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9日 张淑萍)

2020年03月02日 13:39   来源:丹东日报   
  ——2020年1月9日丹东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丹东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淑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丹东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丹东直面挑战、砥砺前行的一年,也是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一年。丹东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动力,以“重强抓”专项行动为载体,保持战略定力、奋力开拓攻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4%,扣除减税降费因素增长11.7%;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

  这一年,面对周边形势复杂胶着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经济筑底企稳,逐步走出低谷,主要经济指标5年来首次全部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省“重强抓”专项行动考核指标192项,亮“红灯”指标比上年减少53个。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发展指标排名中,丹东以全省第4位的成绩跻身全国第117位,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这一年,面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丹东港破产重整的巨大压力,我们尽锐出战、共克时艰,重大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坚持“新官理旧账”,全力攻坚37个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目前销号13个。丹东港重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32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完成全年时间节点任务。投资1.4亿元的马市岛综合整治项目高标准完工。15项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如期整改到位。310处高铁外部环境隐患整治、93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按时完成。“大棚房”整治整改和违建别墅清理整治自查自纠任务全面完成。18项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回头看”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完毕;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8个、恶势力集团和团伙33个,全市刑事案件全案和现案破案率全省最高、万人发案比全省最低,“平安丹东”建设取得新成果。

  这一年,面对企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我们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减税降费14.2亿元,惠及纳税人近28万户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市县两级“三集中三到位”和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整合93条便民服务热线为8890服务平台,实现“一个号码管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5G智慧税务大厅,15项营商举措走在全省前列,政务服务效能获得新提升。

  这一年,面对提升城市品质和财力紧张的尖锐矛盾,我们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城市建设交出靓丽成绩单。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改善城市形象。滨江路及沿线太阳世纪广场、文化广场、断桥广场实现改造升级,服役83年的沙河桥完成重建;实施鸭绿江公园、帽盔山公园、珍珠公园亮化工程,安装城区节能灯1.3万盏,点亮了城市“摸黑路”,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坚持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着力补齐城市短板。群众期盼的四号干线全线贯通,市民关注的人民广场半封闭环岛全面打通,29条城区道路、4座桥梁、9处雨污分流排水工程完成大修改造,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

  一年来,我们还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产业稳增长,实体经济重拾升势

  特色农业步入快车道。粮食产量再次突破百万吨。放大特色产业优势,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4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8万亩,新增设施种植业1.1万亩,发展林业经济作物500余万亩;启动辽宁绒山羊、辽丹黑猪、中华蜜蜂等10个“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示范场建设。形成小浆果、水产品、畜禽3个百亿元产业链,禾丰成三等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均突破5亿元。实施丹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软枣猕猴桃种植面积、东港草莓品牌价值居全国之首,汤山城蓝莓荣获全国金奖。獐岛村、李家店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东港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工业经济迈向高质量。加快轻工业名城建设,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至5000万元,支持了33个项目做大做强。与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动户外服装、满族医药、手表等特色消费品产业加快发展,康齿灵公司成为全国轻工科技百强企业,优耐特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装备制造业加速向中高端发展,原材料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型原材料产业占行业比重均突破45%。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进博士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8人,柔性引进高级人才65人,新建院士工作站2个;制定首台套政策,42项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纳入省级计划,新增“小升规”企业55户、“规升巨”企业10户,“个转企”901户,小巨人企业突破120户,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40%。

  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5%。天赐未来城综合体竣工,安东老街入选省级步行街特色街区,万达广场新商圈日益繁荣。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加快,蒲石河风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赛马溶洞等一批亿元以上旅游大项目开工建设,开通了东北首趟“高铁+旅游”专列,大梨树村、獐岛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房车旅游大会、桃花节、枫叶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山海江田、灵秀丹东”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增长15%。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增长9%,快递业务量增长64%,东港市再次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由负转正,高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

  (二)优环境强投资,项目建设力度空前

  招商引资汇聚“新动能”。围绕谋划包装的200个重点项目,开展招商活动461次,与上海电气、中燃集团、韩国SK集团和韩中交流协会等企业、商会深入合作,签约落地项目238个。引进内资到位资金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6倍。

  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2个,开复工率97%,高于上年25个百分点,创近年最好水平;6个省“双百攻坚”项目全部开复工。投资4.8亿元的华录高新烯碳开发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亿元的康辰药业中药产业园(一期)、投资4亿元的好食鸡食品加工等一批项目竣工。建成5个省级飞地园区,75个乡镇落地飞地项目92个。一举扭转了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负增长态势。

  政务服务按下“快捷键”。大力实施营商环境建设10项工程,建立“1+1+N”服务机制,配备项目管家720个;开展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专项整治,85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深入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573项应进必进事项进驻率100%,建成市县乡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89个镇街互通互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全面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24条惠企政策,向161家矿山企业返还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1.4亿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3.4亿元。“证照分离”改革惠及企业近万户。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增长13.6%,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三)抢先机争主动,改革开放谱写新篇

