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必须始终聚焦聚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既要把握年度特征,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更要锚定长远目标,聚焦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抓住用好重大政策机遇,注重系统性谋划、规律性把握、整体性推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乌兰察布篇章。重点把握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坚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国家和自治区所需、乌兰察布所能、未来发展所向,不断提高落实“五大任务”能力,做到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功能定位,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一区两枢纽三基地”,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质量提上来。三是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先。强化发展为民的价值取向和行动指南,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补齐民生短板上持续用力,在帮扶困难群众上善作善成,在促进共同富裕上久久为功,确保既定的利民惠民实事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把化险防变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压实各方面化险和维稳责任,做实各领域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处置措施,抓早抓小抓苗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按照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总体安排,今年政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调优,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以“五大任务”为统领,以“五大经济”为抓手,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乌兰察布开好局起好步。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左右;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确定上述目标,符合中央、自治区精神,贯彻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拼搏精神。符合乌兰察布实际,既与发展基础、比较优势、潜力空间等支撑条件相匹配,又与“十四五”规划和去年发展情况相衔接,有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追赶超越态势。符合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必然需求,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期盼。无论困难挑战有多大,我们都要拿出“唯旗是夺、干则一流”的斗志,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在稳的前提下奋力求进、量质并进。
三、2023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扭住关键精准施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增强投资动力。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实施重大项目306项,完成投资399亿元。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强化要素保障,力争3月中旬各类手续全部办结,开春即开工。坚持“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限倒逼进度,全力推动京宁二期、快手智能云、蓝威斯顿马铃薯加工等一批项目年内竣工投产。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用足用好政府专项债券,继续推进民间投资稳定快速增长。持续抓好项目谋划,提高项目成熟度、落地转化率。
挖掘消费潜力。创新开展促消费系列活动,培育体育赛事、培训展览等新型消费热点,提振批零住餐、文旅娱乐等消费恢复常态。持续扩大节假日消费。提升城市商圈业态,打造一批特色商业示范街区、“夜经济”特色街区,布局建设充电桩900个,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规范发展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兰格格、阴山优麦、海鹏等企业“工贸分离”“产销分离”,力争网络零售额增长25%以上。继续完善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激发企业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引导支持国企民企共同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政策,催生“放水养鱼”效应,市场主体增长5%以上。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计划,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经营收益稳步增长。推进市外经贸公司市场化改革。扩大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覆盖面,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新增信贷投放50亿元。支持田牧等企业上市,2家企业在自治区股权交易中心“天骏板”挂牌。特殊时期,广大企业克服重重困难支撑了全市经济承压前行,平稳运行之后,我们要用真招实策、真金白银为企业添薪助力,帮助大家恢复生机、强筋健骨。
(二)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工业经济提质行动。依托建设先进制造业集中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持续推进“三个一批”和“五化改造”,全面提升锂电池负极材料等行业发展水平,推动氟化工、石墨新材料、铁合金、氯碱化工等产业向高端延伸。积极搭建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推动10户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工作,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实现全覆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入规工业企业35户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5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
实施绿色能源革命行动。规模化推进项目建设,岱海150万千瓦、屋顶光伏等项目开工建设,蒙中120万千瓦、源网荷储四子王旗150万千瓦等项目年内实现并网,京大150万千瓦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基地项目清单,加快丰镇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新增并网装机规模300万千瓦以上,建成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多元化拓展应用场景,提高大数据、铁合金等行业绿能替代比例,积极谋划储备园区绿色供电、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市场化项目,推动新批复681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化发展装备制造,依托运达、远景等头部企业,扩大主机、叶片、塔筒等制造规模,引进培育电机、齿轮箱、电芯等核心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0%以上。
实施数字经济赋能行动。依托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系统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披云、PCG等数据中心项目开工建设,阿里巴巴等数据中心服务器上架率达到40%以上。打造数字产业集群,引进培育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存储分析等企业,联动发展认证咨询、测试验证、设施运维等业务,实现数据的利用与价值。统筹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批应用示范场景,推动数据更好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指挥中心“城市大脑”、智能中枢能力,尽快实现城市运行“一屏统管”、应急指挥“一键调度”。
实施文旅康养融合行动。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完善标识标牌、停车场、景区厕所及自驾营地等服务设施,推动红崖台地、乌兰哈达火山、隆盛庄等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和提档升级,支持辉腾锡勒、格根塔拉、集宁战役红色纪念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林胡古塞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发展民宿、康养产业,设立旅游民宿发展基金,提升乌兰美等医养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年内挂牌康养旅游基地5个以上。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支持察右前旗南村创建国家级旅游重点村,岱海国际滑雪场、大河湾滑雪场创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火山草原自驾运动营地创建国家5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新建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个。
各位代表!实践证明,产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是我们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强市,毫不动摇做强实体经济,不断壮大体量、提升质量,乌兰察布就一定能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再攀新高!
(三)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激发动力活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一个园区建一个企业孵化器、一条产业链建一个研究院、一个重点企业建一个研发中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以上。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种业、草业、奶业等重点领域,布局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支持冷凉蔬菜、燕麦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牧草首席科学家专家工作站和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开展科技试验示范,依项目聚要素,靠平台出成果。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聚英才而用之。
提升产业园区能级。明确园区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察哈尔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支持辉腾锡勒、京蒙合作产业开发区打造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聚区,支持新材料产业、丰川循环经济开发区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转型示范区,支持乌兰察布·二连浩特国家物流枢纽园区建设集商贸物流、落地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化开放型园区。理顺园区体制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推动开发区联动合作,大力发展市域“飞地经济”,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净地收储和标准地出让,促进项目高效落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需求,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集成,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深化市本级、丰镇市、察右后旗和凉城县“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开展“两优”专项行动,完成政务服务向基层、园区延伸试点工作,加快建设“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动更多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市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8%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比率达到99%以上。推进12345热线智慧化和信息化改造,建立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集中破解群众反映高频问题。探索建立“首违不罚”清单,让行政执法不失力度、更有温度。
(四)强化区域协作联动,全面拓宽发展空间
高效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一把手”抓招商、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抓招商,充分发挥招商专班和小分队作用,实行旗县、园区双向考核机制,推动形成全员招商、全面招商、全力招商的浓厚氛围。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招商区域,加强与重点央企、实力民企和头部企业的对接力度,全年签约落地项目800个以上,储备项目90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5%以上。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深化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推动智慧城市平台互通、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加快重点临床医学科研及规培基地建设。完成《蒙晋冀(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中长期战略合作规划》编制,加快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涵养区建设和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携手打造生态保护合作典范。持续深化京蒙协作,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加快推进京蒙人才科创园共建。
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内蒙古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高水平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开行中欧、中蒙班列180列以上,集中力量打造乌兰察布中欧班列集散中心。积极申报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进口铁矿石交易数字化、七苏木跨境电商、海外仓和海外园区等平台建设,开工建设冰鲜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所,木材、粮食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具备投运条件。加快推进集大原高铁建设、集通铁路电气化改造、集宁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做好集宁至通辽至长春高铁前期准备工作,推动铁路、航空口岸申建取得实质性进展。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主动承接二连浩特边民互市贸易落地加工,打造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