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6日在开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开封市人民政府市长 高建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一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起欢庆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来了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郑汴港核心引擎区建设、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等一批新的重大战略机遇。
过去的一年,我们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让开封更加出彩。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及开封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贯穿一主线一保障、确保两稳定、打好三攻坚、抓实五突破”工作布局,围绕“两城两都一支点”发展定位,担当作为、务实重干,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全市生产总值预计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4.86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6亿元,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8%、10.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1%,实现了“三个同步”“三个高于”的预期目标。
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一心、攻坚克难,获得了支持、赢得了荣誉。全市争取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上级资金204.7亿元;成功入选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国家级试点;城市“双修”、“一码集成”服务、小餐饮监管、建设项目联合精准监管、城镇建设用地“五统一”等经验在全国推广;财政管理、兰考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督查激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秸秆综合利用、“三散”治理、“四水同治”等国家级、省级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扶贫审计等多项工作被评为全省优秀。
过去的一年,我们发扬焦裕禄同志“三股劲”,沉到底发现问题、静下心研究政策、出真招破解难题,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守住了底线、防住了风险、干出了成绩、推动了出彩,开封的家底越来越厚、筋骨越来越壮,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打好攻坚补短板。坚持以“三大攻坚战”为统领,全力守底线、补短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精准促脱贫。建立“三包三联三访”机制,聚焦“六个精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市又有4.4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0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4.65%下降至2019年底的0.32%。黄河滩区5个迁建安置区全部建成,2万多名滩区居民正陆续乔迁新居。铁腕治污染。扎实推进“四大战役”,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三散”治理,严格落实“六控”,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1526家,完成“双替代”8.9万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考核居全省前列;开展“四水同治”,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加快森林开封建设,完成国土绿化3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8.34%。常态化防风险。政府债务总体可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合排名全省前三,“一书一档”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一批久拖不决的信访案件成功化解。
(二)调整结构促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38.6∶48.0,经济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新建高标准农田23万亩,粮食总产307.38万吨,实现“16连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考核全省优秀。稳步推进“五优四化”,25个农产品入选2019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入选数量全国第一;杞县大蒜、兰考蜜瓜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杞县被评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标准化万头养猪场15家,实现了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236亿元,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尉氏县成功创建河南省“好粮油”示范县。加快工业提速发展。出台支持“四个50”企业发展政策,建立“六个一”“首席服务员”等机制,八大工业产业链累计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8.8%、23.6%、21.4%,“四个50”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68亿元、增长23%,奇瑞汽车成为我市首个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企业。强化“三大改造”,218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83亿元,新创建省级智能车间5个,平原智能装备、亚普(开封)公司分别成功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达到34家。加快服务业转型升级。推进文旅融合,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开放运营,鼓楼夜市入选全国“游客喜爱的十大夜市”,夜游经济蓬勃发展,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6.9%、1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新经济新业态初具规模,成功创建河南省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暨企业孵化基地,自贸大厦成为我市首个税收超亿元楼宇。
(三)深化改革求突破。着力以改革破难题、强动力,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国有企业“6+3+N”分级管理体系,市场化招聘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高管12名,“投融建营”一体化的国有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开封发投公司与上海均和集团合资经营,实现贸易额19.7亿元。
深化土地综合利用改革。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66万亩,储备土地1.48万亩,土地出让收入218.8亿元,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和民生需求。深化金融改革。健全“一平台四体系”,发放普惠金融贷款393.9亿元,资本市场累计融资99.8亿元,新增债券44.1亿元;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建设,累计为163家科技型企业授信贷款超60亿元;新引进金融、类金融机构13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寓泰控股收购鸿博股份,开创本土民营企业入主A股上市公司的先河。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5+2”政务服务无休日办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网上招标,行政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缩短至68个工作日以内;119个乡镇(办事处)综合便民服务大厅建成投用,首批100个高频民生事项实现“全城通办”,政务服务指标评价全省第一。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汴梁英才计划”,签约人才科技项目30个,引进人才项目14个,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5万人,人才储备更加充实。市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财税、教育、卫生、医保、文化、农村、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四)开放创新强动能。