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200多亩的新能源汽车及智能装备园建设正酣,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破百亿元;自主研发的免疫组化自动染色仪,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填补了该领域设备国产化空白;备受关注的福耀科技大学项目正加紧土地平整,200多名管理干部已集结到岗,即将迎来盛大开工……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正书写着福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随着“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和“抓招商、促动建、强产业”专项行动的深入实施,福州高新区在研发端、转化端和制造端“三端”齐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区111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达40%,一季度新注册企业达1100家,光电等主导产业呈集群态势,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指标排名提升至全国国家级高新区第17名。
【项目点击】
艾密克新能源
助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春日暖阳下,位于高新区两园片区的福建艾密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随着无人机徐徐升腾,记者从操控屏幕中一览园区全景——一栋栋高标准厂房已全部封顶,周边配套设施正在建设。
“项目去年动建,目前主体已基本建成,预计8月竣工,达产后产值预计将超100亿元。”福建艾密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旭曦说,该项目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占地223亩,规划建设7栋高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
成立于2016年的福建艾密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智能装备及重卡的研发、生产、销售。经过多年积累,公司拥有10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部分新能源智能装备及重卡核心技术属国际首创。采用其新能源智能装备的整机叉车,不仅安全性能高,使用成本比燃油车降低约70%。具有自主研发多项核心技术的新能源重卡,每台每年可节省6万~8万人民币油费,性价比国际领先。
“我是福州人,回榕投资义不容辞,这里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让我们能将先进技术引进落地。”林旭曦说,公司即将与中国工程院高翔院士团队合作,成立浙江大学艾密克新能源实验室,为后续研发生产提供强大支撑,此外也将与福州大学城高校加强合作,共同助力福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答卷扫描】
“双引擎”驱动 主导产业形成领跑之势
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支撑起一个区域的“四梁八柱”。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创新,高新区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驱动,围绕“扶引大龙头、培育大集群、发展大产业”,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主导产业纷纷形成“领跑”之势。
数字经济多点绽放。引入腾讯云、熵链科技等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重点平台企业,新基建项目24个、数量全市第一,15家企业入选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名单。
高新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复审认定42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38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51家,久策气体、海创光电两家企业进入实质上市进程。
“领跑者”行动成效显著。支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深入实施标准“领跑者”行动,永福、摩尔、仙芝楼等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近100项。
【项目点击】
迈新生物
行业“领头羊” 跑出发展新姿态
塔吊高悬,钢架林立。昨日下午,位于福州高新区创新园的迈新生物诊断试剂生产基地项目现场繁忙有序。
“项目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7月封顶,明年12月建成投产。”迈新生物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将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病理诊断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优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病理诊断新抗体及细胞株等上游产品。
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我国肿瘤病理诊断行业的“领头羊”,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免疫组化肿瘤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多年来,借助毗邻福州大学城的独特优势,迈新与福州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合作实验室,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为企业不断注入创新活力。近年来,公司开发的100多项迈新克隆抗体产品性能可与国际拳头产品相媲美,有效实现诊断试剂的国产替代;在此诞生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垄断,填补了该领域无国产化设备的空白。
如今,这只“领头羊”蹄疾步稳,跑出产业发展的新姿态。随着新项目的投产,公司年产值可达8.5亿元,每年将纳税约9350万元,可吸纳高校毕业生约200人,增加就业岗位400个。
【答卷扫描】
产学研深度融合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迈新生物的优异表现是高新区生物医药细分领域的一份高质量答卷,也是产学研融合的一个缩影。
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让高新区生物医药细分领域集群效应逐步凸显。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生物医药国家级实验室2所、省级实验室2所、企业技术中心6个,入驻广生堂、迈新、博奥、仙芝楼、吉特瑞等企业20多家,引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第三方机构3家,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产业行业领先。
为拓展产学研载体空间,高校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116名,服务企业101家。今年新增市级行业技术创新中心6家,福建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孵化中心、福州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等即将投用。
随着产学研体系逐步完善,高新区建成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创福建(高新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福州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海峡区块链产业生态公共服务平台,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省级5家,全面完善科技综合服务和成果转化体系。
【项目点击】
福耀科技大学
“三通一平”做好开工准备
车辆驶入高新区流洲岛,路旁蓝白相间的围挡规整简洁,“福耀科技大学”几个字在阳光下分外耀眼。记者走进工地,眼前顿时一片开阔,一台台机器正加紧进行土地平整和河道清淤。
“目前土地平整已进入扫尾阶段,正在进行水通、电通、道路通和场地平整。”福耀科技大学项目相关负责人称,项目开工在即,三家总包单位共200多名管理干部全部就位,临时宿舍也已搭建完毕,开工后将迎来3000余名建设者。
从一片农田到宏大的工地场景,福耀科技大学即将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校园选址福州高新区南屿镇流洲岛,总占地约1286亩,紧邻福州大学城和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将瞄准制造业高端技术短板,培养产业工匠式领军人才,建成一所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型应用研究性高水平大学。
项目将新建实验实习用房、教学楼、博物馆、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体育馆等,打造工程训练与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规划建成以大工科组团为核心、经济管理学科为辅助,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学科为支撑的学科体系,初步设定八大学院,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及管理能力、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研究性人才。
【答卷扫描】
创新“基因” 释放科技新动能
新型应用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落地,将为福州乃至福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动力,也让原本就富含“创新”基因的福州高新区不断释放新动能。
重大科研平台加快落地。推动大院大所大实验室建设,闽都实验室预计9月建成,海峡实验室计划6月动工。高新区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海创、省电子信息集团等共同对接项目,建立招商引荐奖励、招商引税补助等机制。
壮大科技型企业梯队。建成腾讯云启产业基地、海狮数智中心等市科创走廊项目6个,共认定科技小巨人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2家、瞪羚企业44家、雏鹰企业37家。今年新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31家,23家企业申报2022年省数字经济领域创新企业。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引育国家重大计划人才,今年组织申报国家重大人才计划29人、雏鹰计划人才项目4人,申报数量均位居全市第一。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福建分中心已集聚专业人才近80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占60%以上。
恰是一年春景盛,扬帆起航正当时。福州高新区将锚定使命和定位,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贡献高新力量。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