  重大决策部署扎实落实。深入研究中发37号文件等上级利好丹东政策,落实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资金4500万元,梳理汇总拟向国家和省积极争取政策措施24项、重大项目213个,出台贯彻落实方案3个,加大向上对接争取力度。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建城建文旅集团,3家市直属企业集团经营走上正轨;国资化纤、丹东纺织等企业闲置国有资产处置取得实质性进展;90户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全部完成;市燃气总公司完成改制,合资企业丹东中燃挂牌运营。深化司法行政改革,丹东成为全省唯一刑罚执行一体化试点城市。持续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兑现返还2018年乡镇新增财力资金近2亿元。东港市获评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农业农村、国有林场、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

  对外开放克难奋进。坚持不单纯依赖边境一线搞开放,积极融入辽宁“一体两翼”全面开放新格局,复制推广辽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23项。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实施方案完成修编,将综合保税区纳入中韩产业园项目一体谋划推进。丹东港港口吞吐量4100万吨,增长5.8%。面对外贸困局,不等不靠,发放扶持资金3800万元,组织企业参加国外展销会15次,全力开拓新兴市场,结束了两年来进出口总额负增长局面。

  区域合作实现突破。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蒙古国木伦市签署友好协作意向书。开通丹东至扬州航线,借鉴推行优化报关通关等6方面扬州经验。深入对接吉林向南开放战略,携手白山、通化成立“白通丹”鸭绿江旅游联盟。《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开启了东北东部合作新篇章。

  (四)补短板解难题,风险防控成效显著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聚焦“2+3+1”,对贫困地区实施精准帮扶,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5亿元;落实产业扶贫项目54个、资金1085万元,覆盖当年全部脱贫人口;改造C级、D级存量危房1325户;新建农村饮水扶贫解困工程54处,受益群众4.1万人;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落实率100%;1059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205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坚持开源节流,强化税收征管,压减一般性支出10.5%,实现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坚持去杠杆、治乱象、抓规范、强监管,妥善处置部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出台14条限购政策,保持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坚持安全为先,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整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3%、44%,确保了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强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淘汰20吨及以下燃煤小锅炉49台,达标改造113台,城市空气质量居全省首位。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治理项目。落实河长制,完成市县两级水源地环境治理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提标改造凤城、宽甸污水处理厂,全市国考断面水质总体良好。生态红线划定基本结束。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核减采矿权30个,恢复治理矿山环境698亩。启动城乡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专项行动,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86%的行政村,改造无害化厕所7792座,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村34个。通江村成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大梨树村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五)惠民生增福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城市管理日益精细。坚持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重拳出击治理城市野广告乱象,清除小广告、小张贴5万余处,设立集中张贴栏571处,依法处理596人;聚焦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施划交通标线9万平方米,新建停车场3万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车位800个;改造低洼易涝街区9处,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面向社会征集确定的十大民生工程44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完成养老金“十五连涨”、城市低保“十四连涨”、农村低保“十二连涨”,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13.4%,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生活标准分别提高5.1%和14.2%。社保智慧大厅建成投入使用,实现24小时自助服务。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建立公安警务公开便民查询系统,完成三县(市)24小时自助警务服务分中心建设。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化解存量案件34件,实现“两个清零”。改造老旧小区29个,棚改222套,回迁安置2610户。解决68个小区已售商品房“办证难”问题,为5.3万户群众办理房屋登记手续,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40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77%;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完成20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市属三级医院全部推行无假日服务。成功举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焰火晚会等主题庆祝活动。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程竣工,80个村级文化广场、55套城乡健身路径建成投入使用。新区社会事业配套日益完善,三幼分园开园,实验中学开工,君议台医院试营业。全民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和军政军民团结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重规范提效能,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政府班子8次集体到县区把脉问诊,聚焦461个问题短板,集中攻坚、全力销号。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48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建立先进地区、部门常态化表扬机制和争先创优量化清单。首次召开全市审计发现问题警示教育大会。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全市发文减少50.4%、会议精简40.6%、督查事项减少80%。组织全市328名领导干部与364户企业精准对接,帮助企业破解发展瓶颈。组织全市40多个部门3100多人次深入一线开展清明节防火,火警起数下降72%。一年来,我们上下同心、恪尽职守,在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实践中激发了责任心、提振了“精气神”,逐步形成了干事创业敢担当、攻坚克难敢作为的良好氛围。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积极作为、真抓实干,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中省直部门、解放军驻丹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未能完成2019年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二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且规模不大,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充分,重振轻工业名城雄风任重道远。三是受减税降费因素影响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冲击,税收收入下降明显,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四是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非法民间金融活动、安全生产领域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五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服务效能还不能充分满足群众要求,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刀刃向内,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