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近一年来,重庆效果如何?怎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减”成果,进一步提升育人效果?两会期间,记者就这一话题,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市民等进行了探讨。
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
化身萌宠小动物开启森林探险、变身外星人穿梭于太空游乐场……近日,重庆各中小学校陆续迎来“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有趣的寒假作业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重庆市教委基教处有关负责人称,自“双减”以来,各区县学校都使出“十八般武艺”,对作业设计和课后服务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让作业和学习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
如忠县实验小学设置了1—6年级的《开心零作业超市菜单》,供全校学生自由选择:低年级学生当小小测量师、观察蜗牛的爬行等;中年级学生探索鸡蛋空降如何不破、记录蚂蚁怎么搬运食物等;高年级学生完成豆芽的制作、进行社区志愿服务等。地处土家族聚居地区的石柱马武镇小学,学校将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融入课后服务课程。
重庆一中语文教师借“立冬”“小雪”等传统节气,鼓励学生从校园里寻找各种花草枝叶果实拼成图案,并进行诗歌创作;大学城第一小学引导学生开展周末实践探究,孩子们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自然之美;南渝中学举行以“筑梦航天”为主题的特色作业展,同学们通过手绘发射基地地图、绘制航天手抄报、制作航空航天模型等,感受科技的力量与奥妙。
“学生作业总量有效控制,作业管理水平有效提高。”该负责人介绍,“双减”实施以来,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时间控制达标,93.29%的家长对学生家庭作业整体质量表示认可。作业的考核评价持续完善,在全国率先将作业管理落实情况常态化纳入市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标体系。
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99.48%
列席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的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介绍,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成效明显。去年4月开始,全市抓早抓实,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共排查梳理与“培训”“教育”有关的机构约1.4万余家,开展联合执法1657次,处理违法违规机构1321家次。目前,全市1545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压减1537家,压减率99.48%。
市教委抽样调查显示,周一到周五放学后,83.68%的学生不再参加任何校外培训。
“学校和小区周边的培训机构少了很多。”沙坪坝区一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读初二,他和同学们课后不去培训机构了,可以学习喜欢的科技、摄影等知识,参加社区活动等。
抽样调查结果还显示:97%的小学生和92.4%的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在8个小时以上,与2019年相比增长明显;有超过8成学生认为睡眠质量更好。
不仅如此,“双减”切实减轻了不少家庭经济负担。
做好顶层设计 统筹推进“双减”
如何巩固和扩大“双减”成果呢?
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副校长胡敏表示,“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是“十四五”规划中教育改革的重要支点,但如何做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要求的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是一个重大课题。
“学生少了培训班,书面作业少了,但家长们又产生了新焦虑。”胡敏提出,有的家长开始加网课,过多添加特长课程,把学生的时间排得满满的……这些现象都是需要面对的新问题。
此外,胡敏实地调研发现,以江津区为例,149所中小学全部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服务教师达6755人,占比92.24%。“这会给教师们增加一些负担。”对此,胡敏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适当增加教师编制等途径减轻教师负担。
胡敏还认为,有必要建立个别紧缺学科教师实行区域交流共享机制。像心理健康、科技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应该进行交流共享,这样既不增加人员编制又能减轻其他教师工作压力。
“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顶层设计必须跟上,统筹推进‘双减’工作。”市人大代表、荣昌区教委副主任谢军燕认为,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社区等相关单位,都应该加强联动与协调,建立针对校外培训机构联合检查的长效机制。谢军燕表示,运用行政力量强化外部综合治理等手法,只是“堵”的一个层面;只有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好学、乐学天性后,才能使“双减”工作上升到“疏”的层面。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机制
“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行家校社协同机制。”市政协委员、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党委副书记欧健认为,要充分认识孩子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建立以学校为主体、资源配置多元、管理机制完备、评价激励有力的生涯教育保障体系。
欧健建议,学校方面应构建由“人生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三年学业规划”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系统。社会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社会场所作用,为学生成长提供实践大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发挥社区实践化、差别化、个性化教育的优势,通过家长教育大讲堂、家长教育沙龙、家教名师校园行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生涯体验与实践;家庭方面应主动配合学校生涯教育安排,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在周末或寒暑假到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场馆等社会服务机构和教育基地等,展开生涯研究、生涯课程体验,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涯规划能力。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重庆市将借助作业改革推动课堂改革,着力在“调结构、提质量”下更大功夫,推进作业改革分层分类实施,增强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确保减负提质增效落到实处,并将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编辑成册,充分发挥优质作业设计的指导示范作用,切实提升教学诊断、作业设计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提炼总结重庆学校落实‘双减’工作以来的主要做法、成效,推广各区县及中小学优秀典型案例,发挥优秀典型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市学校‘双减’工作提质量上水平。”
“同时,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李劲渝介绍,我市将积极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研训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育德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能力、实验教学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等。
此外,在课后服务方面,将指导区县和中小学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力量,统筹用好科普、文化、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提高课后服务项目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加大市区两级课后服务经费投入,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星婷 陈波 秦健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