行政服务对象实际“量身定做”的创新服务,虽只是利用现有政策创新工作内容、利用现有政策空间创新相关业务,却能更直观地展现创新之“魔力”。最佳实践案例“保税混矿”,大连港将不同产地、不同成分的两种以上的铁矿砂在保税状态下进行配比混合,打破了以往混矿只能在钢厂、矿山操作的常规,开了中国港口混矿作业的先河,创造了混矿业务的“大连标准”,并成功打入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自全面启动混矿业务以来,大连港混矿业务量已累计突破3000万吨大关,国际中转量突破1500万吨,“大连标准矿”的影响力和品牌价值日益增强。此外,在金融领域,跨境船舶融资服务、“通港达”精准服务港口经济、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服务等创新经验,均是在自贸试验区便利化导向下进行的服务对象创新。

  “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明确要求。大连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国家使命”,在大胆进行先行先试的突破式改革同时,同样重视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很多制度创新,虽然看起来仅仅是对现有制度进行细微调整,或去掉部分环节,或强化一些小的功能,却为服务对象带来极大便利。如企业注册微信核名、“一对一”协调员制度、平行进口车简化流程等,这些制度架构和工作流程优化的“一小步”,最终“百川入海”汇集成政府职能转变的“一大步”。

  改变整个工作流程的突破式创新,改革效果更加直观:企业注册“集中登记场所管理”制度,通过委托律师事务所规范管理企业集中登记、构建“集中登记场所”数据平台、建立联络员制度,既提高了政府资源的利用率,也探索了事中事后监管的社会参与模式。进出口货物通关的“英特尔模式”,则是集成创新案例的代表。“1+3+5”雁形阵式创新服务体系,通过“自行运输”“先入区、后报关”和上门查验等三项措施提高区内物流速度,叠加运用分送集报、货物按状态分类管理、保税间货物结转等五项措施优化货物国内流转及加工贸易审批,通关时效提高了20%,帮助英特尔大连工厂创下了英特尔全球工厂投产新项目最快纪录。

  两年来,大连自贸片区新增企业已近1.5万家,存量企业超过2.5万家,其中外资企业940家,分别占辽宁自贸区的39%、49%、68%。2018年,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596.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44亿美元,分别占辽宁自贸区的95.9%、96.9%。本报记者郑鸿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