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2日 万广明)

2023年01月17日 13:17   来源:南昌市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2月22日在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万广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以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姿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打造“一枢纽四中心”1,高效统筹、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稳住”的基础持续巩固,“进好”的趋势不断加强,“调优”的局面正在形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海关出口值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6.5%左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筑牢安全防线,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

  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五方责任”2,落实“四应四尽”3,成立4支“洪城红”应急队伍,因地制宜划定619个区域围合管理,不断提升疫情防控平战应对能力。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今年以来,面对多轮疫情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干部群众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昼夜奋战,用行动书写担当,用服务彰显温度,让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充满人间大爱。

  用心用情抓好安全生产。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幅度均超过30%。坚决落实“四个最严”4要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初评。积极应对干旱少雨天气,紧急实施赣江临时抬水围堰工程,新打抗旱机井2700余眼,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

  有力有效化解重点风险。深入开展“1+4”专项攻坚行动5,信访积案化解数列全省第一。实施“大干30天”保交楼攻坚行动,审慎化解恒大、新力、正荣等逾期楼盘涉稳风险。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排查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1360栋。深入开展老旧燃气管道整治攻坚行动,改造完成老旧燃气管道227公里。积极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二)稳住经济大盘,实体经济发展回升向好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聚焦六大领域开展“项目大会战”6,全市650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0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56个,20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累计开工339个,总投资2667.45亿元。围绕项目争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1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36.4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0.7亿元。通过国家审核贴息贷款项目196个,贷款额度142.36亿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四图五清单”7。1-10月,八大主导产业完成营业收入4857.3亿元,实现经济下行压力下逆势增长。成功举办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组织参加进博会走进江西、赣台会等大型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49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全年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34个,总投资130亿元的华勤千亿产业基地、30亿元的兆驰晶显LED显示终端等项目顺利投产;华创锂电铜箔、欣旺达动力电池、杭电铜箔、华润微MEMS传感器以及南昌数谷产业园、新钢中心等项目顺利开工。

  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华润万象城正式开业,南昌武商广场、保利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米粉节、中国(南昌)智能家居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开展各类线上促销活动近百场,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近千场。成功创建4家国家4A级景区,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达20家。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夜东湖”文化和旅游消费圈成功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精准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助企纾困一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全年惠及企业84万户次,兑现资金27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121.1亿元,占全省退税规模超四分之一;大力扶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5万户,总数达到67万户。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北交所江西基地落户南昌;全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境内上市公司达31家,占全省38.3%。

  (三)聚焦工作重点,双“一号工程”提档加速推进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加快建设。高标准打造九龙大道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引领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8的空间格局加速形成;截至10月底,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607户,实现营业收入1899.02亿元,同比增长5.9%;全市VR及相关企业278家,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新增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33个,建成华为(南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及华勤、龙旗、华兴针织、江铃富山等“5G+”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5个,小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入选全国33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优秀案例;开通5G基站1789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乡级行政区5G网络全覆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项目建成并试运行,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陆续完工启用。“学位信息一键查”智慧招生应用延链扩面,红谷滩区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开园,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示范引领。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区域性标杆城市初见成效。率先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41个改革事项,升级打造了赣服通南昌分厅4.0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模式9,全市213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分别提升至96.12%、95.84%,基本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不见面、不求人”。对41个领域416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式监管。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三大”超简审批10改革和南昌县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和示范地区。南昌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11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

  (四)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动能持续提升。“一廊一区一岛三城多点”12布局加快完善,首个国家制造业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落地南昌,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完成注册。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家。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培育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49家,同比增长25.6%。全面开展市校战略合作,与南昌大学等7所驻昌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16家、专家工作站20家。全力推进“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吸纳各类人才14.26万名,成功举办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重点改革不断深入。市属国有企业由“9+1”整合重组为“4+2”13,全市国资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市属AAA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达到5家。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盘活工作取得成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城市典范、南昌特色的城市大脑,打通53个市直部门、11个省直部门1193类数据,实现20多亿条数据的共享应用。青云谱区在全省率先成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安义县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模式被住建部全国推广。

  开放领域更加广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参与28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6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新增2个“一带一路”友好交流城市。主动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持续加强与广东七市合作交流。高标准推进智慧空港、国际陆港建设,南昌铁路口岸二期正式运行,“南北呼应”的国际性口岸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全省首列“铁路快通”模式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实现“抵港直装、船边直提、离港确认”海关监管新模式,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正式公布。1-11月,南昌铁海联运完成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运量6.4万标箱,同比增长40.8%。

