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扩大开放合作,在区域联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开创优势互补、协同联动、融合融通的区域发展新局面。
拓展东西协作新领域。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按照陇南所需、青岛所能商议协作帮扶重点,加强产业、科技、文化、旅游、人才等深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推动消费帮扶、劳务协作、“一县一园”建设取得新成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落实“三帮三强”系列举措,拓展与浙江省金华市的合作交流。充分用好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资源,深化拓展帮扶领域。
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向南开放,拓展与重庆、成都、广元、阿坝、汉中等地的合作领域,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加强与天水、甘南等毗邻市州联动发展,推进设施联通、政策相通、市场互通、产业融通,协同建设陇东南经济带。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协作单位的协调联动,推动协议事项落实。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新增限上企业20户。以大中型城市为重点,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外销售规模。促进外向型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办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油橄榄节等重大节会。
提升招商引资新成效。强化招商引资考评和一把手工程机制,论证包装一批优质招商项目。聚焦产业链关键项目、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加强与央企合作,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强、落地见效快的项目。加快签约项目落地,跟踪调度、专班推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开工率达到80%以上。高度重视落地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八)推进共同富裕,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支出只增不减,为群众办实事只增不减,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拓宽居民就业增收新渠道。坚持就业优先,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进各类群体多渠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以上。优化高校毕业生人才引进和回乡就业创业政策,挖掘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优先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推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发放“双创”贷款1.5亿元,实施好“千人自主创业计划”。打造陇南优质特色劳务品牌,输转劳动力66万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回应人民满意教育新期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研究出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学前教育项目50个、中小学改扩建项目200个,改造提升10所中心乡镇寄宿制学校,改善300所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增加城镇学位1.6万个,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腾挪置换保障教育用地,优化武都城区学校布局,增加城区学位供给。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巩固提升“双减”工作成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减少基础教育生源外流。启动西和县一中搬迁工程,加快在建学校进度。平稳有序推进新高考综合改革,推动各县一中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市一中创建甘肃省卓越高中,高考录取率稳步提升。积极创建陇南职业技术学院,强力推进陇南师专升本工作。探索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继续推进教师安居住房建设。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新水平。坚持人民健康优先,建设市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3个省级重点专科,积极推进县区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快市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实施“5G+智慧健康”二期工程,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应急能力提升和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业务楼等项目。成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医护人员安居住房建设。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阵地。实施“唱响新时代”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创作活动,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力作。加强礼县秦文化研究和保护,推进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四角坪遗址等保护项目。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长征红色文化重点保护项目,讲好“两当兵变”、红军长征在陇南等故事。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陇南”文化品牌。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建设5个体育公园,备战参加2023年甘肃省青少年锦标赛。
适应群众社会保障新需求。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强“一老一小”民生工作,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办好普惠托育服务,创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儿童友好城市。强化医疗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孤儿保障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严格执行社会救助保障价格补贴联动机制,适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全面落实“房住不炒”要求,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化解国有土地上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
(九)守牢一排底线,在平安陇南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防线,守住底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持续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在全市范围真正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应用,推进“智慧安防”“智慧社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库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十大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乡镇干部办公及周转房改造建设项目,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发挥陇南乡村大数据作用,推进网上治理。
构筑安全稳定新防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完善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强化应急救援设施和队伍建设,抓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消防安全、森林防火、矿山和尾矿库安全等工作,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安全管理。落实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民族宗教、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退役军人事务及双拥共建工作。
落实科学防疫新举措。完整准确全面执行优化防控措施,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用心用情回应解决群众关切诉求,尽最大努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以实际行动暖人心、聚民心、强信心。
着力防范化解新风险。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责任政策体系,稳步推进高风险机构化险工作,协同联动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强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23年,市政府将尽心尽力办好妇女“两癌”检查、自然村(组)通硬化路、职业技能培训和千名大学生就业计划、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幸福院、农村“厕所革命”、智慧停车场和充电桩、“口袋公园”和微型广场、农村“双协”管理员(食品安全协管员、治安协管员)、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公办幼儿园建设等10件民生实事。
各位代表!征程漫漫,惟有奋斗;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全市政府系统将始终坚持“三个务必”,站在高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统领,忠诚履职,锐意进取,加压奋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坚持高度自觉的政治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
强化政策落实的责任担当。坚持为民初心,全力推进利民惠民政策落实。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制定配套措施,项目化、具体化高效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分类施策、组合出拳,精准滴灌、持续发力,下透政策“及时雨”,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戮力同心、共克时艰,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全力争取最大保护最小影响,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秉持依法履职的执政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法治之“重”,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带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凸显法治之“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创新联动机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夯实法治之“基”,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深刻汲取礼县临时救助资金审计反馈问题教训,开展纪法教育,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提升创先争优的政府效能。强化担当实干的鲜明导向,扛牢加快发展职责,担好富民强市使命,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断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和落实力。发扬斗争精神,敢于破难题,挑战不可能,凡事付出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保持争先进位状态,树牢无功就是过、平庸便是错的理念,朝乾夕惕、宵衣旰食,确保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加快形成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弘扬为民清廉的优良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体要求,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控“三公”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政府紧日子换取群众好日子。
各位代表!领袖指引航向,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富民强市的生动实践,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