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王进健)

2023年01月29日 13:55   来源:扬州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5日在扬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王进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打响“九大攻坚战”,较好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决筑牢疫情防线,有效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格落实“早发现、快处置、强能力”各项举措,迅速闭环处置多起散发疫情,对照国省标准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派出近3000名医务人员支援外地,接收外市隔离人员近万人,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为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我们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为“勇挑大梁”作出扬州贡献。全市经济承压前行、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高邮、仪征首超千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和2.3%,进出口总额超1000亿元,“四上”企业突破1万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好于全国。

  一年来,我们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始终保持社会大局安定有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社会治安风险隐患排查防控、“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等行动,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收官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9.2%、35.7%,省级以上交办信访积案综合化解率达99.5%,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9%左右,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抓投资促消费,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打好招商引资“擂台赛”,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446个,10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均创历史新高。健全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常态化推进机制,17个列省、466个市级重大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工业投资增长25%。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仪禄高速一期、扬泰机场二期等启动开工。消费潜能持续释放。开展“好地方·好生活”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发放消费券超亿元,汽车、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8%、10%。举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扬州的夏日”文旅消费季等活动,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放型经济提速发展。新招引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新增外贸市场主体600家以上,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6个,对外投资总额3.8亿美元。美华国际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完成仪征沿江海事监管事权划转回归。

  二是坚持抓创新优环境,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完善重点优势产业发展“十个一”工作机制,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9家,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入选“国家队”,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江都入选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市经开区工业开票销售突破千亿元。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2372项,新增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6家。服务业增加值超3500亿元,扬州软件园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陵新城获评江苏软件名园。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荣获鲁班奖3个。创新动能不断积蓄。制定实施“科技创新10条”,新引进科技型企业534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2家,新增省“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17家、省研发型企业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成立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扬州创新中心。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出台“人才新政15条”,建成投用人才公寓3843套(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29人。举办首届产业工人节。扬州创新生态指数首次跻身长三角城市前十位。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制定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号文件”和“1+1+N”助企纾困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170亿元,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度全国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长压缩51%,53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平均办理时限压缩70%。国金投资集团、建工控股集团、农投集团完成重组,联环集团入选全国“科改示范企业”。

  三是坚持抓融合提品质,城乡面貌稳步改善。城市空间布局更优。“三区三线”获批启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7.4万亩。累计盘活开发园区存量土地1.6万亩,超额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京沪高速扩容改造、龙潭过江通道、345国道等工程有序推进,扬子津路西延一期、江都南路南延等建成通车。城市功能品质更好。制定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系列方案,皮市街、广陵路、小秦淮河、仁丰里入选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征迁房屋245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89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8822套(户)、“城中村”15个。完善市政配套设施,新建供水管网50公里,新改扩建城镇污水管网129公里、城市燃气管道274公里,建成投运北山污水处理厂一期、市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二期。新增机动车停车位4000个。乡村振兴步伐更快。有效应对夏季极端高温干旱,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扬麦33”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宝应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升“国家级”。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17.2万亩、农村生态河道615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农桥25座,改善农民住房47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2%。

  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绿美村庄43个,仪征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高邮清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邗江长塘村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四是坚持抓治理促整改,生态环境稳定趋好。污染防治攻坚扎实推进。完成953项列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9193辆,市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31.9微克/立方米。开展重点断面溯源整治,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5.7%,建成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覆盖率达40%。持续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运河三湾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生态屏障建设持续加强。新增生态安全缓冲区2个、城市绿地234.5万平方米,成片造林3297亩,修复湿地1440亩,建成幸福河湖55条(个)。北湖湿地公园晋升“国家级”,7个项目入选“国家山水工程”。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5项,获批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新增绿色建筑720万平方米。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入选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我市作为全国唯一城市代表,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五是坚持抓创建育特色,文化实力更加彰显。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亮点纷呈。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级”并成功举办,扬州被授予“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系统实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七个一”行动,广泛评选推广“运河十二景”,启动古运河综合整治示范段工程,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入选全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2个。凤凰岛创成4A级景区,高邮入选首批省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合作发展峰会、《大运河画传》出版座谈会在扬举行。文明城市建设纵深推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宝应县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景区旅游警察大队获评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实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十大工程,清理城市“六乱”2.5万处,新增生活垃圾“四分类”达标小区228个。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深化“书香城市”建设,国内首部城市书房条例正式施行,新开放城市书房5个。举办文体惠民、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活动3600余场。歌曲《面朝东方》入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是坚持抓完善快提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开展“三个一切”稳就业专项行动,城镇新增就业约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3%,村级非经营性债务全面清零。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至770元。完成失业保险市级统筹,启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基本建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公共服务持续加强。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一期主体工程、市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家,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4家,蝉联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新改扩建幼儿园12所、中小学11所。新建颐养社区41个、街道养老综合体8个、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9个,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地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标准。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实施“精网微格”工程,细分微网格30178个,“网格+代办”两员融合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深入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问题排查整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夏季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市档案馆创成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台湾事务、侨务、民防、科普、民族宗教、仲裁、残联、慈善、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政府自身建设。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市委领导下开展工作,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4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73件、政协委员提案402件。制定政府规章1部。构建数字政府“六位一体”工作机制,市大数据管理局实体化运作。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7.5万条。畅通市长信箱、12345热线等群众诉求渠道,完善群众来信来访问题跟踪督办机制。全面落实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超额完成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化解任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0%。

