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挂牌一年间,围绕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创新,打造产业创新要素汇集的“引力场”。
今年以来,烟台一诺电子的新材料业务订单比去年同期翻了三倍。支撑他们的,是一款应用于半导体芯片的键合银丝,这款产品可以完美替代芯片中常规使用的键合金丝,并使成本降低90%。凭借这项技术,一诺电子80多人的团队一年可以创造两个多亿的产值。但在企业落户烟台开发区之初,却曾因资金不足,一度想要南下。
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良介绍:“2015年,由于连续的研发投入,资金出现了比较大的缺口,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在本地很难得到解决。这个时候南方有很多大城市抛来了橄榄枝,说实在的,我真的很动心。但是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留下,仅仅因为这是我的家乡。”
凭着对家乡的情怀,林良留了下来,并利用自己在键合丝方面的专业技术,带领企业一步步走出困境。但今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又遇到了同样的困难。
林良说:“我们上半年的新材料业务猛增了3倍,而且同时有两笔比较大的订单,都是需要前期垫资的,一下子又有了1000多万的资金缺口。说实话,2015年的那种感觉又来了。”
不同的是,此时的开发区已经成为中国(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为让一诺这样的科技型瞪羚企业扎根烟台,在自贸区更宽容的政策沃土下,金融部门开始了制度创新。 烟台农商银行开发区支行副行长吕海鹰介绍:“我们了解到林良是泰山领军人才,有许多国家专利符合我们的贷款条件,我们仅用一周的时间成功发放了贷款,没有任何抵押物,就凭一块招牌,贷款发放300万,这在以前别说企业,就连我们也是无法想象的。”
不仅于此,自贸区金融部门又为一诺电子量身组建了一支1500万元的政府引导专项基金,进而吸引了头部创投机构投资。雪球越滚越大,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诺的资金困局迎刃而解。
没有了资金束缚,自贸区酝酿已久的烟台半导体产业园也正式提上了日程,依托一诺电子的核心技术搭建平台,构建半导体产业集群的雏形。
烟台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赵玲称:“我们按照了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生态的模式,打造适宜企业发展的一个产业工地,促进资本、技术等要素加速集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高能级跃升。”
乘着自贸区建设的东风,烟台推出了一大批像一诺电子这样的创新案例,其中全省或全国首创率超过60%,同步产生实践创新成果30多项,孕育出化工新材料、半导体、海洋科技等十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结构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集群还入选了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商务局局长陈新姿称:“新增市场主体7500多家,金融机构20多家,下放市级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760多项,实现了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