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 孙勇)

2021年02月22日 13:20   来源:黄山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黄山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实现新跨越——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黄山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洪涝灾害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整体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全面回暖、回归常态,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在现代化新黄山建设征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全年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升11.1、3.6、1.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位列全省第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防控要求,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域低风险地区,实现了本地居民零传染、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出院患者零复阳。组织5批次73名医护人员援鄂抗疫,调配血浆3万毫升支援武汉,在全国率先推出医护人员免费游黄山政策。我市在全省专项考核中名列第二,12个集体、38名个人荣获全省抗疫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人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面对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省委书记李锦斌亲临我市坐镇指挥,省长李国英等省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指示批示,全市上下奋起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累计转移安置群众16.18万人,全市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歙县高考延考顺利完成。全力推进“四启动一建设”,在全省率先完成水毁倒房重建和修缮工作,屯溪镇海桥修缮工程全面开工,受灾企业全部恢复生产。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升级拓展。第三轮试点圆满收官,亚行贷款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项目全面开工,新安江生态文明实践中心开馆运行,河湖长制及河湖管理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新安江屯溪段国家级示范河湖建设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在全省率先开展水排污权交易试点,水权确权登记试点进入实施阶段,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创新启动。

  ——融杭接沪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开展“融杭接沪突破年”活动,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纳入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重大签约事项,与杭州市合作共建的杭黄绿色产业园挂牌筹建,并入选全省18个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上海湾谷斐迪园“反向飞地”挂牌运营,中国银联客户服务黄山分中心正式揭牌。成功举办第二届黄山发展大会,集中签约项目99个、投资总额近500亿元。

  ——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昌景黄、池黄高铁和芜黄、黄千高速黄山段、德上高速池祁段加快建设,杭临绩(黄)、黄(衢)金、宁宣黄高铁和市域旅游铁路T1线列入国家和相关区域规划,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黄山北动车所、黄山绿色空铁物流园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我市即将成为省内第二个高速、高铁双“米”字型枢纽城市。宁国—黄山管道天然气项目建成。国家重大水利工程月潭水库建成蓄水,黄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梦想成为现实。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9.4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未发生一起因疫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全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7%,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超6万元、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我市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歙县获评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六保”促“六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成立“三返”专项工作组,组织开展“深化企业服务、助力复工复产”专项行动,及时制定惠企惠旅“双十条”政策,市财政累计拨付涉企资金2亿元,1—11月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4.81亿元,全年新增减税6.94亿元,暂退156家旅行社质保金2990万元,减免小微企业房屋租金4005.5万元。出台支持企业灾后复工复产、开展灾害救助“双五条”政策措施,累计发放灾后贷款27.6亿元、保险赔付2.33亿元。实施“黄山礼惠·开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超3亿元。(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专项行动,推动金融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全年新增贷款137亿元,落实银企对接资金147.5亿元。组织实施“五未”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全年处置土地1万亩。建立重大项目“双进双产”、城乡建设和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集中开工11批80个重点项目,双桦汽配、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等项目全面建成,东黄山国际小镇、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月潭湖旅游综合开发、景域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快速推进,开通5G站点1213个,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20亿元,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24亿元、地方专项债额度40.13亿元。

  (二)调结构快转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深入推进“科创+”,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分产业链出台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开展全域茶园绿色防控,农业增加值增长2.5%,茶叶产量4万吨、一产产值38.8亿元,8家茶企入选中国茶企百强,祁门红茶荣获第105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徽州区获全国“十三五”茶业发展十强县;泉水鱼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5亿元;新增家庭农场190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0家;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等网络促销活动,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0.81亿元,歙县获评全国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百强县,黄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我市及徽州区、歙县获评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深入实施高新战新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战新产业产值增长6.5%、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6%,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4.8%,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永新股份位居全国绿色软包装行业第一,昌辉汽车跻身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龙头,富田精工自主研发的高速防护口罩专用生产线填补全省空白。全市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税收增长5%,黄山经济开发区在2019年度全省综合考核中居第12名、连续四年进入前30名。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一核支撑、三区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4%。全力推动旅游消费有序复苏,举办2020安徽民宿大会、“云游黄山”线上文旅大直播,在全国率先出台研学旅行管理办法,打造“新安月夜”等夜间经济品牌,游客接待量恢复至上年同期六成,屯溪老街、黎阳in巷入选全省“十佳夜游街区”,黟县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黟县、歙县再次获评中国旅游百强县,5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山旅游集团连续12年位居中国旅游集团20强。

