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7个月内完成筹建、签约、落地全过程,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总投资25亿元的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相继签约落户;
基于鲲鹏处理器的“鹏霄”服务器正式投产,填补宁波核心计算设备空白,鲲鹏生态创新中心交付投用,鲲鹏产业生态园取得首期180亩工业用地;
永新光学产研基地、太平鸟服饰研发基地建成投用,中特泰来模具全供应链项目、美诺华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新兴发展集团科创大厦总部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速推进……
2018年,宁波吹响了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的“号角”。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闻令而动,坚持把“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高新区将持续保持“争”的决心,扭住“高”“新”两字不放松,争取“攀”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奋力建设一流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营商环境样板区和社会治理和谐区。
科技引领创新 “五引领五倍增”高分完成
9月举行的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上,开园不到一个月的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再次成为焦点。据了解,该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三研究所签约,计划合作共建柔性电子陶瓷器件联合实验室。研究院还在此基础上制定《柔性电子强市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谋划创建柔性电子国家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始终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力。
早在2018年,高新区就制订了“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行动方案,成立行动领导小组,建立重点工作联系督查制度,画好时间表路线图,计划以超大力度的举措引进和培育高端创新资源,推动发明专利、技术交易额、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等核心科技竞争力在三年内实现倍增。
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院为例,今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和宁波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四位一体”合作模式方面一拍即合,仅用了7个月就完成筹建、签约、落地,形成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不只是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随着科技争投的持续推进,在高新区这片“创新热土”上,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加快建设,总投资25亿元的诺丁汉大学卓越灯塔计划(宁波)创新研究院签约落户,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牵头设立全国第一个“人机物融合智能创新综合平台”,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初步形成光电显示行业集聚效应……
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创新的澎湃动力。今年以来,宁波高新区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4家、市科技型中小企业342家,新认定区创新型高成长企业4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30家、科技服务业企业197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完成率达143%。
截至目前,“五引领五倍增”科技争投指标绝大部分提前完成,预计年底可以全面完成。
一方面,“五引领”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继续引领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0件;引进建立高能级创新平台3个;累计集聚17位院士,集聚国家级特优人才47名,省级领军人才(团队)49人,市重点计划人才(团队)124个,高精尖人才数位居全市前列;累计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超过1650家。
另一方面,“五倍增”指标均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超过2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3333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超过300家,超过倍增指标的20%以上;技术交易额预计达17亿元,超过倍增指标4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53亿元。
产业引领发展 动能转换提速提质
“传说中的鲲鹏产业园这次真的来了!”10月底,宁波鲲鹏生态产业园首个项目——鹏霄服务器生产基地正式落子宁波植物园北侧,成为继在建的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之后,高新区在贵驷片区实施的又一重大产业项目。
据了解,鲲鹏生态产业园项目由华为与宁波市共建,选址宁波高新区,一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计划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引进软件及相关企业200家,实现收入超500亿元,税收30亿元。此前的6月,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鹏霄”服务器,已在高新区正式投产下线。
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高新区敏锐洞察到产业发展风向,及时谋划出台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聚焦重点领域新兴产业,设立10亿元的区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结合区域基础锚定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区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其中,做强做大软件产业,是高新区在“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过程中肩负的重任。
2018年9月,宁波作出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建设宁波软件园的决策。同月,宁波软件园在高新区开园,华为、航天科工、紫光软件、赛迪研究院等一批知名企业签约入驻,中软国际、和利时、东华软件、航天信息、金蝶软件、大连华信、旷视科技、医渡云等一批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纷至沓来。
截至目前,宁波软件园已形成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行业应用与开源软件、网络信息安全、软件人才培养六大细分产业,建成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等八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前不久,浙江省第三批“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出炉,高新区申报的“宁波国家高新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平台”成功入选,系宁波唯一,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新动力。
