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晒丰收 亩产500公斤,盐碱地交出喜人成绩单

2023年10月23日 11: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董擎辉 梁金池

  金秋时节,在黑龙江的苏打盐碱地上,一台台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一株株稻穗换来金灿灿的稻粒,一封封丰收的捷报频传:

  “龙稻21”在pH值9.0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08.6公斤;

  “绥粳27”在pH值8.5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16.4公斤;

  “松粳60”在pH值8.74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24.3公斤;

  ……

  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创新“以种适地”理念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已审定推广2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水田平均亩产由原来不到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左右,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向盐碱地要粮,先锋植物打头阵。东北中心针对盐碱地种植水稻存在着耐盐碱品种匮乏、耐盐碱栽培技术缺失、耐盐碱水稻稻米品质不高等问题,在各盐碱地示范田推广了“龙稻21”“绥粳27”等耐盐碱水稻品种。

  今年,肇源县古龙镇永胜村种植户丁雪玉家的524亩水田成为东北中心的试验地。“我这地属于中度盐碱地,往年都是种小粒稻,今年选种了‘松粳60’,专家测产结果是亩产524.3公斤,比之前多了不少呢!”说到这,丁雪玉嘴角都是上扬的。

  向盐碱地要粮,良种还需配良法。东北中心坚持“以种适地”和“改土利种”双向发力,构建资源搜集利用、技术配套集成、新品种培育的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发利用盐碱地。

  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拥有11.43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典型的盐碱地,这里的盐碱地水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土壤pH值在8.0~9.29之间,含盐量在3.2‰~4.7‰之间,东北中心今年在此种植了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124”,通过应用改良剂+碳基高效液体肥栽培模式,降低了土壤pH值、碳酸氢根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同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经现场测产,亩产达522.37公斤,比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增产19.07%。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晒丰收 亩产500公斤,盐碱地交出喜人成绩单

2023-10-23 11: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金秋时节,在黑龙江的苏打盐碱地上,一台台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一株株稻穗换来金灿灿的稻粒,一封封丰收的捷报频传:

  “龙稻21”在pH值9.0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08.6公斤;

  “绥粳27”在pH值8.5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16.4公斤;

  “松粳60”在pH值8.74的盐碱地上,亩产达524.3公斤;

  ……

  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东北中心创新“以种适地”理念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已审定推广21个耐盐碱水稻品种,水田平均亩产由原来不到30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左右,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向盐碱地要粮,先锋植物打头阵。东北中心针对盐碱地种植水稻存在着耐盐碱品种匮乏、耐盐碱栽培技术缺失、耐盐碱水稻稻米品质不高等问题,在各盐碱地示范田推广了“龙稻21”“绥粳27”等耐盐碱水稻品种。

  今年,肇源县古龙镇永胜村种植户丁雪玉家的524亩水田成为东北中心的试验地。“我这地属于中度盐碱地,往年都是种小粒稻,今年选种了‘松粳60’,专家测产结果是亩产524.3公斤,比之前多了不少呢!”说到这,丁雪玉嘴角都是上扬的。

  向盐碱地要粮,良种还需配良法。东北中心坚持“以种适地”和“改土利种”双向发力,构建资源搜集利用、技术配套集成、新品种培育的创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多元化开发利用盐碱地。

  北大荒集团四方山农场拥有11.43万亩耕地,大部分是典型的盐碱地,这里的盐碱地水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区土壤pH值在8.0~9.29之间,含盐量在3.2‰~4.7‰之间,东北中心今年在此种植了耐盐碱水稻品种“龙稻124”,通过应用改良剂+碳基高效液体肥栽培模式,降低了土壤pH值、碳酸氢根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同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经现场测产,亩产达522.37公斤,比常规农户施肥模式增产19.07%。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