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1月19日在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梅州市市长 张爱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省委省政府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工作现场会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7.0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8亿元,下降5.7%;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亿多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9万元,增长8.0%;城镇新增就业2.2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0%。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认真落实“六稳”工作要求,推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针对贯穿全年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其中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增长34.8%和6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7%,其中电商交易额、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3.0%和10.5%。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外贸进出口总额降幅收窄至10.2%。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2%。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卷烟生产计划增加3.2万箱,大埔电厂扭亏为盈,塔牌水泥二期基本建成。穗梅产业共建结出硕果,广梅园等园区进一步提质增效,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广州市属国企帮扶有力,广州万宝、广州轻工、广汽核心部件等一批项目投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兴宁互联网产业园、飞翔云计算基地等启动建设,双十科技、瑞冠新材料项目引进落地创造“梅州速度”,一一五科技、村之翼等互联网企业加速壮大,5个县(市)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客都人家”等文旅项目扎实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旅游接待总人数、总收入分别增长7.8%和9.1%。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6%,存贷比提高到60.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加大。嘉元科技、紫晶存储科创板上市,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推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深入开展“暖企”行动,协调招工、融资、供地、审批等需求,为企业发展解决了一批困难和问题。
二、全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我们突出加大交通补短板力度。梅汕客专开通运营,梅州迈入高铁时代。梅龙高铁兴宁梅兴亭隧道先行段动工建设,瑞梅铁路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梅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到县城全部通达高速,累计通车里程达603公里;丰华、大潮等4条在建高速如期推进;国省道改造年度任务顺利完成,梅畲快线建成通车。加密航班优化航线,机场吞吐量达67.3万人次,增长31.3%;加强了对梅州机场迁建前期工作的组织协调。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帅乡变电站等12项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全市主干电网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加快改造。西气东输三线工程梅州段试投产,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梅州段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全市光纤入户率达90.5%,超额完成5G基站年度建设任务。国家储备林基地首期工程顺利启动。
三、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三年行动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一般性项目支出压减了5%以上。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全年无新增隐性债务,收回一批结余结转资金,全市暂付款挂账规模总体下降。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问题楼盘”专项治理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我们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帮扶贫困户项目63.7万个、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次、转移就业2.4万人,预计贫困人口脱贫率99.7%。省定相对贫困村退出332条、退出率95.1%,其中广州对口帮扶272条村退出率96.3%。我们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及省级环保督察案件全部办结。74座镇级垃圾填埋场完成关闭或搬迁等整治验收。周溪河、黄塘河水质净化厂正式通水,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6座污水处理厂加快建设,新建镇村级污水处理厂143座,新增镇村级污水管网449公里,全市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河流国考和省考断面年平均水质达标率、优良率均达100%。提前完成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9%,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全面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68%以上。5个县(市、区)基本建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河(湖)长制全面落实,“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明显,丙雁大堤景观提升工程入选万里碧道省级试点。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我们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年度改革重点事项45项。市级权责事项压减调整2868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审批落地实施,企业开办全流程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32万户。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水电气网等报装接入服务等改革走在粤东西北地区前列。“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推进,“粤省事”实名注册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落地和本地特色事项上线均居全省前列,“粤商通”梅州专版首批上线。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扎实推进。新设立市国资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属国有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得到强化。深化国企改革,组建金雁工业、嘉城建设、嘉应控股和客都文旅“3+1”集团并挂牌运营。完成蕉华管理区体制改革,蕉华大健康产业园起步良好。雁洋等镇(街)体制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扩大对外开放,与前海、南沙、横琴自贸区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首次将我市合作事项纳入议题。梅州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取得新进展。“三院一基地”进展顺利,市人民医院(市医学科学院)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市农林科学院完成组建方案,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引入省科学院科研力量,仲恺广梅研究院、微软创新学院等挂牌成立,引进航天育种、华师昆虫研发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家,总量达229家。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和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新建院士工作站4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增加至110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35%。