坚持以开放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促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拓宽开放平台。制定打造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增长极42项任务举措,加快筹建开封海关,国际陆港铁路专用线成功获批,河南省首个国际艺术品保税仓和首家离境退税文创商店顺利落地,深圳文交所河南自贸区运营中心挂牌运营,入驻自贸区开封片区企业达5210家,是挂牌前的29倍,新增注册资本金876.2亿元。加强招商引资。全年共签约项目156个,总投资874亿元;累计新增省外资金项目193个,中城投、益海嘉里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开封。新设外资企业8家,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1亿美元,增长8.2%。全市进出口总值、出口总值分别增长23.2%、22.9%。强化项目建设。实施“6590”投资促进计划,502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7.3亿元,恒大健康休闲度假中心、开封炭素二期等161个项目竣工,昌升物流信息港等271个项目开工建设。加速创新发展。编制完成《开封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一批科技研发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大规格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填补国内空白,紧凑型飞秒激光再生放大器等科研成果领先国际;121家企业成功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创新型龙头企业达33家,研发平台和机构达28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2%,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五)统筹城乡促融合。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55%,提高1.7个百分点,城乡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坚持规划先行。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9~2022年)》,《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规划》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一十百千”示范工程,乡村振兴“1+6”示范带初具规模,西姜寨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广保洁市场化机制,改造农村危房7999户、户厕22.8万户,建成“四好农村路”120公里,累计解决33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全域推进百城提质。坚持“五个全域”,深入开展“五城联创”,强化城市“双修”,整治背街小巷108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8个,城墙贯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八网”基础设施,打通迎宾路北延等11条断头路,完成金耀路等街景整治,背街小巷装灯率达100%;城区天然气普及率、集中供热覆盖率分别达97%、92.8%;涧水河蓄水成景,西湖二期等工程稳步推进,水系绿廊达33公里,城区绿地率达36%,城市魅力更加彰显。
(六)优化环境增效益。坚持以环境为保障,不断提升发展软实力。优化市场环境。发布“四极”行动先行先试50条,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举措,企业准入更加宽松,“准入不准营”难题得到有效化解,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6.01万户,增长13.9%,市场活力持续增强。优化政策环境。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双月点评暨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落实减税降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十条”等政策,全年向企业让利超29.5亿元。优化社会环境。扎实开展“六个专项”,完成68户依法破产市属国有“僵尸企业”职工安置,88个招商引资问题协议化解率达94.3%,集中拆违454.3万平方米,征收项目“清零”完成总户数的98.3%,83个省交办“问题楼盘”化解76个,问题楼盘信访突出问题化解攻坚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优化人文环境。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全市人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大提升行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新乡贤、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等评选活动,全国道德模范郭建华、“最美乡村医生”马文芳、“中国好人”于清旺等一批先进典型,带动了好风尚、传递了正能量。
(七)改善民生增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破解民生“八需八难”,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300亿元,省、市民生实事全部落实见效。稳定扩大就业。建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新增城镇就业7.0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6万人,新增返乡下乡创业1.2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出台《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条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9所,新增学位1.8万个,补充师资2900人;实行市区公办小学课后延时服务,中小学教师“一补两贴”全部发放到位,启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和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打造城市15分钟院前急救黄金圈;公立医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两癌”“两筛”超额完成省定任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6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520元,足额发放困难群众医保补贴。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3元,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在全省率先实现“掌上办”。推进文体惠民。组织各类送文化下基层活动2.5万场,24小时电子图书借阅服务网覆盖全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体建成率达100%。新建全民健身工程100处、社会足球场地12块,改扩建校园足球场地57块,成功举办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首届“蹴鞠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和市十运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整治提升农贸市场6个,“互联网+明厨亮灶”上线企业达1842家。通许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龙亭区被命名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区)。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优化公交线路27条,建成公交专用道21.2公里,新增停车泊位1.2万个,全市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加强住房保障。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6727套、竣工6251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施“雪亮工程”,联网监控探头2.2万路,兰考县公安局坝头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社会福利园区建设持续提升,困扰多年的园区取暖问题彻底解决;社区建设“四抓四强”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驻汴解放军、武警部队、预备役人员、民兵为地方发展做出新贡献。推进军民融合,深化双拥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民族宗教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统计、侨务、港澳、对台、史志、档案、文物、气象、地震、电力、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依法履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强化审计监督,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完成3部法规草案起草、论证及审查工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政府自身建设和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