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6日 许继伟)

2020年01月21日 10:12   来源:滁州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6日在滁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许继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严峻挑战,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克难前进、奋勇争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四个突破年”行动,高质量推动五大发展,较好完成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一年来,我们坚定冲三目标,争先进位再创佳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实现财政收入357.1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0亿元,增长12.5%;外贸进出口38.6亿美元,增长2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9亿美元,增长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4228元、14439元,分别增长9.6%、10%。动态指标上,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三。总量指标上,财政收入居全省第三,外贸进出口、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稳居全省前五;GDP可望跃居全省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

  (二)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主抓重,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29个、新开工330个、新投产247个、新达产168个,居全省前列;列入省重点投资计划项目458个,居全省第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30亿元的陶瓷贴片、50亿元的5G基站天线和圣泉化工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隆基乐叶二期、50亿元的亚玛顿一期、100亿元的福莱特二期、110亿元的晶科能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创维智能家电、140亿元的康佳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全省贯彻落实“六稳”重大项目11月份集中开工活动在我市举行。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利维能一期、100亿元的星恒一期、240亿元的惠科光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北沿江高铁在滁州站并站、全椒设大墅站获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宁淮铁路、合新铁路开工建设,滁宁城际铁路全线开工。滁天、来六、明巢、滁西环等高速加快推进,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竣工。G328滁州绕城段、G345凤阳段、G104明光绕城线等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2780公里。江巷水库具备下闸蓄水条件,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加快推进,襄河航道维护疏浚工程竣工。滁州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完成。要素保障成效明显。获批国家专项债项目40个,额度113亿元、占全省比重超20%;争取国家拨付安徽长三角中央预算内投资5.1亿元;惠科项目获批省补助资金4.98亿元。争取各类建设用地指标6.8万亩、供应土地5.1万亩,均居全省第一。

  (三)一年来,我们顶住下行压力,实体经济破难奋进。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新增规上企业210户,总数达1726户;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0户,总数达513户。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康佳电子和全柴动力的3个项目获国家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数和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二。全椒海螺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水泥工厂。天康智能化仪器仪表项目获批省级重大工程。全省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全年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亿元,分别增长15%、16%。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项目启动建设。金牛湖童世界加快建设,来安兴茂一期试运营,南谯荣盛龙湾湖湿地度假区部分建成开放。纳入市级调度的16个文旅项目新增投资90亿元,7个文旅项目入选首批旅游强省重点项目库。凤阳小岗、天长龙岗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网上零售额突破105亿元,居全省第三;省网商大会在我市举办,跨境电商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农村电商发展迅猛,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1个、示范镇9个、示范村21个,云伙计、网萌等一批电商企业蓬勃发展。金融业稳健运行,新增贷款365亿元,增长18.4%,增量居全省第三;完成直接融资148亿元;贷款余额突破2400亿元。嘉美股份A股上市,新增挂牌科创企业129家。广发银行滁州分行获批筹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面积等6项主要指标居全省第一方阵。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新增稻虾共作面积33万亩,总面积65万亩、居全省第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10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952个,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龙头企业。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加快建设,天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谯、琅琊成功创建国家级滁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椒大墅龙山获批创建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园。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县域经济实力提升。统筹推进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和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大江北沿线多点发力,大工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获批4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增私营企业1.4万户、个体工商户3.4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166户,居全省第四。16家企业入选全省民企百强。天长缸盖获批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3.1亿元。

  (四)一年来,我们抢抓战略机遇,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扩大开放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示范区建设和苏滁高新区发展,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市《行动方案》,确定8个方面重点任务、120项具体工作。与南京签订“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与苏州签订《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开展扩区前期工作。市经开区、苏滁高新区、来安经开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0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开润股份、开开视界、天康医疗在境外投资兴业。深化改革上,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完成,天长获批改革试点典型单位;“三变”改革试点村占全市90%;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上报待批,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国家验收。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慢性病免费发药等经验获国家卫健委肯定,获批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测试点。“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减税降费39亿元;与长三角18个城市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92.8%、“一窗”办理率96.2%。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企业用工周转池”创新举措获人社部、审计署表扬。创新驱动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5家,总数达420家,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三;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首次超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第一。中国轻工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园开工建设,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通过验收,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业园稳健运营。新引进院士1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0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235名。获省科学技术奖14项,创历史新高。

