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1日 张祥安)

2014年02月13日 14:34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1月11日在滁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祥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我们奋力攻坚、着力转型、全力冲刺的一年。面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十大工程、百亿项目、千亿产业为抓手,以“三个一千”活动为保障,坚持“五位一体”,突出“四化同步”,力求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6.1亿元,增长1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90.9亿元,增长15.5%;固定资产投资1075.8亿元,增长21.9%;财政收入178.9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亿元,增长14.4%;外贸进出口18.6亿美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35元,分别增长10.6%和13.5%。突出表现在:

  多项工作取得突破。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首超千亿,站稳全省第一方阵;规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分别前移3位、1位,均居全省第六,实现可喜跨越。新一轮城市总规获省规委会通过,正式成为长三角协调会和南京都市圈发展联盟会员城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区域,定远、明光终于挤入皖北政策扶持范围,为滁州争得新的发展空间、政策空间。华塑一期项目成功投产、二期项目顺利开工。国家园林城市、道路交通二等管理模范城市争创成功,省级文明城市通过考核。小岗村“两年大变样”任务提前完成,成功承办第13届全国村长论坛。

  多个方面获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八连丰”,总产83亿斤;规上工业总产值逼近2000亿元;财政全面增收,市本级超50亿元,天长超30亿元,各县市区均超10亿元;全年域内银行新增贷款186亿元,增量全省第四,存贷比首超70%,域外银行贷款34亿元,直接融资13.6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滁州海关开关首年入库税款1.55亿元。

  多数地方竞相出彩。刘延东副总理视察我市基层医改和职教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张宝顺书记用“热气腾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形容滁州发展势头;王学军省长对我市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山西省、苏州市等多个高规格党政代表团来滁考察;实现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两连冠”、全省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荣获2013中国安居宜居价值城市称号;H7N9防控、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地震应急、群众体育、法律援助、安全生产月活动等工作受到国家部委表彰;校车安全“滁州模式”全国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国试点;全国“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全省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规划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造林整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多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天长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首批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来安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法制创建活动先进县,明光被评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开发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市直多个部门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多类指标争先进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前移4位,居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前移5位,居全省第五;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前移1位,居全省第一。水利建设投资、森林增长面积、粮食收购量、家庭农场总数等,均居全省第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在建里程、总投资三项指标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开工率,均居全省第一。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三个一千”,服务大局展现新作为。

  坚持用心、用情、用智,扎实开展“千名干部帮招千个项目、千名干部帮抓千项工程、千名干部帮扶千家企业”活动,领导带头,各尽其责,及时有效帮助各类企业、项目解决落地、建设、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上万个。与此同时,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重点,整合力量,集成攻关,先后开展了招商引资攻坚月、工程建设提速月、经济运行服务月、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推进月、央企合作落实行动月、百日会战等,力促项目快签约、快建设、快投产。通过努力,用地上,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5万亩,供应6万亩;用工上,举办各类招聘会近500场,帮招员工近9万人次;用电上,加快电网建设,强化用电调度,全市工业用电量60.6亿千瓦时,增长14.1%。

  (二)突出提质提效,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把抓发展、调结构、惠民生落实到项目上。谋划争取一批。围绕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等方面,谋划亿元以上项目615个,总投资3538亿元;争取国家和省资金21.4亿元。大力招引一批。新引进市外亿元以上项目330个,到位资金592亿元,其中南大光电、朝野电视等30亿元以上7个,拉芳日化、德威新材料等10亿元以上40个。加快实施一批。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1620个,竣工1200个。总投资25亿元的长电科技、23亿元的雀巢银鹭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80亿元的远东电缆、50亿元的亚太科技五金机电城、30亿元的德轮轮胎、29亿元的长丰扬子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

  (三)突出抓大活小,工业经济跃上新台阶。

  坚持顶天立地、铺天盖地两手抓,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打造支柱产业。先进装备、智能家电等六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580亿元,增长17%,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01家,居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达111家,居全省第六;实现产值850亿元,居全省第三。培育龙头企业。推进“510”计划,狠抓“千亿技改”,共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315项,完成投资230亿元。加快推进“三上”工程,规模企业达1124户,净增239户。

  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420户,新增35户。推进全民创业。开展全民创业提升年活动,新增私营企业5000户、个体工商户1.7万户。16家企业进入省民企百强,居全省第四。加快技术创新。获批各级技术中心37家,累计达171家,省级技术中心数全省第三。全柴获批国家级技术中心,全柴动力消失模铸造等3个项目列为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项目。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省第四和第五。夯实园区平台。15个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投入资金65亿元,新增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总面积达22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总数2800多家。市开发区入园企业超千家,全面完成“3344”目标任务。苏滁现代产业园一期12平方公里路网基本建成,入园项目30个,总投资11亿元的新盛诺、10亿元的胜华波等项目加快建设。

  (四)突出规模特色,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集约化上,启动60个农业示范区建设,全椒襄河、凤阳小岗和来安大英3个示范区获批省级示范区,定远金山示范区获批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区,全椒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规模化上,新增耕地流转面积41万亩,总面积达182万亩,流转率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新增家庭农场780家,总数达1500家;新增各类农民合作组织1160个,总数达5860个。产业化上,新增各类龙头企业99家,总数达645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68亿元,增长20.3%。科技化上,农业物联网扎实推进,良种覆盖率、关键技术到位率分别达97%和68%。圣农科技、意洋草莓等现代农业项目产生良好示范效应。机械化上,耕种收农机化作业水平达78.9%,超全省14个百分点,农机化工作综合考评全省第一。

