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力增强发展动力,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立足全球视野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突出产业链招商,编制全市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引导,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同行业及其上下游的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突出特色优势招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招引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地,实现建链补链强链。突出“项目+基金”招商,发挥好各类产业基金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突出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借助知名商会协会、专业机构,深入开展中介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精心组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欧洲等招商活动,开展好境外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专题招商,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20个以上。
以更大力度抓好招才引智。有针对性地提升完善引才政策,深入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引才“海纳计划”、“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创新方式开展好“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高校行、城市行系列活动。发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集聚效应,搭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枣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来枣设立分支机构。挖掘乡情资源,鼓励枣庄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投资领域,集中谋划、储备、开工、竣工一批有带动力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抓好总投资1800多亿元的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力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加大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力度,积极争取更多地方专项债券额度。
以更大力度激活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娱乐设施,支持万达、银座、贵诚等商业综合体引进优质品牌,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改造升级步行街区,发展“小店经济”,加快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市场。因地制宜规划夜间经济聚集区,高水平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鲁风运河”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推进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枣矿智慧物流产业园、齐鲁生态智慧物流产业园、机场空港产业园、滕州智慧快递园区供应链等项目建设。深化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强化市场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建材等重点领域,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以更大力度抓好外经外贸外资。积极对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承办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大力实施境内外市场开拓计划,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青岛新动能展销会等国内外展会,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让更多枣庄品牌走出去。加快建设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产业园,支持区(市)创建全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行动,推进枣庄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推动开通欧亚班列。支持已落户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以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渠道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聚力优化营商环境,做强高质量发展保障
着力保障要素供给。发挥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促进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政银保”贷款业务,推广“税易贷”等新型信贷产品,增加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市外金融机构来枣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土地指标市级统筹力度,集中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挖潜。通过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继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
着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力度,持续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创新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打造“无证明城市”。高效率运行市民服务中心,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民生服务“一链办理”,推行工作日延时服务,探索设立双休日、节假日办理通道,实现“零跑腿”和“一次办好”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坚持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基础大数据管理平台,围绕群众日常所需的高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自助办、掌上办。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叫响“枣办好”品牌。
着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秉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让企业拥有更多获得感。扎实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培厚企业家成长的沃土。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社会氛围。
(五)聚力建设宜居城市,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
打造山清水秀大新城。进一步优化“东部高新产业区、西部现代商贸区、南部科教创新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行政服务区”功能布局,持续提升新城区首位度。统筹空间利用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加快新城区与市中区、新城区与滕州市融合发展,加快新城区与薛城区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薛城、微山同城化发展。深入实施“一河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蟠龙河区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匡山头闸、山家林湖橡胶坝、防洪堤坝修筑等起步区水利工程,抓好南北堤顺堤桥梁及堤顶路建设,规划建设岩马水库、庄里水库、城河、郭河、十字河、蟠龙河“两库四河”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生态景观带、旅游文化带。完善新城区南部、北部路网,推进世纪大道城区段配套工程、绿化工程,开工世纪大道长白山路至西昌路省道段;抓好民生路南延、大连路东延、祁连山南路、长白山南路等道路建设,实施光明大道、枣曹线互通立交改造,提高快速通行能力。加快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教文化功能。抓好枣庄市中医医院(二期)建设,借助北京中医药大学智力优势,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医诊疗和科研高地;启动枣庄市立医院新城主院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功能。实施凤鸣湖公园、龙潭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抓好凤凰山公园、袁寨山风景区、张山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山体公园、城市游园,进一步完善生态休闲功能。抓好双子座城市广场、人民电器汽车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一批城市商圈、便民设施,聚集更多人气商机,提升新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构建综合立体大交通。编制综合交通运输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铁路网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公铁水空并举的现代化交通发展体系。持续推进枣庄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枣菏高速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京台高速扩建、新台高速等工程,做好滕州至临沂高速、台儿庄京台高速和新台高速连接线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高铁枢纽规划,抓好京沪高铁枣庄站东广场改造提升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停车综合体。开工建设济南—枣庄旅游高铁通道,积极推进临沂—枣庄—菏泽城际高铁、枣庄—沛县—菏泽高速公路等项目规划研究,加快构建“1小时”城际交通网络。启动郯薛线等国省干线改建工程,加快推进S103济枣线改建、济枣线枣木高速立交出口、黄河路下穿枣临铁路立交桥、长江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完善祁连山路北延、龙泉路南延规划,适时启动工程建设。全力实施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等级和通行能力。提升完善滕州至微山、薛城至微山、台儿庄至贾汪等城际省际公交线路,加强与徐州、济宁等周边城市的规划衔接、互联互通,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市政管网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6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11360套,改造农村危房30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7个、3万余户,建设智慧安防小区60个。推动“城市家具”改造提升,完善路灯照明、导视标识、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小品、休闲广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主城区、主要干道、热门景点等区域5G网络覆盖。强化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态街巷”100条。扎实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居民小区与公交站点“最后一公里”连通工程,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完善大型居住区公共交通配套,规划开通一批社区巴士,提高市民出行便利度。在公交、社保、医疗、旅游等领域推行“枣庄一卡通”。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抓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推动文化产业传承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支持台儿庄古城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上市步伐,启动台儿庄至微山大运河旅游风景大道建设;支持滕州市、薛城区、峄城区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枣庄文化发展新轴线。完成汉诺庄园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中德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实施红荷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景区提升工程。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八路军115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等载体,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掘乡土文化内涵,加强柳琴戏、伏里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具有浓郁鲁南风情的乡村民宿样板。推动滕州市、山亭区、台儿庄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