  各位代表!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人民警察、驻扬部队、驻扬单位,向关心支持参与扬州建设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小企业预期转弱、困难增多,稳市场主体仍需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优势产业创新转型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规模不大,现代化产业体系仍需加快构建;县域经济支撑不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需加快破解;群众就业增收面临较大压力,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风险防范等任务依然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持续发力;政府系统部分干部市场化意识、专业化素养、精细化管理水平还不高,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能力仍需持续提升。知不足而猛进,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畏难,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

  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聚焦“三个名城”、争做“三个示范”,全力打造“六个好地方”,更好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坚定不移坚持党对政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心系“国之大者”,牢记殷切嘱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步调一致向前进,发力奋进争一流。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聚焦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做大做强13个重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互促共生,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化“放管服”、国资国企、要素市场化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跨江融合发展,不断塑造现代化建设新动能新优势。

  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制定实施民生“1号文件”,更高水平实现“民生七有”。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用心用情解决好教育、医疗、“一老一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建设法治扬州、平安扬州,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

  坚定不移建设美丽扬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净土扬州”建设,集中攻坚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持续开展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里下河地区绿色崛起,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坚定不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决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系统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高标准打造瘦西湖世界级景区,积极推进唐子城片区保护利用,让扬州的文明文化在全国更有分量。持续擦亮“三都”品牌,深入实施重大文旅项目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全域全国文明城市群。

  坚定不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政府系统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不断提升“八种本领”“七种能力”,提振“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精气神,挺起“攻坚克难、承压而上”的硬肩膀,敢于直面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善于突破提升,创造更多扬州经验、扬州品牌,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三、2023年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发力奋进年”部署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创新动能持续增强、经济运行整体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正增长,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生态环保指标完成省定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投资消费协同发力、内需外需协调发展,保持经济运行稳步上扬的良好态势。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适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更好发挥“苏企通”“易申报”等平台作用,推动惠企政策即出即知、直达快享,减税降费100亿元以上。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加大“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支持力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0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800家、上市挂牌企业5家。推动财政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开展“拨改投”试点,完善政银投企融资对接常态化服务机制,贷款余额突破9000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15%。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不断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常态化开展招商引资“擂台赛”,深入开展基金招商、乡贤招商、产业链招商,深化与世界500强、央企国企、实力民企对接合作,新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数增长10%以上,力争百亿级项目实现更大突破。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紧盯列省和市级重大项目,精准做好要素支撑和服务保障,全年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超8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争取并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和专项债券,探索REITs等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提质扩面行动,活跃百货零售、餐饮文旅等传统消费,鼓励新能源车、绿色家电消费,大宗消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提升2个百分点。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举办淮扬菜美食节、早茶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培育美食之都示范街区3个、示范店15家。探索商业综合体转型发展,壮大数字消费、夜间消费等新业态。推动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争创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家。

  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探索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组织100家以上企业赴“一带一路”、RCEP重点地区开展商务活动。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三大中心”建设,推动综保区在全国及东部地区排名“双进位”。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制造业利用外资占比达25%以上,中欧液压产业园争创省级国际合作园区。加快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扬州引航站建设,扬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60万标箱。积极争取国家主场外交活动,办好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专家会议等活动。

