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号召。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市第五次党代会科学研判雅安市情,鲜明指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藏铁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三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中,雅安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大势勇担使命,在新的起点上奋力开创雅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擂响了出征鼓、吹响了进军号。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描绘的发展蓝图特别是“三城三示范”目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发展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紧扣中央和省委赋予雅安的历史使命,积极回应了全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既是全市发展思路、目标和路径的传承创新,也是着眼未来、胸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局、落实“省之大计”,立足当下、心系“市之大事”,全面阐释雅安新优势、推动雅安新发展、塑造雅安新形象的动员宣言和行动纲领,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我们将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雅安的殷切期望,以更加坚决的行动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我们将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安排,感党恩、爱雅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紧盯“三城三示范”目标,努力把“规划图”“路线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雅州新区引领三区同城化发展为带动,建设经济繁荣之城。坚持以数字经济为重点,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推进产城融合,倾力推动雅州新区“产业之翼、未来新城”建设,努力实现常住人口突破2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以雅州新区引领三区同城化发展,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加快建成“双六十”规模的中等城市,形成“做强主干、联动六县”市域发展格局。发展全域“飞地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雨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名山区、汉源县、石棉县达到200亿元,天全县、芦山县、荥经县超100亿元,宝兴县超60亿元。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融入成渝极核推进区域合作为重点,建设开放活力之城。坚持以门户经济为重点,推进“东融成渝、西向拓展”,加快建设全省西向拓展开放高地;积极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重要功能协作基地;持续瞄准产业链、供应链招大引强。全力服务保障川藏铁路建设,主动联络协同沿线市州,共建川藏铁路陆港新区,加快构建川藏战略经济大通道。开展交通强市三年攻坚大会战,基本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培育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国家开放通道重要物流商贸中心。深度参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硬软环境,不断增强城市活力、辐射力、吸引力。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城乡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建设幸福和谐之城。坚持以共享经济为重点,加快打造“成渝后花园、五宜幸福地”。推动三区一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基本形成“一核一环一芯”城市发展格局,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特色优质县城,加强中心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域打造“美丽雅安·宜居乡村”。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实施健康雅安行动,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初步建成川西教育中心、川西医养中心。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为引领,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争当示范。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出色出彩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第一市目标,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园地共建和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先行区示范地。紧盯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目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抓好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森林覆盖率和空气、水环境质量等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全省前列,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高地。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在绿色产业发展上争当示范。坚持以生态经济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高地。挖掘清洁能源潜力,做强水风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础,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打造千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和“两百亿”级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产业集群。以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巩固建设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重点,全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雅安段)建设,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初步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今后五年,我们将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路径,在双碳目标推进上争当示范。以建设碳中和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城市为重点,更好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全局,落实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新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探索通过碳汇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途径,推动生态资产赋能增值。深化绿色创建活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能源稳定供应,到2026年全市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5%以上,争创全国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雅安发展、川藏铁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和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三个高地”,发展“四大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加快建设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冲刺全市经济总量“三年跨千亿”目标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五次党代会部署,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抢机遇、抓项目、育产业、促消费、添活力”工作思路,着眼长远、着力当前,全力以赴、勇于担当,努力开创雅安发展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7万吨以上。
为确保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投资消费,积极扩内需稳增长
强化项目谋划、争取和招引。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到天天想项目、时时谋项目、处处有项目、人人抓项目,围绕国省政策投向和“两圈一路”机遇,聚焦基础设施、产业、城建、民生等重点,常态化储备项目规划总投资稳定在2000亿元以上。推进跑项争资“大会战”,以“竞争性的项目要进国省盘子,导向性的项目要进国省规划,普惠性的项目要在国省争份额”为目标,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50亿元以上。推进招商引资“大会战”,编制重点产业“两图一表”,突出强链延链补链,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到位市外资金55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9000万元以上。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重点项目管理办法,优化落实市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强化挂图作战和台账管理,加强定期拉练调度和“红黑榜”通报,实施市重点项目300个以上、完成投资350亿元以上,确保计划开工项目按期开工。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和增减挂钩工作,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加大要素统筹力度,优先保障全市重点项目建设。
全力促进消费提升。持续实施培育发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营造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模式,丰富消费产品供给,推动城乡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7%、9%。大力发展夜间消费、假日经济,培育一县一特色“雅安味道”,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加快聚集城市人气商气烟火气。完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高水平举办第五届世界川菜大会,大力推动“雅货进蓉”,组织参加知名展销活动20场(次)以上。
二、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产业由单一存储向多元化发展转变。持续推动大数据产业园扩容升级,机架达到2.5万个。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推进长城超云数据中心、国信开放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建成川发展数据湖项目。加快建设雅云数字科技城,新引进应用类项目20个以上。实施数字赋能工程,新增“上云”企业100家,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50亿元。
做强以先进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工业。推进“制造业倍增计划”,建立重点产业“链长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大力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打造锂电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等一批百亿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确保雅化锂业二期主体完工、厦钨新能一期达到生产条件,推动瑞鞍新材料一期、华西绿舍新型建材建成投产。持续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新投产水电装机容量22万千瓦。统筹加快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建安工业、王老吉技改扩能,实现曼尼威斯二期建成投产。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喊响“安逸走四川·熊猫看雅安”旅游宣传口号,持续提升大熊猫和茶文化两大品牌,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加快大熊猫“1869”文旅融合体验、海子山国际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推动蒙顶山创建5A级景区、严道古城和王岗坪创建4A级景区,恢复喇叭河、东拉山景区运营。实现“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开展,提升打造红色旅游景点5个。建成五星级标准酒店2家,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民宿。办好第十八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积极申办2023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支持名山区、荥经县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鼓励县(区)争创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批天府旅游名牌。
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围绕川藏铁路第一城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扎实推进雅安物流园、雅安无水港、川藏物流(旅游)产业园二期等重点物流园区建设,提升一批县(区)物流中心、专业市场和配送中心。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新增物流总部企业1家、A级物流企业3家。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补齐城乡物流配送短板,着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做优以雅茶为重点的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6.75万亩。聚焦雅茶“一绿一黑”,拓展销售市场,持续提升“蒙顶山茶”“雅安藏茶”品牌价值;加快创建蒙顶山茶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争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到210亿元。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3万亩,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数字资源体系,推进全域数字农业项目二期建设。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