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8日 胡贺波)

2023年01月11日 09:51   来源:湘潭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8日在湘潭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 胡贺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第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顶住巨大压力,克服重重困难,超前谋划,科学统筹,系统布局关键领域改革,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主要目标任务,在很多方面闯出了新路子,创出了新打法,干出了新成效。

  (一)千方百计应对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回稳回升、向上向好。一年来,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疫情一波又一波,极端天气反复无常,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加大。我们紧跟国省战略部署,迅速落实和推出稳经济“1+8+8”一揽子政策措施,打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全力稳住大盘和趋势。坚持“穿透企业、关联分析、过程比较、趋势判断”的方法,通过高频调度、精准施策,经济增长逐月逐季稳步提升,打好了一场“二季度追赶、三季度打平、四季度赶超”的主动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预计数,下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5%,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全省走势一样,出现波动收缩,但好于预期。敏锐抢抓政策和机遇。深研悟透国省政策,有针对性地争取上级支持,共获得国省政策(试点)32个,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政策性开发性基金项目入围15个,设备贴息项目通过审核26个,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审核51个,数量和额度均居全省前列。切实调优结构和质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4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直接投融资占比达21.5%,较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快于全部投资增速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22%,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完成地方税收86.88亿元,增长3%,非税占比31.8%,较去年同期下降1.7%,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二)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系统构造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和潜力。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部署,以产业强市“千百十”工程为主抓手,奋力推进“八大计划”,进一步把精力集中到大抓产业、力抓企业、狠抓项目上来。制造优势持续锻造。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由97位前进到67位,位居全省第三。10条工业优势产业链规模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6%,其中: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产业链、电子信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总产值分别增长35%、27%。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集群认定为省中小工业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湘钢继续保持千亿规模,湖南裕能营收接近500亿元。吉利年产汽车突破20万辆,荣获第七届省长质量奖。湖南裕能、崇德科技即将挂牌上市。吉利SUV、华菱特种线缆、金杯电工二期、三一风能叶片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家,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8.12%,实有法人企业占比79.56%,位居全省前列。“个转企”新增880户,“企升规”新增123家。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成功获批并深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研发投入强度达2.93%,居全省第二。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新增深度“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余家。33家企业实现发明专利“破零”,新增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170项,增长103%。创新“白名单+风险补偿”模式,在全省率先推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授信企业274家,到位资金7.54亿元。研发超低温储罐钢等填补国内空白科技新产品5项。湘潭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宏大真空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利欧泵业等4家单位获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国(湘潭)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全省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湘潭高新区入选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开放水平持续提升。获评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先进市州。全网打通对外国际物流通道,助力吉利汽车通过湘欧班列、湘粤非等平台出口海外。湘乡市“湘品出海”首开中欧班列。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184%。着力构建大招商格局,举办潭商大会、湘钢客户大会、“百名浙商进湘潭”等系列活动,招引湘商回归项目99个,实际到位内资840亿元,创历史新高。新引进日日顺等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项目24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51个。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成功举办中国红博会、首届旅发大会。签约重点文旅项目25个,建成红博园、军博园等文旅项目21个。创新推出“当红不让新青年”“嗨够湘潭”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2492万元,拉动消费近20亿元。开通首条夜市公交线路,举办“莲乡音乐节”等活动繁荣夜市经济。韶山市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三农”基础持续稳固。全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建立五级田长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14.78万亩。提质达标堤防34.95公里,完成加固小型水库除险25座、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2098处,在广大乡村掀起山塘清淤的新热潮。面对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发动干部群众全力攻打防旱抗旱这场硬仗,有效解决近6000人饮水和23万亩农田用水困难,确保了“大旱之年无大灾”。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有效促进粮食稳产增效,“十代”服务获评全国创新案例,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54.7万亩。低镉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完成生猪存栏180万头任务,推进优质湘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湘乡市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湘潭县获批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雨湖区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产业化联合体10家。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承办200万元以下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1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新增7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经验全国推介。

  (三)打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旧有惯性,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以开拓精神和专业态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体现了关键一招的关键效果。“财政改革十条”开启整肃财政管理、规范财经秩序、深化预算改革的序幕。建立按优先顺序、分层次的节约型保障机制。实行“三资一本账、预算大统筹”,用好“用、售、租、融”四字诀,采取“五个一批”等方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工作经验全省推介。一些“沉睡”多年的资产资源被激活,实现“盘活存量+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以33天的“新湘潭速度”点亮万楼,点燃了湘潭人民憧憬美好未来的希冀之光。“一个停车场”“一个充电桩”“一个屋顶”“一个矿山”的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开发经营模式初具雏形。建设实体+虚拟共享共用公物仓,获批国家级公物仓创新试点。城市开发基金新增投资35亿元,有力地发挥了调节土地市场价格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发挥“股权投资+综合服务”的独特优势,新引进了吉利新能源轻型商用车、博雷顿新能源矿卡等重大项目。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显著战果。牢牢守住了风险底线,着力推动债务平滑,有效优化了债务结构,降低了债务成本。专业园区发展模式形成示范引领。创新“产业规划+专业园区+综合服务”发展模式,启动打造湖南医疗器械产业园等第一批10个示范专业园区。湖南汽车制造配套产业园、湖南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纳入重点先进制造业省级配套园区布局。创新“增资扩产+政策赋能+专业经营”模式,盘活处置园区低效用地2939亩、闲置标准厂房8.01万平方米,涌现出柏屹、金杯等优秀案例。推进平台公司大整合。实施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功能重组,推动平台公司“缩表、降息、瘦身、赋能”,聚焦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完成城发、交发功能性整合和电化、产投实质性整合。新组建潭城担保集团增资至45亿元,获评AA+信用等级。湘潭人才集团、绿色矿山集团、红旅集团挂牌运营。