  (五)一年来,我们注重精准发力,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取得新成效。完成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1%。定远县成功摘帽。新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6亿元,居全省第二。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生态环境有了新改善。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加快建设,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全面推行河(湖)长制,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落实长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滁河陈浅跨省断面获生态补偿金4700万元。推深做实林长制,完成造林24万亩、森林抚育62万亩;明光创成国家园林城市,来安县林桥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风险防控得到新加强。持续开展“套路贷”、非法集资等专项整治行动,成功化解陈案积案13起,居全省第二。严格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和投资项目审批,政府债务率、市级投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均低于控制线。稳步推进问题楼盘处置,风险总体可控。

  (六)一年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文明创建力度持续加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滁城大改造、大整治、大提升,巩固达标项、补齐欠账项、攻坚薄弱项、提升管理项,国检省检反映良好,市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滁城功能持续完善。聚焦“四个一”工程,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65个,完成投资204亿元。紫薇北路北延工程加快推进,滁州大道滁城段竣工,明湖大道部分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5公里。紫薇路跨清流河桥、奥体中心加快建设,遵阳街改造有序推进,琅琊山南天门提升改造、东大街桥和文德桥加固修缮、章益和吴棠故居保护等工程完工,琅琊阁建成开放、太仆寺试运营、明湖预开园。

  清流河四期部分完工,丰收渠、会峰路渠等整治工程完工,内城河闸站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县城和镇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同步推进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和园区提升,实施重点项目222个,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全市完成房屋征收面积超340万平方米。2018年度6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度50个省级中心村加快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582户、改厕3.5万户,在全省率先完成4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七)一年来,我们聚力共建共享,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登记失业率2.73%。全国“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津贴8750万元、惠及17万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0亿元,24万困难群众受益。公共服务有效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9个,覆盖率达89%。琅琊山无梁殿、池河太平桥、小岗村旧址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图书馆新馆开馆。文化产业产值居全省第二。高教科创城文体中心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东京奥运会女子手球亚洲区资格赛和第二届全国青年手球联赛。抗旱救灾取得实效。面对重大旱灾,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全力抗大旱、促大干、保大局,加强蓄水保水节水,人工增雨成效显著,“引江入滁”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饮水得到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滁城完成棚户区改造6500户;改造老旧小区21个;改造背街小巷59条;新建改造公厕43座;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4个;完成23个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达标工程;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临时停车场10个;建设改造公共体育公园12个、为26个安置小区增配全民健身器材;重建改造危桥4座;开工建设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督导组反馈的23个共性、12个个性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全市信访维稳形势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成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小岗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定远二龙回族乡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狠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率先探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消防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连续6年获优秀等次。市妇联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市残联获评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高质量完成第四次经济普查任务。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等工作取得新成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等事业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外事、供销社、防震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进步。

  (八)一年来,我们狠抓从严治政,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大政方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6件;办理市人大议案3件、建议205件,满意率95.6%;办理市政协提案341件,满意率98.2%。一批议案、提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务实举措。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举措,市政府文件、会议和督查检查考核比上年均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政府一般性支出比上年压减5%以上,“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1.8%。不断强化廉政建设,聚焦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深化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坚决惩治各类腐败行为,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逆势上扬势头好、招大引强效果好、深化改革经验好、一体化发展开局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抓机遇、大招商、善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会代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央及省驻滁单位,向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滁州建设与发展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和各位客商、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还不快,与合肥、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产业协作仍需强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实体经济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创新动能还不足,原创性改革还不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成果仍需进一步巩固,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基本公共服务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少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担当作为不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