新材料及关联的智能制造产业,也是高新区“项目争速”的主攻产业。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全面投用,新材料联合研究院“一平台六中心”服务企业超3000家,一期用地78亩、总投资12亿元的科研中试基地已结构封顶;永新光学产研基地、韵升电子生产基地、太平鸟服饰创新研发基地建成投用;拓邦华东地区运营中心、赛耐比光电研发制造基地等项目竣工在即……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新兴产业大项目为牵引,3年间,高新区蹚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加快恢复、新增长点加快涌现的“突围之道”。今年前三季度,高新区软件产业实现收入超两百亿元,增幅超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91.9%和76.7%,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规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6.2%。
治理优化生态 科产城融合推向新境界
“高新区的花海,又上线了!”每当入秋,高新区滨江水韵公园成为市民打卡拍照的“网红地”。一边是甬江潮起潮落,另一旁是鸟语花香,这是三年来高新区品质建设一个缩影。
对标“又高又新”,高新区坚持科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把推进城乡争优和服务争效,作为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一手抓城乡硬品质提升,一手抓营商软环境优化,实现品质高新、服务高新“金字招牌”再升级。
据介绍,2018年,高新区计划全年完成三大板块16个子项目35.01亿投资考核任务,实际累计完成投资约38.7亿元,超额完成当年考核投资;2019年,该区计划全年共完成“四项建设任务”23个子项目25.83亿投资考核任务,实际累计完成投资约28亿,再次超额完成;2020年截至目前,高新区已完成“四项建设任务”20个子项目投资约18.3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本年度16.38亿投资考核任务。
三年来,高新区核心区进一步繁荣,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步步攀升。相继建成新材料创新中心、智慧园、太平鸟研发基地等多个商务中心;绿道建设方面建成院士路至甬新河段沿甬江滨水绿带,顺利与前段绿带连接,贯通总长度约3.7公里,建成核心区绿道网贯通工程,串联沿河、路侧及公园绿道,总长度约4.3公里;民生方面建成朱一菜场、新明卫生服务中心、新明社区文体服务中心、高新区养老院、茗莲三期及映荷一期安置房等多个项目;基础设施方面建成品质路1条,打通断头路7条,累计长度约6公里;高标准完成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任务。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产业是推手,园区是阵地,营商环境则是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高新区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三服务”活动为龙头,持续推进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提效提质。
围绕构建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新区按照“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和“八统一”的要求,推进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制度标准化建设,构建统一规范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体系,并按照“应进尽进”的原则,实现行政服务大厅办事窗口无差别受理。目前全区政务服务事项98%实现跑零次,100%实现网上办,99%可实现“浙里办”app掌上办,88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全城通办。
围绕常态化制度化服务企业,高新区聚焦企业引进、落地、发展全周期,建立三项机制、成立三支服务队伍。企业落户伊始,严格选拔培训服务专员,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审批登记服务;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帮扶服务队”会点对点联系服务企业,推出“企业服务便利店”“政银税”互动等帮扶机制;建立“后勤保障队”,全力打通家属落户、子女就学、保健就医、住房保障等“绿色通道”,三年来已推出人才住房500余套,解决了近70名人才子女就学问题。
党建引领发力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区”
在做强科技引擎、赋能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高新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经过夯实基础、建强组织、强化管理、健全保障等各项措施,形成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党建运行体系。目前全区389家基层党组织三星级以上基层党组织达到99.23%,培育了5个“整片建强”示范片、20个党建示范点,建成165党群温馨小镇、众创先锋驿站、党群商宇港湾、软件园“智谷红星”、刘聘三故居等5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培育出一批优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优秀党员。全面摸清全区两新党组织底数,实现1万平方米以上楼宇和商圈党组织全覆盖,两新党组织书记进管理层达到100%。有序开展村(社区)组织换届,高标准落实委领导“包村联社”、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联村联社走户”、村社班子任期考评、村社巡察等工作,现已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正有序推进村(居)民委员会、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换届。
人才是第一竞争力。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工作,聚焦引、育、留、用关键环节,打出平台聚才、赛事选才、产业育才等市场化组合拳,形成吸聚人才的“强磁场”,连续三年蝉联市人才工作金奖。
2018年,高新区对区级专项引才工程“高新精英计划”进行升级拓展,在原有核心基础上,面向融资能力强的双创团队和软件产业领域双创团队,新增出台特色系列政策,提升对创新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引进“硬科技”领域高精尖人才、新经济领域实战型人才、数字经济领域特色型人才。
聚才、留才,产业是关键。高新区联动推进科研、创新、孵化、培育四级功能平台,新建、扩建、共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43个。通过西北工业大学创新研究院、中科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诺丁汉新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企业引才聚才的主体作用,以企业的产业发展需求带动创新孵化,通过激智创新材料研究院、美诺华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示范企业创建的科研孵化平台,引进人才企业和项目超过30个。
与此同时,高新区升级“政策引才、赛事选才”力度,发挥“高新精英系列计划”和“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品牌效能,以专家评审和市场评判为手段,吸引、甄选高质量人才(团队)项目落户发展。2018年推出“资本引才”,借鉴行业赛“资本评价”模式,集聚上市苗子企业。2019年在全市首推“软件人才引进计划”,精准匹配宁波软件园建设。
孙佳丽 余三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