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地公园省贵州旅游产品多样化 双节假日接待游客逾5000万人次

2020年10月09日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8日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国庆中秋假日期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519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2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测算,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前七天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4.10%和76.71%。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也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与跨省旅游的开放,贵州利用“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供信息发布、入园预约、流量监控、资讯查询、商品选购等服务,让游客提前预约、避免聚集、做好防护、有序进入。

  国庆中秋假日假期,贵州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红色游人气持续旺盛。贵州各地各旅游景区抢抓机遇,利用假日期间较为集中的客流,举办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第三方旅游花费调查显示: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游客花费构成中,游客的购物、餐饮、交通三项花费占比高,分别达24.4%、20.3%、19.7%。

  “早上体验土陶制作,中午品尝当地农家小院烧煮的美食,下午去苟坝会议会址感受红色文化,这趟乡村之旅太值了!”国庆中秋期间,来自江西自驾游游客的李志轩选择前往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除乡村游人气旺盛外,贵州各地开展特色民俗游吸引入黔游客。在百里杜鹃景区,彝山花谷、跳花坡两地举行民歌汇、彝族“乌蒙欢歌”“竹竿舞”民族风情体验展示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

  “我是第一次感受这种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特别是竹竿舞,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今天体验到了真正的竹竿舞,非常有趣。”已经第二次来贵州的北京游客丁丽告诉记者,在百里杜鹃景区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对此次出行非常满意。

  为推动国庆中秋假期旅游产业发展,贵州在国庆中秋节前召开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在贵州38个旅游景区中推出55个新景点、新项目、新业态。

  在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景区,科普研学游成为热门。不少中小学生来到贵州平塘天文小镇,了解“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宇宙天体的形成与演变等天文知识。“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作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国天眼”景区每年都会吸引中国各地的访客前来研学。

  近年来,贵州旅游产品呈多样化、精品化、个性化发展。“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山地公园省贵州旅游产品多样化 双节假日接待游客逾5000万人次

2020-10-09 13: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8日从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国庆中秋假日期间,贵州省共接待游客5190.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67.2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测算,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前七天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84.10%和76.71%。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腹地,有“山地公园省”的美誉,也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与跨省旅游的开放,贵州利用“一码游贵州”智慧旅游平台全面提供信息发布、入园预约、流量监控、资讯查询、商品选购等服务,让游客提前预约、避免聚集、做好防护、有序进入。

  国庆中秋假日假期,贵州乡村游、田园游、生态游、红色游人气持续旺盛。贵州各地各旅游景区抢抓机遇,利用假日期间较为集中的客流,举办特色鲜明、参与性强、内容丰富的文旅活动。第三方旅游花费调查显示:国庆中秋假日期间游客花费构成中,游客的购物、餐饮、交通三项花费占比高,分别达24.4%、20.3%、19.7%。

  “早上体验土陶制作,中午品尝当地农家小院烧煮的美食,下午去苟坝会议会址感受红色文化,这趟乡村之旅太值了!”国庆中秋期间,来自江西自驾游游客的李志轩选择前往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体验当地民俗文化。

  除乡村游人气旺盛外,贵州各地开展特色民俗游吸引入黔游客。在百里杜鹃景区,彝山花谷、跳花坡两地举行民歌汇、彝族“乌蒙欢歌”“竹竿舞”民族风情体验展示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体验。

  “我是第一次感受这种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特别是竹竿舞,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今天体验到了真正的竹竿舞,非常有趣。”已经第二次来贵州的北京游客丁丽告诉记者,在百里杜鹃景区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感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对此次出行非常满意。

  为推动国庆中秋假期旅游产业发展,贵州在国庆中秋节前召开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推出系列优惠政策;在贵州38个旅游景区中推出55个新景点、新项目、新业态。

  在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景区,科普研学游成为热门。不少中小学生来到贵州平塘天文小镇,了解“中国天眼”的建设历程、宇宙天体的形成与演变等天文知识。“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作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中国天眼”景区每年都会吸引中国各地的访客前来研学。

  近年来,贵州旅游产品呈多样化、精品化、个性化发展。“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科技旅游、研学旅游、探险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完)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