  (五)突出功能品质,城市建设彰显大气开放

  科学制定空间规划。以系统性、前瞻性理念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三区三线”14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南昌港总体规划(2035)》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南昌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方案》正式出台,《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完成公示,“一主四副、揽山伴湖、拥江发展、组团布局”的城市空间形态不断优化。

  大力建设“交通强市”。以“1688”工程15为抓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西二环绕城高速、洪腾高架、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等项目快速推进,地铁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项目按期建设,桃新大道顺利通车。实施“胡子工程”攻坚行动,南外环高速公路等19个久拖不决、久推不动基建工程顺利销号,江报路、圭峰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完工通车。全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环境“八大整治行动”。5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27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万套国家棚改任务全部开工。拆除违章建筑1849处,增亮补亮背街小巷194条。开工建设城市休闲空间52个、城市公园13个、绿道26条。新建公共停车场57个,新增泊位近1.4万个。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开创新局。全市9县区与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一对一”签订结对合作协议。与抚州市签订昌抚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昌景黄高铁快速建设,昌九高铁顺利开工。启动建设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昌樟高速二期工程枫生段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昌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昌中心城区至赣江新区新增4条公交线路,南昌与丰城公交线路由1条增至3条,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六)围绕乡村振兴,“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农业发展更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42亿斤以上。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7个优质稻新品种入选江西省十大潜力品种榜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10家企业进入中国农企500 强,江西阳光乳业成功上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部(江西)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江西省第二届现代种业蔬菜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农村环境更美。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整治,370公里县乡道和88.5公里省道“白改黑”、330个重点村整治基本完工,747个村庄亮灯工程全部完成,整改完成问题厕所9863个。统筹推进64个省定、18个市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全面实施165个美丽乡镇建设项目,20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60个村镇获评全省文明村镇,7个乡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进贤县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南昌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示名单。安义县、南昌县、湾里管理局获评省级美丽宜居先行县。

  农民生活更好。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7亿元,实施项目411个,累计消除386户1110人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1149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13.3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比例达到82%。

  (七)致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高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27.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两项指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86.2%。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全市22个断面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

  生态修复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麦园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实现蝶变新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赣抚尾闾综合整治、裘家洲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持续开展专项“清河行动”,有效消除黑臭水体,前湖水系、乌沙河等水质明显改善;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全年完成1152个排水单元整治任务。“三线一单”16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加健全,数据共享、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做法在全省推广。

  “双碳”工作稳步开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超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四分之一;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在全省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纵深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4.1万亩,梅岭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成为常态。“微笑天使”江豚嬉水赣江,“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再现军山湖。正式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圆满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安义县获评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八)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强。坚持民生优先,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80%。10件票决民生实事件件落实。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7.4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5.6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3.38万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异地就医结算进一步扩面,“南昌惠民保”正式上线,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0所、普惠性园位10600余个。新建中小学26个,新增学位3.5万余个。“双减”17成果巩固深化,课后服务质量标准被教育部肯定推广。南昌市委党校迁建(八一干部学院)、南昌技师学院、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市洪都中医院二期工程、南昌急救中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心医院)瑶湖分院、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市立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6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54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2.11万个。推动“孺子书房”建设,预计今年建成开放60家。南昌代表团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入托上学、社区养老、医疗保健、健身休闲、社保服务等方面“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实施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智慧平安小区、智慧平安医院、智慧平安校园、“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综治信息化平台等一批治理重点项目,打造了“幸福圆桌会”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基层治理品牌。社会治安防控示范城市体系创建成效排名全省第一。

  一年来,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民兵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效,“尊崇工作法”跻身全国十大示范工作法。防灾减灾、气象、科学普及、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援疆、史志、档案、供销、残疾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志愿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建立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738件、省市政协提案672件;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建立运行“闭环管理抓落实”机制,南昌市首届“政府开放周”活动顺利举办,国务院大督查、国家统计督察“回头看”和省审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各位代表!南昌的进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南昌人民自信发奋齐心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昌单位,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南昌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南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创新引领力和重大项目支撑力还显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偏少,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减排降碳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作风转变没有到位,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2日 万广明)

2023-01-17 13:17 来源:南昌市政府网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