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8日 郑德雁)

2023年01月04日 10:44   来源:水母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烟台市市长 郑德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以科学精准的策略坚决防住疫情。面对世纪疫情反复延宕,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构建“五大片区”指挥体系,实施“五大能力”倍增计划,健全数字防疫系统,建立起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迅速有效处置突发疫情,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推进由防控感染向医疗救治的转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分兵把口,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昼夜奋战,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有力有效的举措坚决稳住经济。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我们咬定发展目标不放松,打出稳增长“组合拳”,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实施企业倍增计划,1855个服务企业专员搭起政企“连心桥”,全力保障企业不停产、商场不停业、项目不停工、物流不停滞,广大企业克服困难稳岗位、保生产、拓市场,截至目前,我市取得了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额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全省第一的好成绩。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作出了贡献。

  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守住安全。面对各类风险因素叠加挑战,我们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实“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实施百项措施,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成功抗击台风“梅花”,生产安全事故呈持续下降趋势,再次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实施民生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统筹做好金融风险防控、社会治理、信访稳定、扫黑除恶、禁毒等工作,平安烟台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2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我们战胜困难的意志无比坚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取得的成绩殊为不易。我们要为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同志们的拼搏奋斗点赞,向付出极大艰辛和重要贡献的一线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着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扶持企业。推出纾困解难等系列政策措施,为46万户次市场主体办理退减缓税、降费近200亿元。深入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解决企业诉求3700多个。获批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十大领域设备购置贴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44个,168个项目获专项债券支持277.7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0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13家、瞪羚企业6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5家。29个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单,数量和价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力稳住投资。滚动实施重点项目百日攻坚行动,325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突破2000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加速推进,万华乙烯二期、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获批建设。蓬莱、莱阳、烟台化工产业园扩区,110个项目实现“四证齐发”,蓝色药谷生命岛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持续扩大消费。出台系列促消费措施,发放汽车、家电、餐饮、文体等消费券1.7亿元。芝罘仙境特色文化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金沙滩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推出“手拉手”促销等新举措,商品住宅去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

  (二)着力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246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任务顺利实施,较好完成了“五年取得突破”目标。制定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重大战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加快建设,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省实验室一期封顶,新药创制省实验室获批,八角湾国际科创中心竣工,南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投用。23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类新药“若欣林”上市,国核设备、荣昌生物分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银奖。校地合作深入推进,北京大学万华楼奠基开工,“烟台云”卫星数据服务平台启动建设,驻烟高校智库作用进一步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0%以上。成功承办山东省双创活动周主会场活动,新增高层次人才9000多人,荣获“齐鲁杰出人才奖”“齐鲁大工匠”称号各1人。先进制造业持续壮大。大力实施“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加快构建16条重点产业链,新增省“雁阵形”产业集群3个、特色产业集群2个,产值过千亿元产业增至5个,九大产业产值突破8700亿元。发展新赛道加快布局。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行动,国家电投核能总部落户,海阳核电二期开建,渤中、半岛南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全力建设海洋强市,海洋牧场超过140万亩,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顺利交付,组建海工联盟抱团出海,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加快布局航空航天产业,一批高质量项目进驻东方航天港,成功完成我国首次运载火箭近岸海上发射和捷龙三号“一箭十四星”发射任务。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实施金融赋能行动,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664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增上市企业4家,实现股权融资136.8亿元、居全省首位。我市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0万标箱,烟台港货物吞吐量稳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世界设计公园一期建成,我市企业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1金1铜的好成绩。举办重点展会100多场,获评最佳品牌会展城市。

  (三)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前列。全省首创“多评合一”“扫脸办事”,平均缩减办理时间80%以上,“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市级财政透明度实现全国地级市“六连冠”。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引进三类500强项目200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317个,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位居全省第一。加强关地协作,全国首创保税混金模式,自贸区推出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44个,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挂牌运行,烟台开发区入选全省唯一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综合评价跻身全国前十。全市预计实现进出口4500亿元,稳居全省第二位。我市与3座城市缔结友城关系。

  (四)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构建“12335”中心城区建设格局,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现代水网等重点规划。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改造老旧小区393个,惠及群众7.8万户。中心城区新改建市政道路35条,贯通断头路、丁字路22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141公里,整治黑臭水体23条。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潍烟、莱荣高铁桥梁隧道工程基本完工,大莱龙铁路实现全线电气化拉通,国际机场二期T2航站楼主体完工,城市快速路“两纵”完成主体工程,老岚水库重力坝工程基本完工。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实施城市治理七大攻坚行动,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27个,治理违法建设2774万平方米,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行镇街工作法,优化调整基础网格1.5万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淘汰小煤电机组44.7万千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全省第一。实施精准造林3338亩,治理废弃矿山114处,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7条。长岛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昆嵛山在黄河流域国家级保护区综合评估中列第二位。

  (五)着力推动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加快重塑。出台支持莱州崛起、加快莱阳突破、支持长岛发展等政策措施,龙口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位,招远黄金产业转型重振,海阳丁字湾双碳智谷加快崛起,栖霞城区实现系统性更新。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实现丰产丰收,建成高标准农田18.3万亩,烟农1212创全国小麦高产纪录,省级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69个,4家企业入围国家级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农村环境持续改善。打造103个美丽乡村样板村,完成7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018个村庄供水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农村公路2084公里、清洁取暖16.3万户。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推出稳就业20条措施,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3.8万个,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35处,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至63%。新改扩建中小学30所,新增学位1.3万个。“双减”工作成效和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全省领先,入选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建成投用,市中医院、奇山医院启动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八角湾国际医院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疾控中心主体封顶,新建县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360处。社会保障提质扩面。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提高140元,职工和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分别下调4000元、2000元,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以上。新增养老护理型床位2742张、幼儿托位5000个。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万户,交付回迁安置项目58个。文体事业全面发展。举办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开展文化活动1.2万场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600多场,我市在省第25届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人防、海防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气象地震、史志档案、机关事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残疾人、红十字、仲裁、打私等各项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支持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与市政协建立政务、议政、信息专报三个民主协商直通车,办结市人大代表建议177件、政协提案586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大竞赛”,树立争先创优、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12345政务热线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日益成为群众和企业信任的城市“总客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审计、统计监督,统筹抓好“十廉工程”,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纵深推进。

  各位代表!2022年我们经历了重重困难,也收获了满满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力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属驻烟机构,向驻烟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烟台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稳定运行压力较大,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需求相对疲软,稳增长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需大力提升,企业人才引进难问题较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还不够强。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仍需增强,营商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有待提升,县域经济新动能亟需加强,城乡人居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基层基础工作需要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8日 郑德雁)

2023-01-04 10:44 来源:水母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