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核城市到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形态

2022年04月12日 09: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徐蔚冰

  本报记者 徐蔚冰

  过去,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所在地区的单一龙头城市,这种单核发展模式催生了诸如北上广深这种世界级超大型城市,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大城市病”。现在这种传统区域经济形态正在被更具活力的“都市圈”所替代。

  日前,随着《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批,西安成为继福州、南京、成都以及长株潭之后,第五个落地的国家级都市圈。与此同时,《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武汉、沈阳、广州等地的都市圈规划申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下一步,我国还将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培育更多都市圈,以期更好发挥领跑作用,带动区域发展。专家指出,都市圈建设按下“快进键”,将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倪鹏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都市圈不仅可以提高区域能级,还可以扩大区域总量、增强区域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倪鹏飞表示,从已获批的都市圈发展来看,这种极核功能已经凸显。比如,过去一年,南京都市圈10个地区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665.68亿元,经济总量较上年扩大4915亿元,经济发展呈现强劲韧性,实现了“十四五”发展良好开局。

  倪鹏飞表示,这只是都市圈引领区域发展的一个侧面。在区域格局引领上,相关发展规划中也均设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西安都市圈的复函中明确了西安都市圈的四个定位,分别是提升都市圈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的支撑能力、更好助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更好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则要求,沈阳都市圈将打造成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引领区。

  都市圈是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的重要载体。曾参与《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等多个都市圈规划制定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士工作室副主任陈明表示,与单纯的城市化、城镇化发展不同,都市圈首先要“建设”,率先强调的是便捷的交通通勤。因此,都市圈的建设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有很大空间。例如,发展市城(郊)铁路,探索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延伸,推动轨道交通“一张网”运营管理。根据出行需求有序推动城际公路市政化、城际客运公交化。

  倪鹏飞表示,都市圈发展还须引导产业梯次配套、生活便利共享。都市圈中心地区应打造高端服务业和总部集群,集聚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研发中心、商务会展等。制造业则要向周边转移,引导中间地区积极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制造行业及环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于外围地区则应加快发展服务中心地区和中间地区的配套产业。在公共服务方面,都市圈应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社会保障等联通互认。应不断提高区域内协同保障能力,例如,共建共用冷链集配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探索跨行政区能源、通信、应急救援等服务。

  记者了解到,当前几个国家级都市圈对此已有规划。如成都都市圈未来将建设成德产业协同示范园区、成眉跨区域泡菜调味品产业集群、西南地区专用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项目,涵盖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南京都市圈更是计划整合都市圈各地区现有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梯度,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探索建设跨区域合作发展平台。

  虽然都市圈发展规划先行,但从目前来看,打造现代化都市圈仍存在不少瓶颈和问题。陈明提到,部分城市主动融入意识不强,存在行政区划壁垒;中心大城市产业、资本、技术外溢意愿不强,周边中小城市主动承接转移产业诚意不足等都是都市圈发展中的问题。下一步,各都市圈内要有全局发展的眼光,互相协调,优势互补,从而促使区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从单核城市到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形态

2022-04-12 09:2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