  二是持续深化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引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让创新“关键变量”激活产业“内生动能”。

  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智能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科技型企业500家,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320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开票销售达4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大力提升研发设计、科技金融、现代物流、工业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能级,争创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载体15个,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建筑业总产值增长5%以上。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新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1000项,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家,企业技改投入增长7%。加速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增数字经济规上(限上)企业3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建强扬州软件园、广陵新城软件园、智谷、扬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专业平台,支持优势企业打造智慧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场景应用。

  提升创新载体能级。深化园区“二次创业”,有序推行“一区多园”,提升开发园区承载力、吸引力,加强创新项目招引、创新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在全省综合考评中争先进位。着力提升科技产业综合体运营质态,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科创园区。加快中航系“两院一中心”、国汽轻量化研究院、国网双创科技园等平台建设,推动中国(扬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扬州分中心落地投运。

  促进科教融合发展。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00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9件。积极支持扬州大学“双一流”创建,推动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迁址转设、江苏戏剧学院落户。构建“产业—专业—就业”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扬州职大提升办学层次。提升基础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4所、中小学11所,推进西区新建初中校,支持扬州中学等重点高中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动态优化各类人才政策,加快创新创业人才、新城市人口集聚,遴选市“英才培育计划”150人、市级“名师工作室”30个,新增科技领军人才200人、高技能人才5000人、在扬就业创业大学生2万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设立扬州工匠日。建立人才服务专员、人才项目挂钩联系制度,完善“一线一码两卡”全链条服务体系,新增人才公寓4000套(间),办好“绿扬金凤”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打响“追梦来扬·州到爱才”人才品牌。

  三是更大力度深化改革优化环境。进一步擦亮“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涉企审批流程,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广泛推行告知承诺制。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实施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巩固提升“一件事”改革成果,围绕企业经营、群众办事全周期,全面推行“两个免于提交”,一网通办率达90%。加快推广“政银邮服务站”“大综窗”服务模式,打造“一企来办”联通联办升级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深化市属国企监事会改革,持续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一企一策”支持联环集团、农投集团等做大做强,加快组建绿色产业发展、科创、城市更新三支百亿级母基金,市属国企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分别超2300亿元、300亿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广“标准地+定制地+双信地”模式,盘活存量用地1万亩以上。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开展数据共享攻坚行动,提升公共数据共享质效。推动市县两级政务云平台联通对接,实现按需扩容、集中调度、统一管理。组建大数据集团,办好数据开发应用大赛。深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开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领域智能化应用场景10个以上。

  四是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让城市生活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全方位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突出交通互联,建成京沪高速扩容改造工程、345国道市经开区段,加快实施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仪禄高速一期、扬泰机场二期,开工建设扬州东站北东联络线、宁盐高速。突出产业同链,主动对接上海、苏南,提升新能源、航空、数字经济等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突出科创共兴,发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扬州)服务中心带动作用,布局设立“创新飞地”“离岸孵化器”,举办南京都市圈创新合作大会。

  高品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路网,推进开发路东延、江平东路东延、运河路北延涉铁段、扬子津路西延二期、二里桥路跨京杭运河大桥等建设,启动润扬南路快速化改造、邗江路北延、江都路提升改造等工程,打通断头路、瓶颈路22条。优化出行环境,治理交通堵点9处,新辟优化公交线路15条,新增机动车停车位4000个,新建公共领域充电桩200个。大力实施城市更新,征迁房屋250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230万平方米、棚户区(危旧房)6000套(户)、“城中村”15个。建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13个,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0公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

  大力度塑造精致典雅城市形象。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四望亭路、泰州路等64条路段市容环境,美化城市家具,治理户外广告、噪声污染,规范渣土车、大货车、非机动车等停放秩序,动态清除城市“六乱”,整治飞线充电小区100个。加快实施市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新增生活垃圾“四分类”达标小区255个,垃圾分类绿色社区(村)覆盖率达50%以上。

