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北,漕湖之畔,一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典范正加速崛起——这里是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与相城区合作共建的新兴板块,苏相合作区是苏州推动市域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苏州“三大法宝”之一——“园区经验”结出的又一成果。
“苏相合作区将从理念、模式、方式上充分解构和复制‘园区经验’,让‘园区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相城区委常委、苏相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沈磊说。合作区将担负起改革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努力打造成为苏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均衡发展的战略支点、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新兴引擎、相城区后发崛起的前沿阵地,树立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苏相品牌”。
创新体制机制
“市内飞地”探路区域协调发展
不一样的使命,让苏相合作区从出生起就注定不凡。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第4个“走出去”的合作项目,2012年,苏相合作在漕湖之畔精彩开篇。经过8年多的磨合与沉淀,深化苏相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年4月,苏相合作区正式揭牌,迈入实体化运作的新阶段。
实体化运作后,苏相合作区采用苏州工业园区全面主导、相城区全面推进的实施路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纳入苏州工业园区管理体系,民生事务保障总体纳入相城区管理体系,将探索“经济区、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以“市内飞地”形式加速推动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
这个2.0版的苏相合作区,总面积50.58平方公里,下辖相城区漕湖街道,紧邻高铁苏州北站国家级枢纽,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
如何把优越的区位优势和相对充足的产业空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苏相合作区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先行的理念,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由苏州市资规局委托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由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目前,两份规划均已形成初步成果,正在逐步完善中。苏相合作区也由此成为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开篇以来第一个自主规划落地的“特殊政策区”。
苏相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苏相合作区将立足国土空间地域特点与资源保护刚性约束,协调周边功能关系,构建组团式、紧凑型、大开敞的空间格局,强化自然渗透、产城融合与特色彰显,打造“市域统筹发展创新示范区”“科技先导、绿色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成为苏州工业园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区域一体化层面上,苏相合作区将与苏州工业园区强化产业匹配联动、加强快速交通联系,积极借鉴园区发展模式与创新机制;与相城区实现功能互补、设施共建,提升公共服务能级;与无锡市鸿山街道、鹅湖镇探索苏锡常一体化战略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在空间结构上,苏相合作区将延续和发扬相城区蓝绿交织、花园水城的组团型城市特色,强化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城镇与生态空间的融合,形成“双核一园,四区多廊”的空间结构,打造自然共生的生态格局。
在产业方向上,苏相合作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全力打造高端产业集聚中心,加强与上海对接,实现产业链分工协作、融合发展。目前已集聚中航工业、航天科工、美的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楼氏电子、赛峰等知名外资企业项目,以及福耀集团、卡士酸奶、长风药业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的重大项目。
注册资本50亿元的苏相合作区开发有限公司,是苏相合作区的开发主体,由苏州工业园区大型综合国企新建元控股集团主导,肩负着苏相合作区综合开发的职责,全面承担辖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建配套开发及资产运营。
复制“园区经验”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早上6点,苏州国家质量基础(NQI)基地项目的工地上,塔吊已经开始作业,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包括该项目在内,眼下,苏相合作区有20多个在建工地同时开工,2500多名工人在这里日夜奋战、挥洒汗水。
临近年末,苏相合作区迎来又一波项目落地潮、增资潮:12月10日,兰蒂奇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落户,拟购地约35亩,总投资4500万美元,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新材料项目;12月9日,美的集团再度“牵手”苏相合作区,落地了新设立的全资子公司美智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持续投资6亿元,专注于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解决方案;11月6日,苏州德亚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落户,购地约40亩,总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集研发、生产、上市主体为一体的智慧交通产业总部……
“‘市内飞地’模式带来的叠加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投资方持续看好苏相合作区。”苏相合作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烈举例,前不久,在推进一个日资智能制造项目时,因在疫情期间日本总部无法安排相关负责人来中国,他们还是授权在中国的公司负责人来当面洽谈,再通过视频会议与母公司沟通。整个谈判历时约半年,项目落地方案历经事业部、总部、社长等多个层级探讨后,最终敲定所有细节。
