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田墨池
2012年至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4598.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2130.6亿元人民币,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累计吸收外资超24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保持在18%左右,十年间我省利用外资规模有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贸易投资合作稳中提质
在疫情全球肆虐背景下,去年外贸大省江苏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13.3%。一股“韧性”,在江苏这10年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双向投资合作稳中提质中展露无遗。
先看贸易端。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8.1万家,较2012年增加3.6万家;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为56.2%,较2012年提升16.2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25.4%,较2012年提升5.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全省比重达38.5%,较2012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全省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增至17个,数量全国第一……外贸“进”的潜力,也在不断释放。
再看投资端。“双向奔赴”,逐渐成为江苏“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外开放舞台上的“关键词”之一。
“这是江苏首个RCEP超亿美元‘大单’!”红豆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通用科技投资3亿美元的轮胎厂项目通过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审批,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此项目预计年产能达500万条半钢子午胎、90万条全钢子午胎,将创造16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外商纷至沓来,让江苏这块投资热土更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巨轮,正式起航。
3年来,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7%;累计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去年正式施行。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江苏自贸试验区发展不断激发出潜能。
长江北岸,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开放画卷渐次铺展:搭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平台,成功发行南京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全省第一,发行利率在全国同类型项目中最低;在全国首创“海外仓离境融”服务平台,破解出口海外仓退税融资周期长的难题。
向东,苏州片区创新浪潮奔涌澎湃。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第二批17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案例入选,这是该批次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往北,连云港片区,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4500列,累计完成运量39.9万标箱。连云港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打破保税出口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独装箱、凑整发运的限制。
贡献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10%的税收……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开发区建设更富成效
在去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江苏6家开发区入围前3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六连冠”。
我省现有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比2012年新增17家(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省级开发区111家。我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省1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90%的1亿美元以上工业外资大项目集中在开发区。
开发区如何持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据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现代化评价中心主任周睿分析,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各项政策;二是畅通物流通道、提高国际人才来苏工作便利度;三是继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各项监管制度的可预期性。
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坚持对标先进、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法治保障,加快打造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服务便利高效、权益依法保护的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全力为外资企业在苏投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