  (四)创新模式方法,强化“三生”融合,城市乡村更加宜居宜业。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新增市本级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调优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3万亩,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更加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建设开创新局面。扭转单纯依靠平台公司举债搞建设的惯性,激发市场力量,创新推进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个已建成项目实现“建管分离”。强化顶层设计和分层衔接,制定实施《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湘潭市域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通车试运行。推进“一城一港一企”战略性布局,湘潭港总体规划正式获批,组建湘潭港务集团,“三大港区”公铁水联运项目正式启动。醴娄高速湘潭段全面开工,G320湘乡城区段主体完工。铁路货场迁建及铁路二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全面推进路长制,湘乡获批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韶山故园路入选国省“最美农村路”。成功入选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落户湘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获批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全国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和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81.2%,PM2.5浓度同比下降5.4%。国省水质考核断面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均为100%。河湖长制工作提标升级,完成涟水幸福河湖、6条县级美丽河和57条乡级样板河建设,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深入落实林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8%以上,获批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开工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厂网一体化项目45个。城区裸露黄土治理实现动态清零。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奋战6个月在湘潭县建成使用,一举解决搁置14年的难题。港口码头污染整改、湘钢超低排改造项目入选全省典型案例。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入选全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城市,改造城区老旧小区85个,开展城市棚户区改造1266户。城区环卫服务中心、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运行,城乡生活垃圾全量焚烧、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城区公园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整改项目14个,消除城区小街小巷路灯盲点750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付费制、积分制工作模式,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21户,创建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53个、美丽屋场121个,昭山七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湘潭县乌石峰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五)兜住底线,提升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省市民生实事全部完成,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着眼于早,遵循“早快准、严细实”工作标准,科学果断处置了一波又一波偶发散发疫情,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成为没有“破防”的城市,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坚持就业优先,实施稳岗位提技能保就业十六条措施,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8200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来潭留潭应届毕业生1.3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市和农村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标准稳步提升。全覆盖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脱贫人口人均收入增长14.9%。公共服务持续提质。6所普通高中入选省“英才计划”实施学校。建成九华砂子塘小学、九华江声中学,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26所,稳妥推进益智中学、江声实验学校、云龙中学等学校“民转公”,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近2万个。岳塘区获评教育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双减”工作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81%。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省定目标。获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岳塘区获评全国健康促进区。市二医院提质改造、市中医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快速推进。DRG付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医疗总费用同比下降6.32%。建成2.3万张养老床位,组建418个社区居家老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好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攻坚战、提升战,成功通过中央文明办复查考核。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实现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双下降”。森林防火实现“零火灾”,“一个目标、四个必须、两个一律”典型经验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深入开展自建房、道路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燃气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夯实安全底线。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机制,食品安全实现“零事故”。解剖麻雀、示范引领,解决一批信访积案,形成化解信访共性问题长效机制。“保交楼”工作扎实稳步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韶山冲派出所获评“全国模范公安单位”。

  (六)锚定“为民、担当、高效、法治、清廉”目标加强自身建设,政府运转更加顺畅有力。修订《湘潭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创建市政府“五重”工作机制和交办重要事项马上就办、办就办好“111”工作机制,政府系统抓落实能力显著增强。全市6条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通报表扬,排名市州前列。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建议提案723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2件,专项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598件。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政务公开经验做法全国推介。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荣获全国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以“一号工程”优化政务服务,矢志打造区域领先、现代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市开展“一活动一行动”,发动党员干部27万人次深入951个村(社区),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4931件,派出1978名干部走访企业4323家,解决各类问题8688个,实现了“一子落、满盘活”的效果。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告知承诺制改革全省领先,清廉大厅建设经验全省推广。获批全省商事制度改革“个转企”配套改革试点。出台实施“五好”园区高质量发展“放管服”改革二十条、“极简审批”十项重点措施。创新实施“办不成事”兜底机制和“好差评”制度。打造“亲商管家”服务品牌。建立“2+4+N”会商调度机制,强化稳经济用地要素服务保障。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增减免税费46.19亿元,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的资金压力。金融生态不断优化,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健全“引育用留”新机制促进人才强市工作经验获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统计、档案、贸促、港澳台、民族、机关事务、地震、气象、人防、烟草、电力、海关等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老龄、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展现新面貌。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开展第二届“莲城最美退役军人”“莲城最美拥军人物”评选,多措并举推进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2年的工作成绩是在多重因素叠加的巨大挑战下取得的,是在短期与长期、外部与内部、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复杂形势下取得的。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们深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新一届市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豪迈吹响朝着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目标奋进的嘹亮号角,振臂一呼,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发扬“四干”作风,深入开展“一活动一行动”,全市上下为之一振、斗志昂扬。我们深知,困难有多大,胜利就有多大。惟有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知难不难,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战胜困难;惟有一仗接着一仗打,才能打一场胜仗插一面红旗,向着壮阔辽远的未来奋勇前进!我们深知,面对横在前进道路上的动能转换和债务化解两大难关,必须正视现实、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勇于突破,一手抓化债一手抓发展,大刀阔斧地推进重大改革。我们深知,团结奋斗是胜利的源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积极支持、有效监督,得益于全市人民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热切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潭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湘潭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效益下降,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明显加大;新兴动能偏弱,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创新驱动迫切需要强有力的战略支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有不少难题,很多身边小事还没有办好;安全生产工作基础薄弱,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信访存量化解和增量防范压力依然较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拿出硬招、逐项破解,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湘潭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8日 胡贺波)

2023-01-11 09:51 来源:湘潭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