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王平(右)正在采摘脆李。 姚於 摄
华家村村支书周继文介绍该村脆李产业发展情况。姚於 摄
人民网重庆7月15日电(刘政宁、姚於)树上挂满硕大的脆李,果农们忙着采摘。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村支书周继文,面对漫山遍野的脆李非常感慨,“以前这片果园是寸草不生的石漠化荒山,现在靠脆李产业,我们村里的96户贫困户中己有93户摘掉了‘贫困帽’”。
一颗小小的脆李,给扶贫攻坚带来了怎样的推进力?在“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网络主题活动重庆最后一站巫山县,采访团成员们找到了答案。据了解,目前巫山全县脆李种植22万亩,种植户达5万余户,其中贫困户9108户。2018年实现产量8.5万吨,产值8.1亿元,带动2.6万人脱贫。
荒山种出“致富果”
“村里土地以前石漠化严重,只能种植传统农作物,主要就是玉米、红苕、洋芋这三大坨。”周继文介绍,2014年,村里对石漠化荒山进行治理后,开始种植脆李。“目前脆李己有1200亩挂果,今年是我们的丰产期,全村脆李可以釆摘80吨,预计收入80万元。”
47岁的向宗满家里种植了近7亩地的脆李,凭借这些水果,去年一年他的收入超过了6万元。“以前地里草都不长,我们只好外出打工,除去房租水电,一年也就一两万元的收入。现在回家种脆李,收入也高了,还能陪老人和孩子。”提及接下来的打算,向宗满充满希望,“我家还有几亩荒山,准备今年把它们开出来,看明年的收入能不能达到10万。”
华家村只是一个缩影,在巫山县,还有很多这样靠脆李脱贫致富的乡镇。目前,巫山全县22万亩脆李全部进入丰产期,可年产脆李3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脆李种植遍及22个乡镇135个村,其中贫困村88个,贫困户种植29549亩,形成了县级有万亩示范园、乡镇有千亩示范片、村社有百亩精品园的规模效益。
商旅融合打造脆李“产业链”
华家村的90后王平也是个“种李大户”,在打理自家的百亩脆李林的同时,1994年出生的他还得到了一个新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电商销售。而今,通过智能手机和电脑,王平将这些网络销售线打理得井井有条,华家村的脆李已远销福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巫山县在依靠传统渠道销售的同时,大力推进电商销售,先后与京东、顺丰速运、中国邮政等合作建成脆李专业销售体系,让巫山脆李走向全国。2018年电商交易已超过2亿元,占销售总额20%以上。
提及未来,巫山还有更多的打算。为了健全“产业链”,让贫困户就地吃上了“旅游饭”,当地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累计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000余家,带动贫困户创业和就业2万余人,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4亿元。2018年,成功举办脆李采收运动会暨第二届巫山脆李采摘季,实现综合收入近亿元。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