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年06月14日 13:36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记者 田墨池

  2012年至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4598.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2130.6亿元人民币,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累计吸收外资超24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保持在18%左右,十年间我省利用外资规模有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贸易投资合作稳中提质

  在疫情全球肆虐背景下,去年外贸大省江苏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13.3%。一股“韧性”,在江苏这10年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双向投资合作稳中提质中展露无遗。

  先看贸易端。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8.1万家,较2012年增加3.6万家;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为56.2%,较2012年提升16.2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25.4%,较2012年提升5.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全省比重达38.5%,较2012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全省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增至17个,数量全国第一……外贸“进”的潜力,也在不断释放。

  再看投资端。“双向奔赴”,逐渐成为江苏“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外开放舞台上的“关键词”之一。

  “这是江苏首个RCEP超亿美元‘大单’!”红豆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通用科技投资3亿美元的轮胎厂项目通过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审批,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此项目预计年产能达500万条半钢子午胎、90万条全钢子午胎,将创造16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外商纷至沓来,让江苏这块投资热土更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巨轮,正式起航。

  3年来,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7%;累计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去年正式施行。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江苏自贸试验区发展不断激发出潜能。

  长江北岸,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开放画卷渐次铺展:搭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平台,成功发行南京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全省第一,发行利率在全国同类型项目中最低;在全国首创“海外仓离境融”服务平台,破解出口海外仓退税融资周期长的难题。

  向东,苏州片区创新浪潮奔涌澎湃。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第二批17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案例入选,这是该批次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往北,连云港片区,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4500列,累计完成运量39.9万标箱。连云港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打破保税出口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独装箱、凑整发运的限制。

  贡献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10%的税收……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开发区建设更富成效

  在去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江苏6家开发区入围前3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六连冠”。

  我省现有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比2012年新增17家(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省级开发区111家。我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省1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90%的1亿美元以上工业外资大项目集中在开发区。

  开发区如何持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据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现代化评价中心主任周睿分析,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各项政策;二是畅通物流通道、提高国际人才来苏工作便利度;三是继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各项监管制度的可预期性。

  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坚持对标先进、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法治保障,加快打造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服务便利高效、权益依法保护的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全力为外资企业在苏投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2-06-14 13:36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记者 田墨池

  2012年至202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从34598.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52130.6亿元人民币,连续跨越4万亿、5万亿两个台阶,稳居全国第二位;全省累计吸收外资超2400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保持在18%左右,十年间我省利用外资规模有八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贸易投资合作稳中提质

  在疫情全球肆虐背景下,去年外贸大省江苏进出口规模占全国比重13.3%。一股“韧性”,在江苏这10年对外贸易量质齐升、双向投资合作稳中提质中展露无遗。

  先看贸易端。省商务厅数据显示,去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8.1万家,较2012年增加3.6万家;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为56.2%,较2012年提升16.2个百分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达25.4%,较2012年提升5.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全省比重达38.5%,较2012年提升12.5个百分点。

  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全省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国家级服务贸易载体增至17个,数量全国第一……外贸“进”的潜力,也在不断释放。

  再看投资端。“双向奔赴”,逐渐成为江苏“走出去”和“引进来”对外开放舞台上的“关键词”之一。

  “这是江苏首个RCEP超亿美元‘大单’!”红豆集团旗下上市子公司通用科技投资3亿美元的轮胎厂项目通过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审批,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说,“此项目预计年产能达500万条半钢子午胎、90万条全钢子午胎,将创造1600个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外商纷至沓来,让江苏这块投资热土更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2家投资落户江苏。

  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

  2019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巨轮,正式起航。

  3年来,自贸区总体方案明确的11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率超过97%;累计总结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9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项在国家部委完成备案、88项在省内复制推广;《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去年正式施行。

  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江苏自贸试验区发展不断激发出潜能。

  长江北岸,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开放画卷渐次铺展:搭建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证券化平台,成功发行南京市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全省第一,发行利率在全国同类型项目中最低;在全国首创“海外仓离境融”服务平台,破解出口海外仓退税融资周期长的难题。

  向东,苏州片区创新浪潮奔涌澎湃。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第二批17个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推进国际职业资格与国内职称资格比照认定”案例入选,这是该批次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往北,连云港片区,中欧班列开行已突破4500列,累计完成运量39.9万标箱。连云港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打破保税出口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单独装箱、凑整发运的限制。

  贡献全省11.3%的外贸进出口、8.4%的实际使用外资、10%的税收……江苏自贸试验区开放度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开发区建设更富成效

  在去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江苏6家开发区入围前3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六连冠”。

  我省现有经国务院、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58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7家,比2012年新增17家(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家);省级开发区111家。我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全省10%的土地,创造了全省50%的经济总量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的固定资产投资,70%的规上工业增加值,80%的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90%的1亿美元以上工业外资大项目集中在开发区。

  开发区如何持续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据省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现代化评价中心主任周睿分析,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对外开放各项政策;二是畅通物流通道、提高国际人才来苏工作便利度;三是继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各项监管制度的可预期性。

  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省商务厅副厅长姜昕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坚持对标先进、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法治保障,加快打造规则公开透明、监管公平公正、服务便利高效、权益依法保护的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全力为外资企业在苏投资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