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未来五年发展愿景
未来五年,是黑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乘势而上奋斗“十四五”、开创新征程的关键五年,更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迈入新阶段,国家和省沿边开发开放重大战略纵深推进,为黑河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更深层次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广范围集聚要素资源提供了众多利好。中央明确提出把初级产品供给保障上升为重大战略问题,与我市优势潜力高度契合,为培育壮大农林、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优势产业创造了广阔发展空间。国家持续加大对沿边地区扶持力度,将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为我市建设一批战略性、基础性、引领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带来了空前机遇。黑河拥有扩大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多样富集的农林矿产资源、纯净自然的优良生态环境、多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集聚了将潜力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强力支撑。特别是历届党委政府班子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为黑河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必须立足黑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加快发展中补齐短板,在提升质量中扩大总量,在奋起直追中走在前列。
按照市第七次党代会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打造国家“五大安全”重要承载区、边境区域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实践引领区、我国沿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创新发展平台、面向俄远东及东北亚重要国家物流枢纽,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为突破口,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实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奋力谱写黑河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各位代表,把一个什么样的黑河带给未来,这是时代之问,是群众之盼,是职责之要。落实是最硬的道理,行动是最好的回答。我们将紧紧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任务,奋力建设新时代富裕开放美丽幸福文明黑河,重点在六个方面聚焦发力。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毫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进入全省前列,经济总量加速向千亿元迈进,一年强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大提升。实施工业强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税源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坚持开放是第一优势。毫不动摇以扩大开放为牵引,努力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路径依赖,把黑河发展置于全国全省的战略布局中谋划。推进开放兴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兴边富民试点市政策,全面打开北向开放战略门户,打造我省向北开发开放新的增长极,对俄全方位合作取得开创性成果,国家物流枢纽战略地位更加巩固,成为中俄跨境产能合作示范城市。
——坚持绿色是第一理念。毫不动摇以生态建设为根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落实“双碳”目标,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稳固生态立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让天蓝、水清、地绿、城美成为全市人民最引以为傲的鲜明底色。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毫不动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鼓励自贸片区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深化大数据研发,拓宽“智慧+”应用场景,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以创新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打造独特优势,赢得未来先机。
——坚持民生是第一责任。毫不动摇以群众呼声为信号,集中更多资源投向民生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边陲人民生活品质,把黑河打造成中俄边境地区规模最大、经济最繁荣、社会最和谐的区域性中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每年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利民惠民实事,一年接着一年干,每年都有新变化,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生活更有奔头。
——坚持安全是第一保障。毫不动摇以安全稳定为前提,全力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重于泰山。统筹发展与安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驾驭风险的专业素养显著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级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市经验复制推广,安全发展成为全社会共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有力保障。
五年不长,须快马加鞭;未来不远,惟只争朝夕。我们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顽强的奋斗姿态、更加不懈的辛勤努力、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承担起省委省政府和市委交给的重大责任,满足好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三、2022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新一届政府依法履职开局之年。我们要慎终如始抓好边境口岸疫情防控,守护国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求优。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调查失业率6%,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一)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以产业论英雄,以项目论成败,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群完整、支撑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精心培育产业集群。全市安排百大项目120个,年度计划投资135亿元,增长15%以上。做大做强矿产品加工业,辟建嫩江多宝山生态矿产(冶炼)经济园区,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复产,三道湾子岩金矿复产,东安金矿扩能项目投产,依托对俄口岸优势,加强双方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贸易合作,推进建立中俄矿产品跨境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做大做强五大连池矿泉产业。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北安象屿金谷扩能改造、逊克生态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孙吴汉麻种植与纺纱项目开工,北安飞鹤乳制品加工项目签约落地、宜品牧场扩建项目投产。