  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深化“两纵两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稳定在582万亩、286万吨以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3个灌区节水改造,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万亩以上,建成特色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9个。深化种业振兴行动,新增市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油料、水产、蔬菜产量分别达5万吨、38万吨、210万吨,能繁母猪保有量达5.9万头。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壮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8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加快打造“扬字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完善农村电商、冷链物流等农产品销售配套设施,村级物流服务点覆盖率达90%,农业电商销售额达92亿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因地制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0个、绿美村庄25个,改善农民住房6000户。实施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建设农村生态河道465公里,完成池塘标准化改造5.8万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农桥30座。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机制,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行为,农村产权线上交易率达95%以上。推进新型供销社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开展“政经分开”改革,新建村级集体农场15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0家、示范合作社30家。巩固村级债务化解成果,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5%以上。

  六是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奋力打造美丽江苏的扬州样板。

  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强化臭氧、PM2.5双控双减,深化重点领域、企业、园区污染治理,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4600辆以上。加强国省考断面溯源整治,持续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4个。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强化能耗“双控”,实施绿色化改造项目100项,培育省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完成600余台生物质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布局氢能产业,新建加氢站1座,开通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运营线路2条。推广新能源车1万辆,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国家级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积极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新增造林900亩、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修复湿地1000亩。扎实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开展生态渔业试点。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加快实施“国家山水工程”项目,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二期、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建成生态安全缓冲区3个。

  七是持续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城市记忆、讲好扬州故事。

  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品牌。深化“运河十二景”建设,积极实施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二期、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华侨城二期、光线电影世界,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运河三湾景区创建5A级景区。办好“四季旺游”系列文旅活动,加强乡村游、周边游、微度假等新业态供给,加快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游客接待数、旅游业总收入均增长10%以上。

  彰显古城文化底蕴。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传承利用规划,启动数字古城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打造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推进486非遗集聚区等重要节点改造提升,优化沿线公共空间、文旅配套功能。有序实施东关、南河下、仁丰里、湾子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启动小秦淮河保护更新二期、老商校和三和四美地块建设。加强古城保护与文旅功能联动,推动“扬州游”“扬州工”“扬州宴”“扬州居”深度融合,让古城更有烟火气、沉浸感。

  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实施“红途”研学工程。推出系列文艺精品,举办全国木偶皮影剧目展演,开展“文化进万家”“戏曲进校园”“朱自清读书节”等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办好鉴真半程马拉松赛、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创建系列专项行动。

  八是擦亮共同富裕幸福底色。既千方百计做大“蛋糕”、又公平合理分好“蛋糕”,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质感。

  积极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培育充分就业示范社区70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成功自主创业1万人。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全力加强兜底保障。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超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实习生、一线快递员参加工伤保险。推行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实现基本医保参保人群长期护理险全覆盖。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帮扶工作。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更好服务“一老一幼”。加快建设幸福颐养之城,新建颐养社区30个、家庭养老床位4000张,开展适老化改造2100户,提升市二院老年病医院功能,探索发展农村邻里互助中心、村组睦邻点等互助养老模式。着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6家、市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18个,启动建设市妇女儿童医院二期,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镇级全覆盖。

  深入实施健康扬州行动。加快医疗资源补短补缺,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应急救援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等工程,推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新改扩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建成市传染病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针对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障好群众就医用药,加强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九是提升安全发展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主动仗。

  夯实本质安全根基。开展“年度大专项、季度特色专项、月度小专项”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强化重点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机制和现场管理规范化建设,配强镇级安全监管和应急消防力量。严格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监管,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完成里下河洼地、沿山河城区薄弱段等综合整治。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推进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三格联动”工作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金融犯罪、非法集资和套路贷、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精准化解企业大额债务等风险。持续稳定房地产市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切实做好“保交楼”工作。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稳步化解存量债务,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监管。

  加强市域社会治理。全面落实重大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持续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十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加强新理论新政策新知识学习,推动政府系统干部树立专业思维、提升专业素养,增强抢抓机遇、运用政策、推动发展、应急处突的能力。

  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促进政府治理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强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着力建设高效型政府。落细落实板块属地责任、部门属事责任,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形成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工作作风。坚持“定了干、马上干、干必成”,部署的工作立刻落实、立项的工程尽快实施、出台的政策迅速执行,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体现在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着力建设开放型政府。重大政策出台前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意见,涉企、涉众政策制定邀请企业、群众代表参与,争取最大公约数。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着力建设廉洁型政府。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确保把有限财力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千般景,奋楫扬帆万里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篇章!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扬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5日 王进健)

2023-01-29 13:55 来源:扬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