  (三)抓改革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政务服务7×24小时“不打烊”,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企业6942户、增长12.6%。我市入选2020年全国城市营商环境200强、居第83位。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扎实推进,市开发投资集团顺利改革转型,全面完成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歙县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积极参加第三届进博会、世界制造业大会等重大经贸活动,虹桥品汇安徽中心(黄山)合作项目正式启动,外商直接投资2.4亿美元、增长12.5%。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新增首发上市辅导备案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黄山旅游集团成功发行全省第一支欧元债券,全市直接融资超50亿元。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度,新签内资项目5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4个;实际到位内资328.6亿元、增长17.2%。

  (四)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抗补促”专项行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国家、省考核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歙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获国家发展改革委表彰。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扶贫产品销售额12.72亿元,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难题、办实事”1.43万件,243户脱贫不稳定户全部消除返贫风险,725户边缘易致贫户全部消除致贫风险,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3万元,贫困村年均集体经济收入22.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面消除。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11月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第4,跻身中国“绿都”综合评价前四。全力抓好政府债务风险处置,深入实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行动,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保持在省限额以内,金融领域风险总体可防可控。

  (五)抓创建优环境,城乡面貌明显提升。强力推进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完成“城市双修”试点和“两治三改”专项行动。加快中心城区“一环三片”建设,改造提升百鸟亭路、苹果山路等道路8条,新建公共停车场6个,成功创建全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三江口城市核心商圈建设加快,“徽州坊”一期、滨江西路改造提升工程快速推进。全市清淤检测雨污管网260公里、修复改造130公里,新建污水管网51公里,市污泥与餐厨垃圾处置PPP项目建成运营。强化拆违控违工作,全力推进中心城区棚改地块清零攻坚,全市完成棚改1911套、老旧小区整治53个。我市跻身全国住房公积金综合发展50强、居第14位,荣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区县城和建制镇建设提质提速,新增省级特色小镇1个,潜口养生小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50强。深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百千工程”,完成美丽乡村建设投资3.7亿元,基本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一期),卫生厕所普及率88.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徽州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县,歙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

  (六)强保护重传承,特色优势日益彰显。扎实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歙县、休宁县入选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黄山区、休宁县入围“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推深做实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深入实施“十大工程”,成功举办首届新安江金融发展大会,设立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3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数据管理平台建成使用,“生态美超市”做法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组织开展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攻坚战,5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退捕渔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积极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投入松材线虫病治理资金2.8亿元,集中清除枯(病)死松树101.5万株,打孔注药73.7万株,清除环黄山生物控制带松树2.5万亩,年度防治任务全面完成。深入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大会,黄山市工匠博物馆建成开馆。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项目110个、完成投资5.6亿元,成功获批全国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七)惠民生促共享,社会大局安定和谐。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54.92亿元,“四同步三整合”建后管养运行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就业创业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6.21万人、14.5万人、13.16万人、76.39万人,基本医保参保142.24万人。实现低保标准城乡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我市选手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包揽我省2枚金牌。新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1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黄山健康职业学院挂牌成立。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改扩建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9个、乡镇卫生院27个,村卫生室和村医“空白点”动态清零,市人民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居全省地市级医院第2名。成功举办中国黄山绿水青山运动会,我市入选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常态化实效化和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建立全省首个地质灾害实时定向预警系统。全面完成“七五”普法规划。在全省率先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事设施保护、后备力量建设、双拥优抚安置和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工作持续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统计、档案等工作得到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残疾人事业实现新发展,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八)严作风提效能,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精心组织开展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续深化“三查三问”,严格落实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责任,严格执行每周日晚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黟县县域旅游综合执法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我市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黄山区法治乡村建设入选示范项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府系统办理的197件人大代表建议、243件政协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达100%。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12345”统一呼叫中心受理有效诉求25.38万件、满意率99.92%,荣获2020年度全国最佳政务服务热线“卓越百姓服务奖”“卓越管理人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6.7%,在全省率先出台《招商引资接待工作管理暂行办法》。认真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审计监督和财政资金监管,全面加强政务公开,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相继跨上600亿元、700亿元、800亿元三个台阶,年均增长6.7%,人均生产总值从近4万元增加到6万元;“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长三角地区0.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9亿元,年均增长3.2%;服务业增加值487亿元,年均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3%。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476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27.85亿元。

