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担当使命,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曲靖篇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按照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三年是推进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将围绕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目标,深入实施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为实现曲靖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政府系统各级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更好担负起履行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时代重任。
(二)精准发力补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建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网、安全畅通的现代水网、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网、先进适用的新型基础设施网,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深入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打造全省示范样板。加快补齐城镇化短板,深入实施加快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强城、兴产、聚人,努力将曲靖建设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支撑点。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实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现代教育强市、健康曲靖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三)突出关键强弱项。全力破解发展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坚定不移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要素市场化等改革,健全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力破解对内对外开放不足问题,深入实施构建开放发展高地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协作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全方位开放。全力破解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不动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全力破解人才缺乏问题,全面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打造人才发展高地。全力破解基层基础不牢问题,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机制重构、流程再造、职能重塑、效能倍增,加快构建党建引领、城乡一体、条块协同、精准服务的基层治理格局。
(四)深挖潜力扬优势。充分发挥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提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汇聚能力,推动曲靖从区域小循环节点向“大循环、双循环”枢纽转变。充分发挥丰富的土地、水、矿产、生物、生态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绿色食品、生态旅游产业,全面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营商环境优、人力资源足的优势,深入实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3+6+2”产业,努力将曲靖建设成为“世界光伏之都”、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五)毫不松懈保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实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和人民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最终目的,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斗争,坚决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社会安全为保障,加快平安曲靖、法治曲靖建设,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六)全力以赴促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开局、新提升、新跨越,基本建成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云南副中心城市,全面提升曲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征程呼唤新担当,新使命激励新作为。我们必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曲靖篇章。
三、埋头苦干,努力交出2023年工作优异答卷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同时,我们也处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发展趋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加速调整,国家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云南加快建设绿色能源强省,为我们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带来了难得机遇。从发展战略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RCEP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云南加快建设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我们主动服务融入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从发展政策看,国家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有利于我们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市场活力、做强产业支撑、稳定经济增长。从发展态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全省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阶段,全市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动能加速蓄积、质量显著提升,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来看,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跳出曲靖看曲靖、站位全局谋发展,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接续奋斗,努力交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优异答卷。
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先进制造基地、高端食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曲靖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市内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3年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全面落实市委奋进新征程推动新跨越三年行动部署,重点实施“310”工程,以办好10件民生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以开展10个专项行动带动整体工作突破,以推进10个重大产业项目促进经济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扩内需、稳增长,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态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岗扩岗、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等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抢抓中央推动财力下沉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健全经济运行调度机制,研究制定有效措施,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充分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坚持“项目为王、项目落地为王”,以项目立全局、稳投资、促发展。站位全局谋项目,聚焦“四个定位”深入谋划包装项目,确保储备项目投资支撑率达120%以上。深入细致抓前期,充分发挥1亿元项目前期经费、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作用,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确保项目开工转化率达60%以上。多措并举强保障,充分发挥要素保障专班作用,超前谋划产业园区用地储备,适度提前申报成片开发方案,补充耕地和垦造水田2万亩以上,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更好保障项目用地;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等政策工具支持范围,深化政银企合作,有效解决融资难题;超前规划建设重点片区输变电工程,确保500千伏麒麟变等项目建成投用,提高火电机组开机能力和出力负荷,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全力以赴推项目,坚持现场观摩、现场办公,强化清单管理、专班推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确保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400亿元以上。
充分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研究出台鼓励消费政策措施,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着力提升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推动消费新业态向农村延伸。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提升曲靖外滩、南中爨城等商圈吸引力,促进城市消费回暖复苏。做好保供稳价,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加强市场监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二)千方百计育产业、促转型,切实做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加快“3+6+2”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基地。按照全链打造、园区聚集、龙头带动、亲清共赢的思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围绕“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产业链,着力扩规模、延链条、拓应用,推动德方纳米2万吨补锂剂一期、中科电气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富源铜优负极复合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德方纳米33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和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亿纬锂能23GWh储能动力电池、曲靖融合20万吨磷酸铁锂和20万吨磷酸铁等项目,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硅光伏产业集群。围绕“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配套产业+光伏电站”全产业链,纵深推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阳光三期20GW单晶硅棒及10GW切片、晶澳三期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赫里欧10GW光电建筑一体化产业园、信义20万吨多晶硅一期等项目建设,推动江苏润阳13GW电池片、宇泽20GW硅棒及切片和天合光能2GW光伏生产制造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产值40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千亿级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围绕“阳极炭素—电解铝—铝精深加工—铝应用—铝回收—再生铝”产业链,推动锦鸿30万吨再生铝二期、格威二期50万套摩托车发动机壳体等项目建成投产,引进一批铝精深加工企业,推动铝产业链向绿色高端制造延伸,力争实现产值300亿元以上。聚力打造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推进煤矿整治及升级改造,安全高效释放煤炭产能300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绿色高端碳材料产业,推进红太阳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促进煤化工与生物化学农药加工耦合发展;加快推进扬钢、双友钢铁、天高镍业等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加快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提升液态金属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业;加大高端优质烟叶开发力度,提高卷烟产品附加值。
加快建设高端食品基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建高标准农田64万亩,种植粮食948万亩、实现产量330万吨以上。持续推进“一县一业”创建,新增“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30个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陆良、师宗现代种业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推进粮油、蔬菜、生猪等8个优势产业品种研发基地建设,提升种业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种植业结构,发挥陆航、佳沃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种植高效经济作物468万亩以上。深入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神农小百户20万头生猪养殖场、会泽肉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出栏生猪1250万头、肉牛70万头以上,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65%、50%。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卫龙食品西南总部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师宗现代农业产业园、罗平千业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6:1。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文旅产业,推进敏实系列、会泽古城、潦浒古镇等项目建设,高水平举办罗平花海马拉松赛,创建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推进亚龙广场、中集麒麟国际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完成陆良等4个县域商业体系示范县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争取国家生产性物流枢纽布局,完善云南煤炭交易(储配)中心功能,加快推进滇中好运智慧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马龙和沾益综合物流枢纽,推动昆曲物流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咨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业。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