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金山朱泾:花开小镇 做上海最好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2019年07月17日 11:10   来源:新民晚报   杨洁

  步入金山朱泾镇待泾村的乡间埭头,草木葱茏,白墙黛瓦,一村一落,皆是江南美景。

  作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待泾村有哪些特色?乡村振兴的目标如何实现?记者今天跟随“共舞长江经济带——看长江之变”采访团,走进这个美丽村落,一探究竟。

  图说:待泾村环境优美,“桶长”正在巡逻。杨洁 摄

  三产融合:“穷村”打造出“网红景点”

  待泾村曾经是一个纯农业村,还是一个贫困村。2017年,这里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23000元。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却上升到28000元左右,预计今年年底将突破3万元。不仅如此,一些农民每年还有了流转费、打工收入、租金收入……钱袋子一天天地富起来了。

  一年之间,是什么让这一数字有了质的提升?“花开海上”生态园项目,功不可没。

  待泾村地势低洼,种庄稼难有好收成。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盘活低效土地,给农民带来真金白银?面对这道难题,镇里反复研究,最终想出了“以乡村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办法。

  很快,“花开海上”生态园建成开园,这是一个集花卉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赏花主题生态园,由花海、梅园、樱花园、秋景园组成。每年春秋两季鲜花盛开:二月赏梅花,三月看樱花,四五月有虞美人,九月有“金童玉女”向日葵和格桑花,十一月有枫叶……花海旖旎壮阔,超高的颜值也让它已成为一处网红景点,吸引游客超过一百万人次。

  待泾村有这样一句话:“花不仅开在海上,更要开在农民心里。”生态园建设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更能够直接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和收入这两大难题。流转土地费用比同类土地费用高5%,生态园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相当于分红收益,停车位的全部收益也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奖励流转土地农户和村集体。“花开海上”招工时,优先招录待泾村本地人,直接解决当地村民就业120人(花季还可增加临时工80人),工资性收入合计年增长250万。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关键是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说,通过系列组合拳的带动,待泾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村民打工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门票收益有股金。

  李士权表示,目前生态园正在积极对接社会资本,将建设精品酒店、民宿、晚间互动灯光,并考虑与荷兰专家合作延长花期、引进国外休闲项目等,计划两年内将“花开海上”打造得更加美丽。

  图说:待泾村每家每户门口放着两个小垃圾桶。杨洁摄

  美丽乡村: “四长”守卫村居洁净

  在蒋泾中心路口的土堆式大花坛上,“待泾村”三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沿着蒋泾中心路南行,一幅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蔡家溇河从白墙黛瓦间蜿蜒而过,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农家,粉刷一新的墙面别具特色,宅前屋后的绿化亮化扮靓了整个村庄。

  刚开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时候,要改造住宅,村民们还不大愿意,志愿者们便挨家挨户上门调解,在不大拆大改的情况下改造,制定出一宅一方案,资金则由“政府出一点,村里出一点,农民出一点”。生活环境改善了,农民们已尝到实惠。

  60多岁的村民徐美芳告诉记者:“以前房子很破,瓦片破旧,现在木门木窗换都成了铝合金材质,墙面也翻新了,我们只需要出一万三千元。”

  乡村振兴,也离不开生态振兴。洁净,是美丽乡村的肌理。

  徐美芳还担任垃圾分类志愿者,村里都叫她“桶长”。待泾村推行的家家有责“值日法”,每周由一户村民值日,成为垃圾桶的“桶长”,这一周正轮到了徐美芳家。

  “垃圾一般不多,我们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着两个小垃圾桶,分干垃圾和湿垃圾,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徐美芳主要负责巡视蔡家溇河北面的村居,每天上午、下午、晚上都要巡逻走一遍,走完一圈要一个多小时。村里的“桶长制”三月就开始推行了,主要是做好清理路边垃圾、上报安全隐患等工作,调动村民积极性,自觉、科学地开展垃圾分类。

  除了桶长以外,待泾村还有路长、河长、埭长,“四长”共同守卫村居的美丽环境。

  村口树立着一块信息牌,河长、先锋志愿者、群众志愿者、村居干部等联系人一应俱全,扫一扫二维码,还能实时显示巡河、治理情况。最新的一条记录是:“7月15日,河道两侧安全链存在松开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河长张馨已及时处理。

  图说:“美丽朱泾零频道”功能丰富,可以电视挂号。杨洁摄

  人人当家:自治共治良性互动

  乡村振兴,重在治理有效。近年来,朱泾镇对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美丽朱泾零频道”相继进行了升级改造,智能化设施,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创新引擎。

  打开的电视机,你会发现“美丽朱泾”这个神奇的电视频道,其中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新闻资讯、七彩党建、朱泾政务、村居频道、便民服务等栏目。

  例如,在“村居频道”,你可以看到哪些人参与了清洁家园行动,哪些人参加了小区治安巡逻。在“平安乡村”栏目,可以查询本地区监控摄像头的实时画面,发现可疑现象即可通过平台一键报警,充分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力量。在“便民服务”“在线挂号”栏目,接入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等医院的在线预约功能,村民在电视上就能查询医生的坐诊情况,按遥控器就可以分时段挂号。而在“财务公开”栏目,财务报表、补贴凭证、管理费用、公益支出等全部透明公开,记者在屏幕上看到,“2019年5月收朱泾镇爱卫办第二季度保洁员工资”“2019年4月百岁老人护理补贴”等记账凭证都已清晰可查。

  这个平台的建设,让村民们轻松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评议权,每家每户都能时刻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实现共治自治的良性互动。

  不仅如此,村民办事现在也方便多了。以前,农民办事要跑到镇上,而今,村里就设置了办事大厅。朱泾镇今年以来推行的“三全值守”制度,即“接待全岗通、受理全方位、服务全天候”,要求村居委会干部具备综合能力,打破条线边界,成为“全科医生”。

  不仅如此,待泾村两委班子6位同志全部从二楼办公室搬到一楼一间大办公室办公。村干部的办公桌就在村民眼皮底下,时刻接受监督,找村干部交流的群众更多了,关系也更加密切。

  谈起乡村的未来,李士权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上海最好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新民晚报记者 杨洁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