  这五年,是产业调整力度加大、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二五”末的10.4∶41.4∶48.2调整为8∶35∶57。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5%,战新产业产值、高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13.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79家增加到166家。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五个一批”建设全面加快,2019年游客接待量超7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660亿元,过夜登记游客突破1000万人,全市民宿占全省70%以上,黟县、屯溪区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11家。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茶叶出口额占全省的80%、全国的10%以上;成功举办五届黄山茶会,休宁县、黄山区分别跻身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的五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高速公路密度达长三角发达地区平均水平,杭黄高铁建成通车,我市跻身全国“50+4”铁路枢纽城市。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全市建成区面积由99.41平方公里扩大到104.56平方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里程201公里、停车泊位1.66万个、水电气等地下管网2680公里;整治老旧小区363个,建成各类保障房(含棚改)19766套;4个小镇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06%、比“十二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世行贷款黄山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连续8年位居全省前列。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成功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为杭州都市圈唯一浙江省外城市,与都市圈城市签署“1+9+4”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引进长三角区域项目1076个、投资总额1154.8亿元,掀开了全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崭新篇章。政府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99.86%“全程网办”,五年净增各类市场主体9.13万户。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市政府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复议权改革工作获“第四届中国法治政府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产权交易体系全面建成、累计交易额11.25亿元,黄山区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深入实施。成功举办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40周年纪念活动,承办举办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双方主席会晤、黄山旅游节、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等重大活动。我市与6个国家的6座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17个城市缔结友好交流城市。累计引进国内500强企业15家,签约项目2670个、到位资金1232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

  这五年,是生态保护不断加强、绿色优势更加凸显的五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入选中组部“攻坚克难案例”,在全国9个跨省流域、13个省份推开,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全省率先建成“七统一”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PPP项目全域运营,“生态美超市”实现流域乡镇全覆盖,流口村“生态美超市”项目获“母亲河奖”,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新安江生态补偿实践研讨会成功举办。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实施河湖长制规定、林长制规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9%,PM2.5浓度年均每立方米24微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95%以上,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这五年,是社会事业繁荣发展、民计民生显著改善的五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6226元、11872元提高到38675元、18160元,年均增长8.1%和8.9%。滚动实施55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80.75亿元,民生工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五年城镇新增就业11.7万人,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有较大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通报表彰。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参保率达99.56%。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全面落实“人才10条”“技能人才15条”、人才储备金制度,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名,培养高技能人才1.3万名,我市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勇夺建筑石雕项目金牌,实现我国该项目奖牌零的突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获批,成功举办2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新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中国传统村落达271个、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歙县、黟县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徽州文化博物馆、市图书馆、休宁县图书馆跻身国家一级馆。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实现血吸虫病全区域消除,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较2015年底分别增长37.64%、17.51%、24.51%,指标水平均位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中国黄山国际登山大会、国际山地车公开赛、全民健身运动会。我市连续17年获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系全省唯一。我市和黄山风景区双获“长安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座“长安杯”的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转化落地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一心、并肩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奋战在各个领域、各个岗位为黄山发展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驻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黄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黄山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黄山发展不够、不快、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结构仍需优化,传统优势产业亟需转型升级,高新战新产业需要提速扩量,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动能亟待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支撑不足,重大产业类项目支撑不够;有效需求后劲不足,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保障要素制约明显,消费升级与供给矛盾、保护与发展矛盾依然存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足,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区承载力、带动力不强,县域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农业农村基础还比较薄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有待提升,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养老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社会治理任务依然艰巨;法治政府建设有待加强,政府机关服务效能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些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的期待。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黄山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月12日 孙勇)

2021-02-22 13:20 来源:黄山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