  (五)突出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呈现新格局。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08亿元。商贸服务业更趋活跃。净增限上企业182户,累计达762户。沃尔玛、大润发等陆续开业,世贸广场、中普广场等加快建设,在建大型市场26个、商业综合体19个。总投资120亿元的中环国际商贸中心项目签约。发展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5亿元,筹建淘宝特色中国·滁州馆。现代物流业加速推进。中国供销·滁州农产品物流园、华塑盐化物流园、凤阳港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26.5亿元。南京湾商贸物流园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文化旅游业快速提升。围绕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快推进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长城文化创意园、滁州1912、冠景度假村、全椒儒林文化街区、天长千秋印象·唐城等项目快速推进。金融服务业增势强劲。县域农商(合)行改制全面完成。新增18家银行分支机构,新引进1家市级保险公司。先后与省进出口银行、省建行和徽商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获授信650亿元。存、贷款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七、第二。房地产业持续增长。完成商品房建设投资261亿元,增长13.9%;销售472万平方米,增长38.4%,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六)突出宜居宜业,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坚持规模扩张、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并举,努力构建多层次城镇体系。以美好新滁城为龙头,着力提升品质。“131”组团实施重点项目412个,完成投资296亿元,增长41%。大力实施以“七个一”为重点的精品工程,清流高架、南湖四期等项目竣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项目提速,琅琊山东麓覆绿和醉翁亭景区整治、滁州大道、花卉博览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十路一渠”建设快速推进,花园路、全椒路、会峰路“白改黑”完成,西涧路、洪武路、世纪大道改造等工程加快建设。实施清流河二期、扬子东路、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地块征迁,完成征收面积141万平方米。组团内部竞相发展,琅琊新区建成百万平方米住房,南谯新城一批公共设施项目进展明显,来安县城“一城三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全椒十大城建、八大交通工程顺利推进。以城市管理十项提升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六城联创”,完成上海路、丰乐大道、中都大道提速治堵工程。推进“绿色滁州行动”,新增绿地58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9.4%。以美好新城镇为支撑,着力完善功能。天长、明光、凤阳、定远四个县城共实施重点城建项目近300个,完成投资近200亿元。天长建成红草湖南园等30项工程。明光征收房屋面积70万平米,韩山公园二期等15项工程完工。凤阳提升文化新城,博物馆、新图书馆即将投入使用。定远生态公园、滨水商业休闲带等工程进展顺利。炉桥等一批特色小城镇加快建设。全市城镇总人口184万人,城镇化率达46.8%。以美好乡村为基础,着力示范带动。按照串珠、连线、带面模式,聚力打造“一片二环三线”,重点抓好5条展示链和38个重点村建设,完成各类村庄建设项目818个。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着力改善条件。滁马高速、宿扬高速等开工建设;徐明高速、蚌淮至宁洛高速连接线、104国道滁汊段等加快建设;312省道滁来路、釜秦线、天铜线和309省道明光段等建成通车。蚌浮段行蓄洪区调整建设工程开工,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加快推进,5座中型水库、127座小型水库完成除险加固。全年交通投资126亿元、水利投资15.8亿元、电力投资9亿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7.6亿元,总量全省第二。

  (七)突出开源节流,保障发展有了新举措。

  坚持多管齐下筹集资金,节约集约使用资金,务求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抓开源,完成税收14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1.6%;争取上级专项转移支付74.3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8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同创公司发行债券8亿元,德力股份再融资5.36亿元,海虹印务、尚善生物在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全市社会融资总量450亿元。抓节流,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严控“三公”经费等支出,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6%,市本级政府采购节约率达30%,收回历年结转资金4025万元。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仅市级核减工程造价2.45亿元。抓调度,按照“突出重点、急用先行、有增有减”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市财政全年调度资金76亿元,有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及偿还到期债务。

  (八)突出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再获新进展。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投入,狠抓落实。民生工程上,33项民生工程投入54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新开工保障房2.7万套,建成3.8万套,居全省前列。新增城镇就业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省控指标1个百分点。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参保人数达155万人次;新农合平均参合率首次达100%。教育上,完成滁州职教集团组建工作,组建滁州机电工程学校。完成126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新建公办幼儿园79所。文化卫生体育上,建成6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2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示范点,49个公共电子阅览室。明中都城遗址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跻身“国保”。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重点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创“三甲”。基层医改深入推进,药品价格总体降幅40%左右,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标价下降33.6%。建立医患纠纷调解新机制。5名滁州籍运动员在十二届全运会上夺冠。人口计生上,深化“村为主”工作机制,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5.5‰。信访维稳上,深化平安滁州建设,推行治安防控四色分级预警机制,实施“天网”工程,新增治安监控6000多个,防控能力得到提升。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成功破获“10.24”爆炸未遂案等刑事案件。创新信访工作机制,打造“信访直通车”,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近6万件。突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下降50%以上,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环境保护上,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执法监管,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新增4个省级生态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琅琊榆、滁菊被评为市树、市花。做好全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滁州市志》出版发行。老龄、红十字、慈善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统计、质监、商检、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商联、防震减灾、气象、国防动员、消防、保密、档案、编制、供销、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全面加强。

  (九)突出勤政廉政,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

  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廉洁从政,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20件、政协提案294件,满意率达95%。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文件459件,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第六轮审批流程再造,推进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加强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办理工作,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30条和市26条规定,认真开展办公用房清理工作,深入推进“六治六提”活动,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十二五”的征程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会代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部省驻滁单位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滁州建设和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滁州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政府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增速未能实现年初计划目标;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够明显,经济外向度、全民创业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域经济特别是镇域经济仍较薄弱,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突出;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日渐增大,要素保障的压力一直存在,信访维稳的压力不同程度影响了一些地方和干部的正常工作;改革力度有限,没能有效触及一些体制性的障碍和深层次的矛盾;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政府及所属部门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