出台新能源产业统一发展规划,北安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嫩江多宝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孙吴大唐风电、爱辉区诺辉光伏平价上网项目投产。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产业链专班作用,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引进项目,不断做优增量、做强存量、做大总量。编制开发区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实施“图谱+家谱+目标企业”模式,紧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10强以及省产业投资集团,做实项目库,实施精准招商,拓展数字化招商,强化招商项目分类管理,全市实际利用内资增长35%、外资增长15%。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加快发展生物技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等产业。加快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推进新基建项目,新增5G基站550个,实现乡镇5G通信网络深度覆盖。黑河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提升黑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整体水平,建设市科技创新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引进转化科技成果20个以上,通过国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百家,获国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存量25家,实现技术交易额超亿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对标先进地区,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加强“互联网+监管”。完善市县两级综合性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健全专班、包保单位、首席服务员和企业协调机制,提升项目服务保障水平。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企业诚信黑名单制度,鼓励个人诚信积分应用试点,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持续提升。制定出台《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1+N领域政策实施意见》,建立富有吸引力完整政策支持体系,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切实打造沿边开放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合力实现“投资争过关外、兴业首选黑河”环境目标。
(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深入推进粮食产量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工程,全面推行田长制,积极争取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黑土耕地保护示范区面积470万亩以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深入实施大豆产业振兴发展工程,中国农科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开工建设,开展大豆新品种选育等技术攻关,依托国家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落实种子基地240万亩,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最大程度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农业发展质效。深化垦地合作,对标农垦标准实施全流程农业生产,带动全程托管187万亩,示范推广新技术110个以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战略合作,打造科技创新联合体,用科技为农业赋能。推进数字农业发展,争取全省数字农业试点落地,打造龙江数字农业样板。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00万亩、认证数量380个以上。稳定发展畜牧业,强化生猪稳产保供,孙吴安格斯牛省级核心育种场建设完成,北安飞鹤瑞信诚牧场投入运营。强化极境寒养、黑河大豆、孙吴汉麻等品牌营销,打造极境寒养供给基地120个。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坚持以村庄规划为引领,聚焦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菜园开发利用、龙江民居建设重点任务,提高农村水冲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将更多美丽乡村建成旅游打卡地。实施国土防护三期治理,完成黑龙江干流堤防隐患治理工程。加强乡村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全覆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现行帮扶政策体系,保障扶贫项目资产良性运转、持续发挥效益。抓好“清化收”和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多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设立县级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服务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全力发展口岸经济,在打造中俄跨境产业合作高地上实现新突破。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黑龙江大桥开通有利机遇,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构建互联互通大通道。建设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实施黑河水运码头搬迁,推进黑河—逊克—乌伊岭沿边铁路和北五嫩铁路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北黑铁路升级改造主体工程,黑河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审批立项,协调推进龙镇至绥化段铁路电气化改造前期工作,全力推进中俄跨境索道、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启动五大连池市至嫩江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醉美331边防路、五汤公路沾河至大平台段改扩建工程。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晋升综合保税区,加快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菜鸟网络中心仓等项目建设,北亚物流枢纽项目完成保税仓储和公铁联运配套设施建设,升级完善丰泰物流园、口岸储运中心功能,打造多式联运企业联盟。深耕自贸片区试验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建立创新案例储备库,生成更多典型首创案例。构建多地协作发展新模式,携手开展跨境产业合作。坚持市域共建共享、圈层辐射带动思路,加快将自贸片区政策红利扩展到联动创新区,实现由单点突破向多点突破跃升。培育互市贸易新引擎。黑河公路口岸互市贸易交易点完成二期建设,开展全省互市贸易交易结算信息化系统试点,打造“互市贸易+落地加工”创新发展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参与进口大宗商品落地加工。全力支持“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项目,做大做强植物源性中药材加工基地,加快进口中药材、非转基因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俄罗斯中药材交易中心项目开工,开展中药材落地加工测试。打造跨境产业集聚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获批。拓展俄电政策应用区域,巩固进口俄电价格优势,工业企业俄电使用量增长30%。申报黑河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危化品等指定口岸资质。依托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与俄方合作项目,建立能源转储基地和后勤保障基地,辟建精细化工及新材料加工产业园,大力发展以化工产品加工利用为重点的跨境产业集群。推进汉麻加工产业园建设,推动徐工—利源达跨境机电等重点加工制造项目达产达效。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