五、加大统筹力度,城乡协调发展有新进展。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增1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1家国家级和2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稻鱼(蛙)共生、“陈小鸽”特种养殖等富民兴村产业加快发展。利用央视及网红等新媒体推介梅州柚,引入顺丰、绿盟等加工、销售企业,推动柚子产销两旺,大埔蜜柚、梅县金柚、平远脐橙入选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坚持富林兴农,新增2家国家级和6家省级重点林业龙头企业,梅县区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深入实施“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培训约1700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梅州配送中心挂牌运营,启动广新控股集团梅州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超额完成供销系统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年度建设任务。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三清三拆三整治”,60%以上村庄建成干净整洁村,132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村。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均达100%。“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垦造水田全部施工,拆旧复垦交易指标、获得资金均居全省第一。加快构建“五星争辉”发展格局,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完成城市CI设计。嘉应新区江南新城、芹洋半岛完成年度投资88亿元,1.14万套安置房全部建成,主要道路、综合管廊和“两馆两场”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江南新城航空限高一体化调整方案获批。梅县新城提质加速,江北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修缮保护工程基本完成。启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项目,梅江区新中苑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启动205、206国道绕城段改线工程及梅州火车站升级改造。深入推进“两美”行动,开展城市花景建设、城区临时建筑(铁皮瓦)整治。“十个一批”民生城建事项成效明显,客都大桥东连线、新峰路、枫林路、人民南路和公园南路、北路等一批道路顺利打通。
六、千方百计改善民生,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八成以上,十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完成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启动建设嘉应学院紫琳学院、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及元城小学等一批教育项目。加快创建卫生强市,5家中心卫生院完成升级并运营,22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造项目完成年度任务,市妇女儿童医院迁建项目、紫合医院动工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区开业启用,市人民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扎实推进。公立医院药品跨区域联合集团采购全面铺开,上线药品降价20%。4个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生育保险与职工医保合并实施。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建成2280套,城市公租房建成400套。推出了《血色三河》等一批文艺精品,《李坚真》等3个剧目获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汉剧振兴工作全面启动。丰顺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县。张弼士、邹鲁、林风眠、田家炳等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序实施。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新建10个社区体育公园,成功举办“亲梅逐马”马拉松等系列赛事。深入推进平安梅州、法治梅州建设,抓好畅顺春运、平安高考和系列重大活动的安保维稳,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妥善化解了一批信访案件,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政法工作满意度均居全省首位,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民禁毒工程有力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效明显,打私打假坚决有力。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稳控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成功抵御“龙舟水”强降雨等自然灾害袭击。改革和加强应急管理,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城乡社区治理、社会救助、慈善、养老服务、志愿服务、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全面推进,完成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机构改革和服务体系建设,国防动员、拥军优属、国防教育等工作有效落实。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港澳台侨联谊交流丰富多彩、扎实有效。民族、宗教、气象、档案、方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合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成果就在眼前、变化就在身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基层减负年”工作要求。认真抓好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专项整治。坚持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提案276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深入推进决策、执行和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推动审计全覆盖和审计整改向纵深发展,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廉政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健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取得新进展。
2019年,我们成功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重大活动,极大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热情;举办中国柑桔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梅州柚产业发展推进会,发布《梅州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举办梅州市庆祝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首届中国梅州国际茶业精英峰会,韩山文茶旅融合项目从小到大,向世界推介“嘉应茶”;举办2019梅州互联网大会,推动了一批大数据项目落地;举办第二届国际院士医学学术大会、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健康“一带一路”暨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院士研讨会、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峰会等,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领域国际国内交流。
2019年,我们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省生态发展区首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城市形象和风貌焕然一新。积极创建中国足球特区,成功举办四国女足邀请赛等赛事,成为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城市、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城市、中国足协青训中心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成立嘉应学院足球(产业)学院。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大埔成功通过“世界长寿乡”认证,全市成功通过“世界长寿之都”认证。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6个县(市、区)同步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各位代表!面对各种老矛盾新问题,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关心厚爱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带领下,攻坚克难、砥砺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中央和省属驻梅单位、驻梅部队及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梅州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总的来看,发展不充分依然是最突出的短板,当前正处在筑底夯基、爬坡越坎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任务十分繁重。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消费进入瓶颈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传统出口商品受市场冲击较大,工业增长仍处低位运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尚未有效发挥,现有支柱产业多为资源型产业,增长仍较多依赖烟草等传统行业,先进制造业基础薄弱,新兴产业的量、质都亟需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多年排在全省末位。三是发展平台和要素保障不足。目前全市尚无国家级发展平台,各园区土地收储面积普遍偏少,招商引资力度亟需加大,缺乏优质投资项目。还没有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承接辐射的交通区位条件仍需改善。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减收因素较多,地方造血型项目不足,“三保”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债务及财政暂付款挂账化解压力较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偏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期望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五是政府执行力有待加强。一些部门和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缺乏敢闯敢干的精气神,转作风抓落实不够到位。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效率还有待改善,营商环境仍需持续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