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经开区打造人才新高地 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年01月07日 09:28   来源:贵阳日报   

  日前,经开区出台《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试行)》,聚焦“大制造、大开放、大服务”三位一体发展功能,围绕“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继续强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人才引进、培养、流动,以及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寻求更大突破。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聚焦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围绕“4+1”主导产业,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资源,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聚焦主导产业

  精准引才聚才

  截至“十三五”收官,经开区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6.2万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占1.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占1.4万人,技能人才占3.1万人,高层次人才占7100余人,聚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领军人才30余人。

  人才规模的不断壮大,人才质量的不断提升,有力支撑着经开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围绕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主导产业,积极创新机制,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优惠政策,拓宽引才渠道,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保障。经开区从机制创新着手布局,扎实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全面实行领导干部牵头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确保人才引进工作高效开展。“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出台《关于促进大数据及网络安全人才职业能力建设的暂行意见》等政策文件,为加快建设梯次合理、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政策保障。经开区还结合实际,每年拟定经开区人才工作要点,对考核指标责任进行分解,做到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层层分工、协同推进,形成人才工作强大合力。

  在引才过程中,经开区不断拓宽渠道,围绕人才“引得进”这一目标,创新推动“人才+项目”新模式,加大引才聚才力度和速度。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通过招商引才、项目聚才、活动揽才、猎头招才等方式,经开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人博会、数博会、黔籍人才返乡见面会、贵阳贵安云揽才等人才引聘活动。

  通过各类引才平台,经开区成功引进一批核心业态高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引进各类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759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面对新时代发展新需求,经开区将继续破解人才发展桎梏,围绕“全区重大战略推进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同频共振”,促进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同时,继续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大局,增强对人才的“磁吸效应”,不断创新引才举措,拓宽引才渠道,加大引才力度。

  建强人才载体

  全力选才育才

  人才要引,人才要育。经开区通过“外引内育”方式,鼓励和支持辖区企业充分发挥人才载体作用,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是经开区中高端制造代表企业,也是第六批贵州高性能铝镁合金精密成型人才培养基地。“十三五”期间,航天风华充分发挥基地效能,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培育高端人才,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我公司分层分类培养人才梯队,安排了针对青年人才的‘丰羽工程’、针对骨干人才的‘展翅工程’、针对核心人才的‘腾飞工程’、针对领军人才的‘翱翔工程’,先后完成3批共150余名人才的选拔、推荐和考核工作。”航天风华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周敏说,该公司还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紧扣高性能铝镁合金精密成型技术发展相关专业,择优选派人才攻读在职博士、硕士、定向研究生;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专业能力培训,2019年至今,累计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80余期,培训人员4100余人次。

  截至目前,在航天风华的969名人员中,技术和技能人才占85%,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2019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2020年,该公司成功入选“2020贵州企业100强”。

  与此同时,经开区的奇瑞万达、航天电器等一批企业也积极发挥人才载体作用,促进人才培育。为发挥好企业载体对人才的培育作用,经开区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人才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研发平台,促进人才载体迭代升级,打造“黔货出山”等一批省级创业孵化基地。 经开区还以贵阳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精英对抗演练、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为契机,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比武”机会。

  除了打造人才载体,经开区还加快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牵线搭桥,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优化整合政策、资本、人才、信息等资源,实行资源共享,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全力抢抓政策支持,抓紧抓实培才育才。经开区争取“博士服务团”“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西部之光”“甲秀之光”等中央、省级人才项目向辖区倾斜,有力推动系列人才培育计划和培养工程分类实施,促进各类人才能力不断提升。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经开区积极落实大数据“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大数据人才5000余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个人直补、订单和定岗式职业技能培训,培训9000余人;通过人力资源促进会,先后组织100余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赴厦门大学等高校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组织干部教育培训150场次,累计培训干部4847人次。

  通过系列措施,经开区各类人才培育计划有力推进,人才载体不断提档升级,并在“十三五”期间获得全省装备制造业人才基地称号。截至目前,经开区共拥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省级人才基地5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4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单位)26个、创新创业平台16个、研发机构63个、重点职业技术院校2所,为助推“十四五”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奠定基础。

  提供优质服务

  着力惜才留才

  于秀辉是经开区2018年从北京引进的一名博士。同年,他在经开区成立贵州猎数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大数据产业信息咨询、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服务的专业企业。

  “经开区就像我在贵州的家。我们希望能与经开区共同成长,不断创新发展。在与经开区深化合作的同时,我们计划以经开区为核心,加快向西南地区拓展市场。”于秀辉说,自己带着团队入驻经开区的缘由,不仅是因为经开区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区域,更源于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及相关部门的贴心服务。

  经开区对于秀辉的贴心服务不仅体现在个人身上,更体现在公司发展中。对个人而言,经开区通过人才优惠政策,为于秀辉提供人才公寓,兑现人才优惠政策;对公司而言,经开区不仅为猎数科技提供办公场地,还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十三五”期间,像于秀辉一样带着项目和团队来到经开区创新创业的人才还有很多。经开区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社会风尚环境、市场环境和工作环境,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实施,让经开区成为四方英才寻梦、追梦、圆梦之城。

  为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经开区重点解决好人才关心的落户、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目前,经开区已与多家学校签约,开启与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办学的新征程,经开区第一人民医院建设工作也在加快推进,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要留住人才的心,必须在人才服务上下功夫,让优惠政策真正惠及人才。“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共投入区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8400万元,用于兑现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生活津贴、企业引才奖励、住房补贴、技能激励补助、培训交流活动等各类人才服务工作。此外,经开区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评选激励,组织企业和人才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项目计划优秀人才评选,先后推荐30余人参评,部分人才获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市管专家、省百人领军人才、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大国工匠等。

  在春节期间走访慰问高层次人才代表,每年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系列活动……经开区不仅让人才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也让人才有归属感,感受到家的温暖,以此增强人才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奋斗目标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姚雪清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菊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贵阳经开区打造人才新高地 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1-01-07 09:28 来源:贵阳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