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云南丽江:矿山上种芒果 "黑色产业"变"绿色产业"

2019年08月19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丽江8月18日电 (杜潇潇)黑色的煤矸石上长满了芒果树,树上结满硕大的芒果,18日,记者来到云南丽江华坪县德茂村的“毛家厂”山,植被茂密,空气清爽,若不是路两旁偶尔见到裸露的煤矸石,很难相信这里曾是一座矿山。

  华坪县地处云南西北部,煤矿储量大,曾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兴盛时期,从事采煤业人员可达10万余人。然而,与煤矿业发展相伴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华坪县就实施退耕还林政策,鼓励农民种树。地处金沙江畔的华坪县地理条件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种植芒果。曾经当过矿工的孙绍华就是矿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然而,这第一批“螃蟹”却并不好吃。“那时矿区还在开采,树叶上的煤灰能有一枚硬币那么厚,产出的芒果只能当次果卖,一斤几毛钱(人民币,下同)。”孙绍华回忆起2000年刚开始种芒果时的景象,仍然历历在目。“在矿上干活虽然收入不错,可是环境却越来越差,天是灰蒙蒙的,下雨流下来的水都是黑色的。”

  2013年以来,为实现绿色发展,华坪县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引导煤炭企业有序关闭退出,目前全县煤矿已从2013年的82对减少到29对。

  这段时间里孙绍华经过探索发现,利用废弃的煤矸石和土壤混合能种植出高品质的芒果,原本无处堆放的煤矸石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目前他已种植了138亩芒果,今年的毛收入预计有30多万元。

  孙绍华从矿工转变为果农的经历,也是华坪县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华坪县芒果种植面积达到33.6万亩,产量29.12万吨,产值19.82亿元。

  在孙绍华的家中,工人正在忙着把刚刚采摘下来的芒果装箱,新鲜的芒果铺满了他家的院子,在果园里干活的李开平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收入比在煤矿上干活低一点,但环境的改善是我们生活的源泉,是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