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交通先行 江苏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18.7万公里

2022年07月13日 08: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记者 梅剑飞

  过去十年,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很大突破,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理念,为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新亚欧大陆桥和沿海高铁全线贯通,“江苏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97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建成,长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实现1—1.5小时快速通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特色田园乡村通达等级公路,镇村公交全覆盖,年服务群众出行超过1亿人次,所有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村邮站”。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21年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1780亿元的历史新高,十年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236亿元,为2002—2011年十年投资5915亿元的1.9倍。

  “我们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金凌说,截至2021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不含管道)总规模达到18.7万公里,网络密度为182公里/百平方公里,面积密度跃居世界前列。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通动车,高铁里程由2012年底的627公里增至2212公里,跃居全国第三。2012年以来建成过江通道8座,其中3座为综合过江通道,全省累计建成过江通道17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实现过江通道直通。全省9个运输机场的布局规划全面落地,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

  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直在增强。2021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012年的2倍,占全国比重达11%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15.4%下降至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金凌表示,当前,公众出行更加便捷,城际铁路基本实现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省内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通达,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金凌介绍,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2、3、8、12”,即2个节点目标,3个示范方向,8个示范任务以及12项标志性工程。

  ——2个节点目标分别是:到2025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苏南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3个示范方向是:着力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建设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建设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8个方面示范任务是:一是打造立体互联、一体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全省高铁总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5500公里,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直通。二是打造便捷顺畅、人人享有的出行服务示范。实现不用私家车也可便捷出行。到2025年基本实现1日联通全球,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三是打造经济高效、专业开放的物流服务示范。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1.8%左右。快递物流实现国内重点城市次日达、长三角当日达、同城小时达、主要品牌快递行政村通达。四是打造创新引领、先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推动实现交通运输智能网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五是打造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逐步实现交通设施全环节、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六是打造全程管控、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示范。推动实现行业安全监管更加精准高效,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和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七是打造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治理体系示范。深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信用交通、法治交通建设。八是打造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交通文化示范。

  ——12项标志性工程是:打造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工程,为以铁路为骨架支撑城市群都市圈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打造沿海高质量货运交通体系发展工程,为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提供示范;打造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工程,为内河水运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示范;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国际枢纽机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铁路枢纽协同增效发展提供示范;打造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工程,为交通支撑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示范;打造运输结构调整工程,为运输结构调整纵深可持续推进提供示范。此外,围绕交通运输转型创新发展,还将打造智慧公路、智慧出行、品质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低碳交通、信用交通等标志性工程。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交通先行 江苏综合交通网总规模达18.7万公里

2022-07-13 08: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记者 梅剑飞

  过去十年,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很大突破,为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持‘交通先行’理念,为国家战略在江苏落地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介绍,新亚欧大陆桥和沿海高铁全线贯通,“江苏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597列,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建成,长三角主要城市基本实现1—1.5小时快速通达。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特色田园乡村通达等级公路,镇村公交全覆盖,年服务群众出行超过1亿人次,所有乡镇实现快递全覆盖,所有行政村都有了“村邮站”。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2021年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1780亿元的历史新高,十年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236亿元,为2002—2011年十年投资5915亿元的1.9倍。

  “我们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区域协调联动发展。”金凌说,截至2021年底,全省综合交通网(不含管道)总规模达到18.7万公里,网络密度为182公里/百平方公里,面积密度跃居世界前列。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通动车,高铁里程由2012年底的627公里增至2212公里,跃居全国第三。2012年以来建成过江通道8座,其中3座为综合过江通道,全省累计建成过江通道17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实现过江通道直通。全省9个运输机场的布局规划全面落地,实现地面交通90分钟车程覆盖全部县(市)。

  综合运输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一直在增强。2021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2012年的2倍,占全国比重达11%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2年15.4%下降至1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金凌表示,当前,公众出行更加便捷,城际铁路基本实现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省内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通达,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江苏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金凌介绍,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2、3、8、12”,即2个节点目标,3个示范方向,8个示范任务以及12项标志性工程。

  ——2个节点目标分别是:到2025年,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苏南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

  ——3个示范方向是:着力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建设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建设交通运输创新发展的引领区。

  ——8个方面示范任务是:一是打造立体互联、一体融合的交通基础设施示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级城市群特征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全省高铁总里程达3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5500公里,累计建成过江通道23座,实现隔江相望的县(市)均有过江通道直通。二是打造便捷顺畅、人人享有的出行服务示范。实现不用私家车也可便捷出行。到2025年基本实现1日联通全球,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南京、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三是打造经济高效、专业开放的物流服务示范。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力争降低至11.8%左右。快递物流实现国内重点城市次日达、长三角当日达、同城小时达、主要品牌快递行政村通达。四是打造创新引领、先进可靠的智慧交通示范。推动实现交通运输智能网联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五是打造节约集约、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示范。营运货车和货船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逐步实现交通设施全环节、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化。六是打造全程管控、保障有力的平安交通示范。推动实现行业安全监管更加精准高效,设施设备本质安全和应急能力显著提升。七是打造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治理体系示范。深化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综合执法改革,加强信用交通、法治交通建设。八是打造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交通文化示范。

  ——12项标志性工程是:打造沿江城市群轨道交通多网融合工程,为以铁路为骨架支撑城市群都市圈地区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打造沿海高质量货运交通体系发展工程,为沿海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提供示范;打造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发展工程,为内河水运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示范;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国际枢纽机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铁路枢纽协同增效发展提供示范;打造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工程,为交通支撑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示范;打造运输结构调整工程,为运输结构调整纵深可持续推进提供示范。此外,围绕交通运输转型创新发展,还将打造智慧公路、智慧出行、品质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低碳交通、信用交通等标志性工程。

(责任编辑:魏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