据统计,苏相合作区全年新招引各类产业和服务业项目60余个,总投资达百亿元以上。仅4月以后从苏州工业园区导入的项目就有10个。其中,意大利兰蒂奇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兰蒂奇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从园区整体搬迁至苏相合作区。
“兰蒂奇项目从初次对接到最终落户经历了4轮磋商。最后一次,对接会从上午一直开到下午,那天,大家连午饭都忘了。”苏相合作区经发局副局长夏晨回忆,“这是兰蒂奇集团第一次决定以购地方式在意大利境外发展业务,所以他们对搬迁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及合作区的营商环境特别关心,得到我们的详细解答后,负责人当即就拍了板。”
“搬到苏相合作区之后,除了地点有变,其他都可以不变,既满足了公司对更大空间的需求,又最大程度降低了搬迁的成本。”兰蒂奇工程塑料(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阿尔伯特说,按计划,他们明年初就能拿地,之后将建设自己的厂房。他很想告诉那些和他们情况类似的园区企业,苏相合作区是最好的选择。
项目的密集入驻,让苏相合作区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时,始终保持着锐不可当的发展劲头,各项指标实现逆势增长。今年1至11月,苏相合作区9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7.94亿元,同比增长32.2%;完成规上工业销售收入229.5亿元,同比增长19.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18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31.6%;1至10月实际到账外资7343万美元,同比增长369.2%;1至10月完成注册外资6253万美元,同比增长17.89%。
引进来还要留得住。同苏州工业园区一样,苏相合作区将“亲商”理念奉为圭臬,更通过自加压力,致力于打造亲商服务的自主品牌。今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苏相合作区分中心揭牌,苏相合作区“助企赢”企业服务品牌作为企服中心的重要主线正式运行。苏相合作区经发局局长何冰介绍,该品牌的核心内涵是对辖区内重点企业精准画像,提供“一企一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企业要发展,离不开创新要素的支撑。今年11月,苏相合作区“牵手”苏州独墅湖科创区,未来双方将整合多方资源,在协同开展项目共引、强化创新生态建设、加强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探索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融入相城大局
民生事务保障优化升级
在这片强调“合作”二字的热土上,两区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南天成路是连接苏相合作区与苏州高铁新城的主干道,12月6日,其西延工程蠡祯桥主跨合龙段启动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这一交通要道的全线贯通。负责项目建设的相城交投集团通标公司副总经理胡瑜介绍,南天成路西延工程全长3.2公里,设置双向六车道,对于缓解相城区东西向交通压力、串联北部沿线各组团有着重要意义。2021年春节前通车后,从苏相合作区出发到达苏州高铁北站,车程可缩短为10分钟。
对于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中的苏相合作区而言,加速完善和优化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配套设施,显得尤为重要。“各类人才不断涌入,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激增,相关工作必须未雨绸缪。”苏相合作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实体化运作以来,苏相合作区努力营造一个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新家园,增强辖区内5.2万常住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
先说教育。作为苏相合作区内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漕湖学校建设之初就以高标准、高起点、超一流为原则,先后打造了化生创新实验室、科学探究室等专用教室,并建成4000平方米的图书大厦、集录播功能为一体的未来教室和自动录播室。
多年蓄力,学校连续三年中考均分全区排名稳步提升,今年还荣获相城区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打响了漕湖教育品牌。
再看医疗。漕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永昌泾小区北侧,前身为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永昌分院。11月1日,在相城区卫健委的协调指导和漕湖人民医院的大力支撑下,漕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一级医疗机构标准设置科室,正式“换牌”、独立运营,在短短几月内就陆续开通老年人体检服务、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满足了居民“家门口”就医的刚需。
漕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苏峰介绍,中心将加强与上级医院的合作,配置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陆续增加妇科门诊手术以及胃、肠镜检查等服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近期,该中心还发布招聘公告,要加强人才引进,充实服务团队。
不得不提的还有生态。苏相合作区拥有漕湖17公里的黄金湖岸线和9.07平方公里的完整水域,风景秀美的漕湖湿地公园更是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打卡”的胜地。今年10月,58支中外队伍1124名运动健儿齐聚漕湖,挥桨竞舟,踏浪争先,在比赛中尽情演绎苏相合作区的精气神。
此外,漕湖邻里中心启动改造升级工程,通过立面重修、商场内部装修、设施设备更新等措施提升服务质量;永昌泾花苑三期即将交房,高标准的配套工程让这里成为搬迁农民的幸福港湾……今年,随着一系列民生实事取得进展,苏相合作区基础配套设施的短板被一步步补齐、拉长。
冬日漕湖,湖水清冽,湖上有舟楫游弋,岸边有芦苇拂动,俨然一幅“岁月静好”的美丽图景。有人说,漕湖之于苏相合作区,如同金鸡湖之于苏州工业园区。漕湖之畔,一个“新园区”正茁壮成长。
■ 本版撰稿 徐瑞雅 孟 旭
■ 图片提供 苏州工业园区苏相合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