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陆大省河南开放动力强劲

2023年02月02日 08: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郑州2月1日电(记者李文哲)海淘网购订单不断,企业生产繁忙,海关轮班值守;枢纽动能提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制度创新引领,持续塑造开放新优势……新年伊始,内陆经济大省河南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向前。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河南通过持续打造“网上丝路”,建设空中、陆上、海上通道,提升多种物流路径和方式的协同效率,打通境内外消费市场,奋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网联天下 指尖上逛“世界商城”

  春节消费旺季,走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的保税仓库,来自全球各国的红酒、奶粉、美妆个护、保健品等跨境商品摆满货架。各大电商平台订单不断,工人们迅速分拣打包商品,经海关查验放行,当天即可发往国内各地消费者手中。

  为保障辖区内51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保税零售进口业务,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春节七天假期累计放行清关跨境电商订单67.29万个。

  春节海淘忙是跨境电商消费热的一个缩影。郑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晓芸介绍,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郑州积极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商现场进口商品从最初的100余种增加到8万多种。

  2022年,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首次突破2200亿元,其中出口1700.6亿元,同比增长15.3%。

  “跨境电商平台正在成为全球消费者采购的重要渠道,也是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军表示,河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增至5个,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及覆盖面稳步扩大。

  货畅其流 产业发展越来越“中”

  河南人爱说“中”,也有实力说“中”。地处中原大地,河南近年来大力建设国际物流通道,不断融入全球市场大循环。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形成辐射全球近200个城市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跻身全球货运机场前40强;“陆上丝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中豫号)业务网络遍及30多个国家130多座城市,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对接“海上丝路”越来越畅通,2021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开行11.2万标箱。

  通道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变,202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500亿元大关,出口商品带动许昌发制品、鹿邑化妆刷、社旗仿真花等10多个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许昌发制品’常年位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列,去年‘双十一’,多个品牌通过我们的直播带货实现了上百万元的增量。”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发制品运营负责人倪倩晴说。

  “我们的仿真花产品80%来自社旗,销往世界。2022年公司仿真花产品在亚马逊电商平台的订单量就有约17万单,实现营收5000万元,占公司全部营收的约15%。”郑州江之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勇军说。

  南阳市社旗县仿真花协会会长李富文介绍,从最初几家小作坊到聚集上百家企业,社旗仿真花产业去年年产值约3亿元,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今年招商引资项目陆续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勇挑大梁 中部开放走向前沿

  早在跨境电商兴起时,河南在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备货进口模式,允许电商从境外整批采购货物存放在保税物流中心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根据电商平台产生的订单将产品以个人包裹的方式清关缴税派送到个人手里。

  “这一制度创新将‘海淘’收货时间从两周以上缩短到两三天,不仅被推广到全国,也在海外反向复制,中国企业如今可以将货物存放在海外仓,待当地消费者下单后,再送达其手中。”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

  “去年受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欧洲取暖用品消费高峰提前,我们在英国有海外仓,消费者下单后三天就能送货上门,因为是在海运成本低的时候提前备的货,成本最高下降到50%,商品价格也更实惠。”郑州易赛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阮峰说。

  截至2022年底,河南80家企业已在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206个,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90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均把扩大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海外仓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积极申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政策越明朗,发展决心越坚定。

  “海外仓在境外,保税仓在境内,仓储信息化、智能化加持下,可以更好地洞察市场行情,同时实现退货检测、维修、调换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服务的品质和水平。”河南省商务厅电商处处长孙琪说。

  河南省委负责人表示,将着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内陆大省河南开放动力强劲

2023-02-02 08: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郑州2月1日电(记者李文哲)海淘网购订单不断,企业生产繁忙,海关轮班值守;枢纽动能提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制度创新引领,持续塑造开放新优势……新年伊始,内陆经济大省河南对外开放的步伐坚定向前。

  不沿边、不靠海、不临江,河南通过持续打造“网上丝路”,建设空中、陆上、海上通道,提升多种物流路径和方式的协同效率,打通境内外消费市场,奋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网联天下 指尖上逛“世界商城”

  春节消费旺季,走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的保税仓库,来自全球各国的红酒、奶粉、美妆个护、保健品等跨境商品摆满货架。各大电商平台订单不断,工人们迅速分拣打包商品,经海关查验放行,当天即可发往国内各地消费者手中。

  为保障辖区内51家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保税零售进口业务,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春节七天假期累计放行清关跨境电商订单67.29万个。

  春节海淘忙是跨境电商消费热的一个缩影。郑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副处长李晓芸介绍,2016年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来,郑州积极打造“网上丝路”,跨境电商现场进口商品从最初的100余种增加到8万多种。

  2022年,河南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首次突破2200亿元,其中出口1700.6亿元,同比增长15.3%。

  “跨境电商平台正在成为全球消费者采购的重要渠道,也是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军表示,河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已增至5个,电商企业数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及覆盖面稳步扩大。

  货畅其流 产业发展越来越“中”

  河南人爱说“中”,也有实力说“中”。地处中原大地,河南近年来大力建设国际物流通道,不断融入全球市场大循环。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郑州机场形成辐射全球近200个城市的国际枢纽航线网络,跻身全球货运机场前40强;“陆上丝路”越跑越快,中欧班列(中豫号)业务网络遍及30多个国家130多座城市,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对接“海上丝路”越来越畅通,2021年全省铁海联运班列开行11.2万标箱。

  通道优势向“枢纽经济”转变,2022年河南省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8500亿元大关,出口商品带动许昌发制品、鹿邑化妆刷、社旗仿真花等10多个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许昌发制品’常年位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前列,去年‘双十一’,多个品牌通过我们的直播带货实现了上百万元的增量。”跨境电商平台全球速卖通发制品运营负责人倪倩晴说。

  “我们的仿真花产品80%来自社旗,销往世界。2022年公司仿真花产品在亚马逊电商平台的订单量就有约17万单,实现营收5000万元,占公司全部营收的约15%。”郑州江之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赵勇军说。

  南阳市社旗县仿真花协会会长李富文介绍,从最初几家小作坊到聚集上百家企业,社旗仿真花产业去年年产值约3亿元,出口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今年招商引资项目陆续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勇挑大梁 中部开放走向前沿

  早在跨境电商兴起时,河南在全国首创1210网购保税备货进口模式,允许电商从境外整批采购货物存放在保税物流中心或者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根据电商平台产生的订单将产品以个人包裹的方式清关缴税派送到个人手里。

  “这一制度创新将‘海淘’收货时间从两周以上缩短到两三天,不仅被推广到全国,也在海外反向复制,中国企业如今可以将货物存放在海外仓,待当地消费者下单后,再送达其手中。”河南保税集团总裁徐平说。

  “去年受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欧洲取暖用品消费高峰提前,我们在英国有海外仓,消费者下单后三天就能送货上门,因为是在海运成本低的时候提前备的货,成本最高下降到50%,商品价格也更实惠。”郑州易赛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阮峰说。

  截至2022年底,河南80家企业已在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仓206个,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90条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均把扩大开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海外仓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积极申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政策越明朗,发展决心越坚定。

  “海外仓在境外,保税仓在境内,仓储信息化、智能化加持下,可以更好地洞察市场行情,同时实现退货检测、维修、调换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服务的品质和水平。”河南省商务厅电商处处长孙琪说。

  河南省委负责人表示,将着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开放强省,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杨淼)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